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恶意操纵手段翻新 证监会用大数据“猫捉老鼠”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4-08-23 22:37:25

摘自: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报道,资本市场上,恶意操纵市场的人或机构,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近三年来,他们作案的手段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最高涉案金额达到1.68亿元。

据经济之声报道,资本市场上,恶意操纵市场的人或机构,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近三年来,他们作案的手段不断翻新,越来越隐蔽,最高涉案金额达到1.68亿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昨天(22日)下午表示,证监会互联网信息稽查分析系统已经上线,这就是一张“大数据”网络,好比嗅觉灵敏的猫,紧紧盯住恶意操纵者。

从2008年至今,证监会对150多起涉嫌操纵市场的案件开展了调查,差不多一个月调查两起案件,频率之高可见一斑。更让监管层头疼的是,作案手段越发隐蔽,不断翻新。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举例说:

部分上市公司为配合大股东、高管减持等行为,控制信息发布的内容和时机,以“股价维护、市值管理”方式进行信息操纵。

资深投资者维权律师厉健告诉记者,他受理的案件中,不少投资者索赔难,就是因为上市公司操纵市场手段隐蔽,而监管层介入调查,往往晚了一步。

上市公司这边签了个三百多亿大单,董事长在内部会议上宣布,签了一份合同,十几二十年的销售量都有了,外面小道消息到处传,股民就跟风买,过了几个月,证监会介入说信息披露违规,后来,公司合同又说由于客观原因没法履行,这就是很典型的上市公司高管可以策划拉升股价,让股民接盘。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证监会已经上线的互联网信息稽查分析系统,将运用云计算、云搜索、云定位等网络技术,把监管的网络铺得更密、更广,从行情波动和信息披露、舆情动态的关联性中发现异常。张晓军说:

采用行情波动、信息披露、舆情动态三者联动模式,主动发现案件线索,遏制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旦有了密集的信息网络,凡是市场参与者,只要涉嫌恶意操纵市场,就会被跟踪。证监会昨天通报的王建森操纵市场案中,王建森是资深职业股民,他原本以为涉案资金量较小,可以侥幸逃脱,没想到监管部门仅仅用了24天,就让这个偷吃的老鼠现行。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