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特兰:谁来控制大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4-09-01 16:53:14

摘自:百度百家

主持人: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回我们的教授回到舞台中央来进行第三部分的演讲。因为我们必须让这三者都能受益,才能够把个人数据很好的应用起来,那么,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建议。

主持人: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回我们的教授回到舞台中央来进行第三部分的演讲。请您回到讲台上进行您的演讲。

Alex Pentland:下面我开始讲吗?

主持人:是的。

Alex Pentland:好的,我看一下。前两节我们讲了可穿戴设备和对你的测量,另外我们说了你和其他人的互动以及互动如何来进行测量。我们的主持人刚才也说了,人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提到隐私和安全大家很担忧,因为这个数据是非常敏感的,可以不当的进行应用,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应用,我记得在中国,大家也很担心,担心各个公司会用这种数据来剥削消费者。其实其他的地方也有安全方面担忧。所以说现在的问题是这是个人的数据,我的行为我跟其他人的互动。这种数据被认为个人的数据是驱动智慧城市核心服务的燃料。

所以说个人的数据在未来的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我帮助他们做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跨国企业和各国的监管机构的代表,以及一些游说团体,他们都认为个人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个人数据会使得这个互联网变得非常小。所以说随着新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会让我们更好的使用这些个人数据。那么,这些个人数据的量太大了,虽然不可能完全实现所有个人数据被少数人所掌握,但是我们还是会问这样的问题,谁会控制我们数据,过去五六年有这样的讨论,六年之前我们在达沃斯召开了这样的小组的讨论,我们着急了各个公司和政府的首脑,这里也可以看到其实达沃斯论坛是这样的。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会议室,看起来还有点狭小。但是他们的参会的人员还是亿万富翁和跨国公司的老总。所以说这个活动现在进行,这是唐宁街十号的照片,这是英国首相所住的地方,这是唐宁街十号首次对外开放的活动,这是我主持的活动,这个讨论中我们都在问这个问题,就是说能不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更好的控制个人的数据,使政府受益,使公司受益,使消费者和公民受益。

因为我们必须让这三者都能受益,才能够把个人数据很好的应用起来,那么,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建议。历史来讲50年之前,我们一边是人,一边是比如说银行系统,本人要亲自到那里,拿到文书,在上面盖章,这样的话才能够处理你的身份和个人信息,都是有文本的,有纸质的文件的,人与人也是隔开的,现在不一样了,当时的信息传播并不是很广,也不是很快,但是60年代开始我们就有了电脑、电脑系统。这种就使得传统的路径变得更短了,那么你发你的一个照片,形象或者是说你的签名发到电脑上,那么就可以把这个中央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调取,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就像现在一样,公司掌握了你的个人的数据。那么,但是它从后门漏洞出去了,你不知道数据流到了哪里,你个人没有控制权,所以这是50年代或者是说60年代初的时候涌现一个现象。现在可能有几百个公司掌握了你个人的,非常隐私的数据,你必须要担心这一点,尤其是说考虑到现在个人的数据对经济的影响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了。

那么我们要做一些什么呢,我们需要有监管的法律法规来控制个人数据的一个传输。那么使得它与传统的方式进行匹配,作为真来说我们的本性是要签名或者是说把一个纸质文件交给别的人,我们必须在这个电子,在现代这个时代,数字的时代也有这样一个本质,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了解的个人数据,才能够控制我们的个人数据。所以我们这个讨论在过去五六年,我们在达沃斯的讨论会议上,我们就意识到了个人的数据能够衡量你的资产的规模,比如说黄金、白银,或者是说股票等等的货币。这个个人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个人数据处理,要跟处理前或者是说这个黄金、白银、股票一样小心和谨慎。所以说一定要建立一个法律的体系来对此进行监管、审计,给予人在这样一个个人数据链的经济中一个份额。

如果我们企业来说,比如说通知,你要如何知道别人在你身上获得数据,并且来使用它,还要同意,就是说做的前提你同意他们怎么做,或者是说使用你的数据来做什么,他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告诉你,让你来理解,之前政府审核,或者其他的机构来进行审计,这个公司用你的数据做了他们承诺所做的事情,然后就是撤销。到底这个公司给你提供了个人数据是不是值得来提供给这个公司。但是你如果要求把它撤回的话是可以撤回的。所以说这些在欧盟和美国都已经做了很多的讨论,中国也有这种类似的讨论。

但是最核心的是给您作为消费者,你自己的数据想要发出的声音。

这也是一个银行业的基础,比如你把钱放在银行里存起来,从银行里收到的钱就进入到整个的财政系统,所以说你搜集这个数据金融不同的公司和银行,从而来运转整个的经济。所以这是整个的概念,最早你会觉得可能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情况其实不见得如此。我们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当中一些相似的这种系统,比如说现在有这种SWIFT网络,是一种快速的银行转账系统,一天转账几十万亿美元,但是我们知道暂时没有受到黑客的攻击,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天几十万美金的这么一个网络,但是还是比较安全的,对比因特网或者是内网来说这是非常令人称奇的,这是银行之间的网络,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网络。

他这种方式就是信息共享,或者说最小量的这种合法框架里面最小量的信息分享。然后我们在麻省理工也建立了一个类似的系统。当然了也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其中一个是这个系统应该是分布式的系统,你不见得非要采取同样的这种系统,但是就像是VISIT和SWIFT的一样,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点可以受到黑客的攻击。在美国可能有人,比如说国防部的人会站起来说我们过去做的最错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信息放在同样一个地方,这样的话人们就知道该去攻击哪了,也就是说信息应该是分布式的存储,这是非常重要一个原则,对我们的商业系统和银行系统来讲,也是我们未来系统发展一个方向。

所以说在麻省理工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系统,本来叫做开放PDS或者是OpenPDS的系统,是一个个人的上,我不会把所有的元素都研究一下,我们知道有类似的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数据。大家在接下来会讨论这些内容,这里的关键是在于它是一个安全的网络,给个人这种能力去识别这种信息的使用方式,同时是一个合法的网络,使你更好的控制和审查你数据使用方式。

所以说这是很有可能能够实现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由这个公司来支持的,大家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但是主要是网络的一种密钥的公司,过去的25年里面他们一直做这个方面的工作。那么现在在我的这个团队中,我们也是开发了一个这种个人数据的这么一个协议,使得因特网更加的安全。我觉得这也是非常的现实和非常好的一个解决的方案。

我们用这些大数据创造了一个网络,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践,比如说意大利的地区,意大利的电信公司也是部署的这个网络,来控制个人信息,这个不像是我或者是在座各位一样,不像美国或者是欧盟,但是如果你在那里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信息,比如说一些年轻人或者是老人可以帮助他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来更加安全的来进行信息的分享,比如无论是与公司还是说与其他人进行信息的分享,因为现在我们有这么一个框架可以让你至少知道到底是在发生些什么,然后保证地的信息的安全性。

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也是说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首先你可以进行个人的事务的一个这种量化,那么你自己是带着这种可穿戴设备,那么你可以对你可穿戴设备提供这种数据然后他的安全有信心,因为他不会提供给其他人,在你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提供给其他人。这个数据以前不是由你控制的,是由设备制造商来控制的,现在我不想这么做,由我自己控制,至少我要告诉制造商他可不可以用。至少有一点是可以做到,就是说我们可以选一组人,比如说他们会有一些这种创伤后这种PDSD这种创伤症,有一些犹豫,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测量他人的一个健康情况,看看现在的状况。你要担心一下如果这个你不要进行很好的控制的话,一些公司获得你的健康和你的精神状态的话实际上是不完全的。但是我们这里做的是让人们有自己的数据的控制,可以让他们来进行自动的,安全的与他们朋友之间进行分享。

所以这是大多数的年轻人,比如说有一些朋友,你可以来分享你自动分享你们的这种情绪状态信息,然后我们还可以让一些有这种精神疾病的人群可以共同的来进行分享,这是另外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些年轻的家庭,那么你在周末和孩子们一块儿玩点什么呢?当然你想了解一下其他的小孩儿在哪,你们也可以过去跟这些孩子玩。当然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孩子的位置发在网上的,如果发在网上可能是很危险很愚蠢的。

现在你可以有一种安全网络,你可以来实现这种非常的,了解到你朋友的孩子在哪?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也去那个地方。这样的话年轻的家长们就可以对此感到非常的感兴趣,可以来进行个人的这种信息的分享整个网络给你的能力。

最后一个例子,来分享一些财务数据,有多少人会和别人分享你的这种信用卡信息,或者是说支出信息,可能这个答案是零,因为你感觉不安全,但是这个系统的确是安全的,这样的人们可以有这么一个习惯去问一下,比如说别人的家庭花多少钱在交通上,花多少钱在食物上,多少钱在孩子身上和其他的方面等等,这样的话可以和其他的朋友对比财务的支出,这样的分享是安全的。

那么下一步或者是说可穿戴设备里面的下一障碍是我们应该能够来进行很好的控制,用一种安全的方式在我们的想象意图中,从而从中受益,不见得让公司去获益,来为你提供价值,大数据最终带来更好的生活。好像我们今天的百度百家的主题一样,在可穿戴智能面向所有人的时候,这里我们有一本书叫做《社会社交物理学》,差不多一个半月之后我们中国也会出版,我也是希望大家期待一下这本书,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为我们的教授鼓掌,我们休息五分钟的时间。请教授到后台稍坐休息,休息五分钟。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百度百家微信公众平台来提交您的问题,我们即将开始快问快答五分钟后再见。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