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12月16日讯
大数据如同一座“金矿”,蕴藏着巨大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下,作为信息产业的媒体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守着大数据“金矿”,媒体业不能无为而治,要有所作为。
媒体应有强烈的数据意识,善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通过对海量和复杂的数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而提升媒体的预测与研判能力。媒体能利用大数据做些什么?
1.洞察用户
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基于抽样调查+人口学特征的“小样本模式”不再具有导航性,用户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东西”,即用户的“兴趣偏好”及“传播时机”等信息更重要,而这一切来源于大数据及对它的挖掘。大数据构成中有不少数据来源于用户的网络行为、网络表达、网络情绪,这些数据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就能清晰地描述出你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兴趣图谱”是什么,“行动路线”又是怎样的。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并在这些数据背后找到用户的“兴趣配方”,从而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因为有大数据,Facebook、Twitter这类社交媒体远比报业、广电等传统媒体更了解他们的用户。因此,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借助大数据更好地理解用户偏好及行为。
2.协作式新闻
大数据使调查性报道有了更多可用的资源,一条调查性报道的出笼越来越凸显“协作式新闻报道”的流程及风格。报道中有来自用户贡献的UGC内容,有专业记者采写的报道,有数据分析师从大数据系统发现的线索、关系图谱、发展趋势等,有责任编辑负责新闻报道最后的呈现,有专门的新媒体运营者来实施这条报道在各个平台的推送,以掀起社会影响力。因为大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将会发生大的变化。新闻不再是单兵作战,协作式新闻将成为主流生产模式。
3.广告精准投放
大数据的多维度与实时性为广告精准投放提供了可能。例如,《经济学家》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包括用户的注册信息、国家、投递地址、邮件地址、打开邮箱频率等,为实现移动端的广告订制与目标推送建立了可能。广告的精准投放将会改变广告业整体的媒介购买偏好及广告投放配比,越来越多的广告将被投放到社交媒体,这对广电等依靠广告而生的传统媒体而言将产生深远影响。
4.舆论分析与研判
现阶段,新闻媒体可以用大数据做什么?1.讲故事;2.来分析各种评论;3.降低信息过载(即大数据可以提供相关背景资料,让人们获得的不仅是一条条信息,而是围绕这条信息形成的一个“知识图谱”,这有利于降低用户获取知识的成本);4.进行舆论分析。以“阿拉伯之春”为例,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了解多少人和哪些人正在从温和立场变得更为激进,并“算出”谁可能会采取对某些人有害的行动。这正是大数据的舆论分析及事态预判能力。然而,舆论引导在大数据时代却变得更困难,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化且结构化,且这种结构化是非人工的,由算法得来的,虽然在设置变量等因素时可能有能动性与操控空间,但整体而言,这种非人工的结构化信息,部分消解了先前人工化组织的“议程设置”等引导舆论的方式。
D1Net评论:
在信息化潮流激荡的时代下,媒体行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媒体业的发展带来一座巨大“金矿”,媒体业守着大数据“金矿”,若无任何作为,简直就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