小米被期货玩死了,魅族因MTK翻身无望,酷派难借4G覆盘,努比亚难成中兴的希望等等,近期以来这些话题似乎十分流行,国产手机被大家竞相吐槽,唱衰言论来势汹汹。
国产手机格局很乱,竞争很激烈,也因此暴漏了诸多不和谐的问题。但和2008年的时候相比,国产手机的努力和进步有目共睹。我曾总结现在的国产手机正处于一个“奇葩、中庸、小清新”的时代,如果对国产手机进行分门别类,我觉得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主流的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分为“本分、实干、进取”三个类型。
本分
之所以先说本分,是因为我觉得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是最适合用这个词形容的。从功能机到智能机,OPPO和VIVO总体不变的产品风格使得本分相比于另外两个词更具有时间价值。
OPPO和VIVO的产品定位比较相似,这或许和两个品牌的历史渊源有关,总的来说其体现本分这个特质集中体现在两点上:品牌价值和渠道建设。
说起品牌价值,在国产手机里不得不提OPPO和VIVO这两个品牌,年轻时尚偏向欧美风格是这两家从功能机时代便开始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般来说OPPO和VIVO的产品是没什么性价比的,不少人购买这两家的产品源于产品设计和口碑,在不少用户心中OPPO和VIVO的品牌形象远高于主打性价比的其他手机品牌,他们愿意为这个品牌付费,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溢价。可以说好的产品加上脱俗的品牌形象成就了OPPO和VIVO的与众不同。
雷军曾多次发微博表示佩服OPPO的渠道建设,余承东在积极推进华为渠道建设时对OPPO也是颇为赞赏。不得不承认,OPPO和VIVO可以说是专卖店最多的两家国产手机公司,几乎每个县级城市都有OPPO和VIVO的专卖店存在。多年来逐步建设完善的代理机制,为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保障,小米掀起了互联网销售的浪潮,不少国产手机大佬的份额受到挑战,以传统渠道自立的OPPO和VIVO依然能够保证销量,可以说渠道建设功不可没。
本分,其实就是克己复礼,OPPO和VIVO这两个品牌除了二者之间由于很高的相似度存在不少激烈竞争外,和其他国产品牌似乎没有什么冲突,骂战之类的事情更是不曾发生。用心做好产品,尽力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本分的OPPO和克己的VIVO是国产手机厂商做品牌的一个典范。当然本分也使得这两个公司显得有些保守,在网络渠道建设和营销上发力不足,也希望二者能够在“洁身自好“的同时更能迎合时代的发展。
实干
不少人吐槽国产手机其实就是硬件的加工厂,以研发之名做着硬件堆砌的事情。硬件上对国外的高度依赖性是国产品牌难以修复的伤疤,可又不得不承认,一些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在努力,他们是国产阵营里的实干家。
在国产手机里华为算是比较有实干精神的,这个在通信行业发展壮大的企业,把狼性精神带到了智能终端领域。在中华酷联时代华为就被业界看好,近年来销量也是不断攀高,走到国产销量第一的位置,海外销量也是不断增长,最近在IFA 2014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发布的华为Mate 7更是出尽了风头。但我想说的是华为的实干更多的体现在海思处理器的研发上。
在高通称霸中高端市场、联发科蚕食低端市场的移动处理器领域,华为的海思处理器虽然在影响上比不上高通之辈,却也有了立足的资本。海思处理器的研发对华为来说有了更多竞争实力,从K3V2到Kirin920,海思处理器在性能、工艺、功耗、通信能力等各方面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如果华为持续发力于手机硬件的研发,一方面在硬件上更加独立,有利于摆脱国外厂商的控制,另一方面这也更符合国人对华为寄予的期望。不少人把华为当做国产手机的希望,但愿实干的华为不会让我们失望。
杨元庆一直讽刺雷军和小米的饥饿营销,那么联想手机又有哪些实干的行为呢?
联想不同于华为,它没有在硬件上下功夫,它的实干最突出的体现在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当年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成功打开了国外市场的大门,让联想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对其个人电脑的销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就是想重走PC机的成功之路,29亿美元买来了3500名员工和2000项专利,还同时拿下了摩托罗拉的品牌和商标,当然最重要的是摩托罗拉在海外的影响力和渠道关系。
相比于其他品牌,联想在国内的动作比较低调,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进军国外市场还不能断定是对是错,不过摩托罗拉出色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团队无疑会给联想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也期待联想在产品上有一个质的飞越。
进取
自小米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变得更加开放,一加、锤子、IUNI等新品牌迅速成长,中兴、酷派、魅族、金立等纷纷向互联网转型。它们让国产手机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也给国产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因此我将它们称之为进取的国产手机厂商。
进取,指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小米出现以后,依托互联网营销短短几年便从一无所有,成长为市值过百亿的手机巨头,并培养了一大批粉丝。小米之后,中兴推出了努比亚、酷派推出了大神、魅族积极转型、一加应运而生等等,当然华为也借助荣耀从中插了一脚。一大批类“小米模式”的手机厂商落地生根,把国产手机市场搞的“乌烟瘴气”,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充满了活力。
不得不承认小米之辈是努力上进并力图有所作为的,配置和价格不再成正比了,靠运营商冲销量的模式行不通了,不创新就得死,包括产品上的创新和营销方式的转变,可以说这类公司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国产手机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国产手机的洗牌。当然台面上的你争我夺离不开在产品上的努力,毕竟没有好的产品在牛逼的吆喝也是白搭,软件和硬件工程师工资不断上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于是以小米4和魅族MX4为代表的优秀国产手机不断出现,即使供货存在一些问题,却也直接拉低了同类产品的价格,受益的是消费者。
2014年1-8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2.28亿部,其中国产品牌占比75.4%。国外品牌称霸国内市场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些进取的国产手机公司功不可没。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小米这类国产手机厂商重新燃起了国产手机厂商的梦想,虽然现在局面略显混乱。
不能断定那种模式能够代表国产手机的未来,但存在即是合理。国产手机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与其卖个肾去买个苹果,倒不如省吃俭用一个月换台国产旗舰。我们在吐槽和嘲讽的同时能够看到国产手机的进步,破窗理论或许真的会杀死那些内功不深国产手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