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数字扬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
据介绍,“数字扬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于2011年开始筹备,2012年正式实施,经过近3年持续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成了具有扬州文化特色的“印象·扬州”文化专题系统、助力大运河成功申遗的“大运河(扬州段)遗产地理信息平台”、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电子地图、“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天地图”、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地价管理系统等7个首批示范应用系统。应用惠及市环保局、体育局、公安局、国土局等6个示范单位,更新了全市各比例尺的基础测绘资料,制定了更新维护机制等8套规范,编印了15期专题简报。
市国土资源局地籍处副处长段春华,以我市环保部门已建立的“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为例,他说,目前这个系统由环保部门进行应用,“数字扬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通过验收后,将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多部门进行专题数据共享。“现在已经把‘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天地图’实现数据共享,哪个地区PM2.5高,市民登录‘天地图’即一目了然。”
未来,“数字扬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应用将进入大数据时代,将与扬州政府云计算中心进行数据共享,有关政府部门关系民生的政务信息将可以通过这个框架形成各种惠及民生的运用。
据介绍,在验收中,“数字扬州”总体建设情况不仅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而且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史照良认为,“数字扬州”项目在组织、建设、宣传、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要以此次验收为契机,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完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运行和更新机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县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