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好是好,要说“未卜先知”就过了!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张笑

2015-06-15 08:59:58

摘自:南方都市报

作为决策依据的大数据一旦有所偏差,车企的行动完全可能谬以千里,到时的损失可想而知。对待大数据,汽车业界除了要充分认识到其前瞻性的价值外,也要了解其更多是作为印证决策行为的标尺。

随着互联网将我们自身与这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产生着数据。而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便形成了有价值的大数据。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越来越让汽车行业感到欣喜若狂。

例如,大数据所带来的趋势因素会影响解决方案的制定。比如,中国有3亿年轻人都有购买汽车的计划。而这3亿年轻人作为潜在客户如何转化成现实消费者?他们的支付能力如何?这些似乎都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答案。在大数据的崇拜者们看来,真正掌握大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密码,能够利用有效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思维方式,甚至于可以了解在哪个阶段出于哪种思考而产生的购买行为。

事实上,大数据的确是个好东西,它的运用,确实可以让汽车行业的各种经营行为变得更科学,更有效率,并最终帮助汽车行业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实现转变。然而,如此好的东西,一旦过分迷信,同样存在风险。

首先,相信许多同学都因为天气预报不准而吐槽过。事实上,天气预报同样是通过对气象数据的采集,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做出预测性的判断,其原理和当前的大数据分析几乎一脉相承,差别只不过是数据采集的方式及样本多寡不同而已。虽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所提高,但依然不存在100%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不准,我们可能只是淋一场雨。然而作为决策依据的大数据一旦有所偏差,车企的行动完全可能谬以千里,到时的损失可想而知。

因此,对待大数据,汽车业界除了要充分认识到其前瞻性的价值外,也要了解其更多是作为印证决策行为的标尺。甚至可以说,大数据作为纠错“坐标尺”的价值,要强于预见未来的“望远镜”。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