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正在发生的大事件,下一个大事件是大数据应用的涌现,下一个谷歌微软级别的公司将在大数据领域出现”——这是大数据商业应用专家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的观点和预言。他曾于1996年加入微软,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宣讲师;2000年离职之后开始专注互联网创业和投资(多与大数据相关),绘制了颇具知名度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图,被媒体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的领路人”。
芬雷布认为,大数据的巨大力量体现对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对人们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后者。他本人是一个“铁人三项”运动爱好者,会在训练过程中把所有运动产生的数据都记录下来传到网上,同时进行视觉化处理分析以提高成绩。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步入了大数据时代。随后又发现,很多企业像他一样喜欢大数据。从亚马逊到谷歌,从IBM到惠普和微软,大量的大型技术公司纷纷投身大数据,同时更多基于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芬雷布据此看到该行业的潜力,从而创建了专为技术公司提供大数据咨询服务的Big Data Group,并通过评估上百位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绘制了大数据产业地图,其中既包括还在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也有世界500强企业。随着大数据这个话题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成为Twitter上的热门话题,在全球最大的幻灯片分享社区SlideShare中的被浏览次数超过30000次。他的畅销书《大数据图景》(Big Data Landscape)就以该地图为主题,另一本著作《大数据云图》(Big Data Demystified)则将目光投注到大数据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
芬雷布的观点准确描述了大数据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数据确实已经迅速走下技术神坛,变成一个时髦流行词汇。虽然人们似乎都陷入了言必称大数据的怪圈内,但关于大数据应用前景,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留待挖掘。凤凰科技针对这一主题对大卫·芬雷布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下一个大事件:大数据应用涌现
凤凰科技:你如何定义大数据?
大卫·芬雷布:首先,大数据的共性就是“数量大”;其次,大数据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对我们的商业决策有很大影响。
对于我来说,大数据就意味着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去改变生活,并做出更准确决定。它并不一定全都与数量有关,更与人们从数据中获得的洞察力有关。
凤凰科技:你认为大数据是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大事件吗?
大卫·芬雷布:不。我认为大数据是正在发生的大事件,而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大事件会发生在大数据与其他行业的交叉领域,比如大数据与教育、大数据与健康等等。各种关于大数据的应用会涌现出来,这就是大数据的下一个趋势。
大数据已成主流:创业好时机
凤凰科技:现在“大数据”的说法随处可见,但是三两年前很多人甚至连“云计算”都没听说过。大数据是怎么一下子流行起来的呢?
大卫·芬雷布:首先,几家大数据技术公司在美国上市,包括2010的QlikTech、 2012年的Splunk 和2013提的Tableau Software。这些案例都被看作是大数据行业的成功案例。
其次,企业家和投资者们意识到,大数据并非只有大公司可以涉足,创业公司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出颇具创新性的应用,从而影响商业和人们的生活。
第三,人们围绕大数据进行的讨论主题改变了。人们不再谈“1”和“0”这样的纯技术话题,而是开始聚焦于大数据的真实应用——这就是我的新书《大数据云图》(Big Data Demystified)所写到的话题。
这三件事为大数据成为主流创造了完美的外在环境。
凤凰科技:这种环境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吗?为什么?
大卫·芬雷布: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投资人想投资大数据公司,消费者想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公司也想买创新性的大数据业务来增强竞争力。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创办大数据公司的好时机。
凤凰科技:现在有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做自己的云和大数据服务,并且将其当成一项基础性服务。那么,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卫·芬雷布:大数据是一项能让公司能更明智地做决策的技术,而云计算则能够让公司在做决策时更方便灵活。大数据通常与信息、洞察力等有关,能够让你更清楚你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云计算则是关于如何让你更快地处理数据,通常与扩大存储空间、服务器、软件有关,你需要做的就是快速行动。
所以,当你从数据中获得了很多的洞察力,又有很快的处理能力的时候,那么你就比没有云存储的公司更具竞争力。
日常生活数据化:量化自我无处不在
凤凰科技:我们为什么需要知道大数据?
大卫·芬雷布: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健康——我们自己能更好地监测和改善身体状况,医生则能更有针对性地治疗病人。大数据也正在改变商业模式,比如在电商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网站相对来说更明白顾客最想买什么东西。
凤凰科技:为什么普通人很难感觉到大数据的存在?
大卫·芬雷布:是的,大数据看起来技术性太强,商业化意味太浓,人们不会在生活中看见它们。数据是无形的,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大数据,并在APP上使用。
我在参加铁人三项训练的时候,跟踪饮食信息、记录卡路里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关于大数据非常有趣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们可以获得GPS、手表之类的设备产生的并不昂贵的数据,然后把它们上传到网上,并用于更好地保持健康。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表明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凤凰科技:你认为大数据对哪些行业的改变最大?
大卫·芬雷布:我认为是金融业。因为股票的高速交易是要利用机器来运作的,以人无法媲美的速度和规模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次是广告行业,利用大数据来决定向用户显示什么样的广告——你曾经浏览过什么样的网站、看过什么样的信息和买过什么样的东西,就决定了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广告。
凤凰科技:你怎么看待由可穿戴设备引起的量化自我运动?可以怎么利用大数据来为人们提供服务?
大卫·芬雷布:我自己在铁人三项训练过程中就是在进行“量化自我”,我记录了自己身体的很多数据。当我第一次戴谷歌眼镜的时候,是用它来玩游戏。我认为,谷歌眼镜可以改变的第一个领域是体育运动,它可以搜集你身体的很多数据,比如计算卡路里等。而且未来它会在越来多的领域起作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可穿戴式设备来处理你身体的数据。
大数据也会改变个人健康和医疗。人们的寿命越长,就越需要医疗保健——医生需要知道怎样更好地照顾病人,而人们也需要知道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这些都有赖于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产业地图:下一个谷歌微软的诞生地
凤凰科技:什么是大数据图景?
大卫·芬雷布:大数据图景是与商业有关。每个Logo都是一个公司,每个公司都与某种大数据技术及服务相关。大数据图景一直处在飞快的变化当中。其中,巨头公司的实力要更雄厚一些,比如谷歌、微软。不过,我也看到,大数据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其中有些未来将会变成下一个谷歌、下一个微软。
凤凰科技:可不可以把“大数据图景”理解成是大数据公司的分布地图?谁需要这张地图?
大卫·芬雷布:可以这么理解。投资人会需要,这张地图有助于他们看清楚大数据行业各细分领域里分别都有哪些公司;创业者需要,这样他们就更了解哪些领域已经爆满、哪些还有开拓的空间;商业领袖也需要,因为他们要对大数据公司时刻保持关注,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收购。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我的下一本书《大数据云图》会很有帮助。这本书将从个人健康和教育的角度来论述为什么大数据下大改变人们的生活。
凤凰科技:涉足大数据的行业巨头和创业公司在业务上有什么差别?他们是各自关注不同的领域还是在同一领域里互相竞争?通常来说巨头比创业公司更有优势。
大卫·芬雷布:巨头经常占据有利地位,但是要记住,当今的许多巨头在十年前也都不是巨头。硅谷的自然规律就是这样:新创公司往往能够颠覆市场。巨头最大的优势是有很多资源,而它们既有的商业模式则是最大的潜在弱点;创业公司通常比巨头的动作更迅速。
凤凰科技:你更关注哪类创业公司?
大卫·芬雷布:我比较关注那些追求真正大市场的创业公司。如果你不想开拓一个潜在市场,那么你也难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
凤凰科技:如果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想与巨头竞争,技术和市场策略哪个更重要?
大卫·芬雷布:创业公司需要推出好的产品,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市场策略。苹果当然是一个巨头,但它也是一个同时拥有好产品和好市场策略的例子。
微博应向谷歌学习:广告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凤凰科技:社交网站都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但是也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成钱。有的社交网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早期的Twitter就是如此。现在,Twitter仍然在为如何利用数据盈利而奋斗。它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给用户推送个性化广告。你怎么看待Twitter利用大数据的方式?
大卫·芬雷布:人们对于Facebook在移动端的营收能力很挑剔,但是Facebook做得不错,现在公司的市值增长也相当明显。我相信Twitter也会像Facebook一样找到把数据流量转化为货币的方法,毕竟它拥有这么庞大的用户量。
凤凰科技:我注意到在你的大数据图景里并没有中国公司。你都怎么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你觉得腾讯和新浪微博怎么样?
大卫·芬雷布:的确,现在这个版本的大数据图景主要聚集在美国以及一些欧洲上。以后我会把关注的范围扩大,使大数据图景更丰富。
我认为腾讯拥有很多有趣的大数据,是众多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当中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阿里巴巴也是如此。
凤凰科技:新浪微博也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用户数据利用起来,最近的一个策略是通过互相分享用户数据和阿里巴巴合作。结果微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在线购物市场。你怎么看待这种做法?
大卫·芬雷布:广告的关键不是压倒性地占领用户的视线。Facebook推出一系列的广告,而且它们效果很好。你不能只显示大量的广告,否则用户会忽视它们。如果你打算推送广告,就必须把广告作为整体用户体验的一部分,比如像谷歌那样在搜索结果旁边显示与相关广告。你推送的广告对于用户来说必须有价值。
大数据“监视”你:人人为自己的隐私负责
凤凰科技:你提到过谷歌、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公司都从大数据技术中获利了,但是如果一项技术只是被大公司用作赚钱的工具的话,那么这项技术是否不那么伟大?
大卫·芬雷布: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所谈的大数据是它如何改变教育、个人健康,所以我认为大数据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你特别提出的这几家大公司的确从大数据技术中获利丰厚,但是它们的技术和应用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比如谷歌健康、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等,这些服务都建立在巨大的数据信息之上。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
凤凰科技:这些公司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你认为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应该是公司还是用户个人?
大卫·芬雷布:这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问题:到底谁应该拥有这些数据?人们仍然非常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当你在上网的时候,的确有很多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收集你的数据,而作为消费者你也获得了服务——人们喜欢发表评论、喜欢购物、喜欢分享信息,所以这是一种交换,你分享了多少信息,就决定了你能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凤凰科技:你觉得这些大数据像一个正在监视你的老大哥吗?
大卫·芬雷布:这取决于数据怎么用。如果用于做坏事,那么你的上网行为的确要冒很高的风险;但反之,你也会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事实。
凤凰科技: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互联网时代没有隐私,因为人们的确通过分享私人信息获得更好的服务。那么,你认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要求隐私过分吗?
大卫·芬雷布:不过分。我认为人们有权利去要求隐私。事实是,上网的时候你真的要小心点,你的个人信息如信用卡信息、照片等确实更多地暴露出来了。所以,我认为首先用户自己要深思熟虑,其次企业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应该更加透明,用户应该有知情权。双方都有责任。
凤凰科技:听起来这样的大数据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大卫·芬雷布:是的,因为大数据知道你的所有信息,比你身边的还要了解人。所以,人们在网上分享信息的时候,会从中获益——你享受到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体验会更好,但同时风险也更大了,公司和政府知道你更多个人信息。这像是某种交易。你要明白自己在互联网上分享的是什么样的信息,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个人体验。
凤凰科技:大数据如此强大,你认为它能预测未来吗?
大卫·芬雷布:大数据不能完美预测未来,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预测某些细分领域的未来。例如,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基于大量的数据和模式匹配来预测消费者想买的东西,一个电影网站能预测用户接下来可能想看的电影。这些预测并不总是对的,但仍然可以帮助企业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体验。
谈到大数据,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可能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基于大量数据做正确判断的未来应用的例子,再比如正确的数据还可以帮助医生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可能性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