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安全性以及其他种种难以言说的原因,很长时间以来,汽车产业都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有些退避三舍。
但或许是硅谷和底特律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前者向后者日益强势的渗透,现在,包括其前后端的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开始伸开手臂迎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洗礼。
这些此前只对销售数据敏感的传统汽车厂商们,正学着挖掘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蕴藏的机会。
这种形式的数据,现在有一个流行的称呼--大数据。
其中,最具雄心的当属福特。它甚至还在众多科技巨头旁边建了一家福特硅谷实验室,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汽车上各式传感器收集上来的数据,解决汽车本身或者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
其与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大学合作的开放平台OpenXC,就致力于让车载电脑能够更好地记录汽车速度、性能等数据,并转化为更有意义的信息。
而Energi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测试车型,通过各种车载仪器,更是每小时能生成250G的数据,它们记录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汽车的性能、充电站信息等。福特经过分析和处理,会将最有用的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实时回馈给车主。
其实,大数据技术为汽车乃至整个交通业打开了很多新疆界。
一向重视安全的沃尔沃就在车上装上了更多仪器,以记录各个零件发出的噪音和震动情况。如此,当该车回来进行检修或保养时,通过这些仪器记录的数据,就能更快地对其进行“诊断”。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多,沃尔沃还能对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零件和环节在下一代新车型上进行完善。
丰田则发布了一项名为“大数据交通信息服务”的服务项目,利用车的位置、速度、路况以及其他参数来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实时路况选择。这项服务还可以在车主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比如提供最近的加油站、修理厂甚至是避难所等设施的信息。
通用的安吉星和宝马的互联系统,也有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通报功能,因为记录了你的准确位置和细化到车的型号及颜色的数据,4S店不仅能迅速找到你,在此之前,还能通过呼叫中心实时指导你自己先行进行简单的检查或者是自救。
而梅赛德斯-奔驰的注意力辅助系统则会记录下车主通常的驾驶习惯,比如在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惯走的车道等。而一旦偏离这个速度或车道,系统就会同时用屏幕和语音发出警告,以防止陷于疲倦的车主发生事故。
而该厂商推出的另一项服务--主动制动辅助系统也相当智能,它能够通过大数据所记录的实时交通情况,让车主自行设定与前方拥堵路段的一个距离水平,当这个特定的距离水平缩短时,车就会自动进行制动。
大数据在汽车产业的应用,还让其他行业看到了机会。比如一家名为黑匣子的保险公司(black box insurance)就通过在车上装一个不显眼的盒子状的小仪器,监测车主的驾驶行为,以判断其是文明司机还是“马路杀手”,从而为车主确定适合的保险金额。对于那些想减少保险金的车主,这也不失为一个激励其文明驾驶的措施。
当然,在大数据方面,不得不提互联网巨头谷歌。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无疑是对大数据最创新的应用,也是对其数据优势最极致的体现。
而谷歌最近收购的地图服务商Waze也是完全基于数据支撑的:哪条路什么时间段堵车,哪些路出现事故、哪些路顺畅,Waze可以一清二楚地实时显示出来。而这些数据是通过车主自行提供的位置信息及地图数据累积收集,并互联传输的。
最后,请设想一幅基于大数据构建的未来智能交通生活图谱:
一大早,还在吃着早餐时,你就会通过智能手机收到一条消息,告诉你今天常走的那条路有拥堵情况。但别担心,这条信息同时为你推荐了另一条道路选择。
开车上班途中,你注意到路边有一处路灯坏掉了,等灯期间你拍下了照片,将照片和其位置信息上传--通过此,你也获得了一定的积分,它会让你在特定的停车场获得一些折扣。
突然,车上的屏幕又有消息说,前方有一名和你同路的搭车者,你马上响应,顺便赚了笔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