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阿里云计算与深圳瑞云科技,在杭州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以云渲染业务为起点,意在联合搭建面向全球的视觉云计算平台。在发布会上,阿里影业CEO张强对阿里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构想。“阿里影业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利用阿里云计算的技术基础和瑞云的丰富经验。”分析人士认为,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跨界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电影产业。大数据会帮助对电影的价值挖掘更加多元化,这种价值的挖掘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要是通过一部电影而掌握几千万影迷的“大数据”,其商业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未来大数据将更成熟运用于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决策,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成功率。对互联网影视公司而言,大数据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要素,创作、营销和渠道拓展等,都需要大数据作为依据。
电影成为一门“技术”而不是艺术
张强说,云计算和大数据给影视行业的制作方式和专业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变革,阿里影业在这一领域,既是先行者也是践行者。“我大学在北大学的文学,研究生学的是电影美学,这一辈子都在做电影行业。”张强说,过去的传统教育强调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到了今天,电影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比如最近的《速度与激情7》,它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的特效、cti技术和动作,这些都是技术活。”张强认为,好莱坞电影近几年的发展,根源的动力是科技创新,“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全是因为科技创新带动的”。而在中国电影界,技术一直是被严重忽略的问题,“革开放以前,每个国有电影制片厂,都有一个特效车间,后来全部取消了,特技人员也都流失了”。
张强说,阿里影业下一步会采取国际化的战略,在制片方面,会学习好莱坞系列大片的模式,大量使用cti特效技术,“几乎百分之百会使用渲染”。“我们也会利用阿里云这样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利用云计算的渲染方式。”这种全新的渲染方式,能明显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完善企业内部协作的生态体系。张强认为,这种全新的电影制作模式,对中国电影的改革创新和中国电影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形成,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有价值的。
互联网+电影 用大数据拍电影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概念被提出后,“互联网+”成为新的热点话题。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军电影市场的一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电影市场。互联网+电影,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形态。其实,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影视制作,在国外早有成功案例。
比如风靡一时的美剧《纸牌屋》,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纸牌屋》拍摄前,美国Netflix公司的网站收集了大量用户行为偏好数据,经分析后发现,喜欢观看BBC老版《纸牌屋》的用户,大多喜欢大卫·芬奇导演或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电视剧。于是,Netflix投资一亿美元拍摄了新版?《纸牌屋》,请大卫·芬奇执导、凯文·史派西做主演。
类似的案例还有,好莱坞影片《驯龙高手2》在正式上线前举办了两场看片会,分别为家庭场和专业场。在放映现场,观众每分钟的反应都会被市场调研员详细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反馈给制片方后,由此对影片进行修改。电影公司凭借对用户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和完善电影作品,进而获得最佳的效果。华西都市报记者 董兴生 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