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联想只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领域,会有它的机遇吗?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科技企业躁动不安的一年。以阿里、小米、腾讯为代表的巨头们,纷纷希望出海试水,到更大的领域去淘金。
但国际化任重道远,留给这些互联网新贵的坎坷和机遇同样多。好在,它们还有可参考的样本,那就是老牌IT企业联想。
联想的国际化从2004年开始,当时其年营收仅为28.9亿美元,而在2013财季这一数字为387亿美元。十年前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开启了自己的国际化征程,此后将PC业务一步一步带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十年后联想又将摩托罗拉收入麾下,不管能不能引领另一个时代,其国际化历程都值得深入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几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国际化,他说:“联想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走到今天,成了一个在国际化方面相对比较成功的公司。当然,今天还只能说是在PC领域国际化比较成功。”
对于杨元庆来说,联想国际化的辉煌或许才刚刚开始。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联想完全可以以追随者的姿态继续生存,但也拥有很多机会去一跃成为新领域的领跑者。而完成这两种状态间的切换,仅仅需要一款颠覆性的新产品。
海外业务占比节节攀高
在上周结束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会上,联想发布/展出了多款新品,其中最受关注的有VIBE Shot、A7000两款手机,Tab 2 A10-70、Tab 2 A8和Ideapad Miix 300三款平板电脑,Pocket Projector掌上智能投影机,以及包括Moto X、Moto G在内的全套摩托产品。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欧洲中东非洲区(简称EMEA大区)总裁 Aymar de Lencquesaing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所负责的领域有140个国家,在其中的120个联想都已经有了成熟的业务。
“EMEA大区的销售份额占整个联想集团业务的30%。”Aymar表示,联想PC业务在EMEA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平板电脑接近10%,智能手机方面,联想品牌主攻东欧、中东以及非洲市场,不久前收购的摩托罗拉品牌则主攻西欧地区。
Aymar所负责的EMEA区是联想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与美洲区、亚太区、拉美区共同构成了联想的海外版图。根据联想财报,在2014年第三财季(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为止的3个月内),联想集团营收为141亿美元,其中中国区、美洲区、亚太区、EMEA区的占比分别为29%、30%、12%、29%。
可以说,联想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国际化企业,而且正在变得更加国际化。从IBM手中接过x86、从谷歌手中拿来摩托罗拉之后,联想中国区的营收占比下降到了29%,上一个报告期这个数字是36%。
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离不开对摩托罗拉的收购。根据Aymar的说法,摩托罗拉在西欧市场,也就是EMEA区里所谓的成熟市场,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第四季度,摩托罗拉总共卖出了1050万台手机,其中西欧市场贡献很大。
但国际并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海外业务数据,收购后,联想获得了摩托罗拉2000项专利,这些专利技术对于联想海外开拓海外市场至关重要;摩托罗拉强大的研发团队很大程度提高了联想的技术研发能力;此外,摩托罗拉在美国和其它成熟市场实力雄厚,与移动运营商有良好的关系,有助于联想更快地进入以上这些成熟市场。
至此,联想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已经铺设得十分完善,品牌知名度也会借势大增。而后续往这个高速跑道上装载其他产品,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等待颠覆性产品的出现
PC、笔记本、手机是联想三大主要产品线,在2014年第三财季中,PC和笔记本的收入为91.47亿美元,占到总收入的65%;移动业务(包括平板和手机)收入33.9亿美元,占到24%。
2013年7月,联想PC超越惠普,成为了全球第一。虽然PC行业被认为是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但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联想,在短期内仍然有着不小的上升空间。
而在移动设备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在放缓,但新兴市场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摩托罗拉到位后,联想既有抵御国内对手的中低端产品线,又有拓展海外市场的高端产品线。杨元庆此前表示,“我们会很好地利用现在这个行业转换的趋势,去建立我们赢家的地位,而且摩托罗拉的并购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整合,我们就是最有竞争能力的NO.3,并对前两位进行挑战。”
有了过去大量的收购和整合经验做基础,相信联想在摩托罗拉的调整方面不会走太多弯路。
不过,这三条产品线虽然在短期内仍将带领联想高歌猛进,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科技巨头,联想还需要拓展自己的颠覆性产品。
一项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新产品阶段,首创者的技术优势将会帮助其赢得市场;在成熟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则转移到成本控制上;而在标准化阶段,价格致胜,成本和市场地位变得更为重要。
与IBM、谷歌等企业相比,联想在制造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效率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也正是为什么联想会在PC、手机等产品线处于成熟阶段敢于出手接招的原因。这种理念帮助联想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屹立不倒,但要想成为伟大的企业,联想需要在一个全新的行业,创造一款iPhone一样的颠覆性产品。
毫无疑问,下一波消费硬件的热潮将会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领域发生。
在可穿戴方面,联想目前拥有智能眼镜、乐手环、MOTO360手表等产品;在智能家居层面,联想的新公司神奇工场将在4月1日正式挂牌。据悉,神奇工场主要做两个方面的事:第一、移动互联网(包括手机以及软件应用等),将会在9月推出手机;第二、IOT领域(智能家居生态圈计划)将推出两款重磅新品:分别是免安装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此前,杨元庆曾表示,联想不做跟随者,而要做创新者。而随着智能家居和可穿戴潮流的兴起,联想终于迎来了一次大机会。如果联想能在未来几年,真正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其价值将无可限量。毕竟,这是一家有着雄厚基础、渠道遍布全球的企业。
而届时,联想也将迎来自己多年苦心国际化之后的收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