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 种好“小葡萄”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罗建普

2015-06-24 13:17:00

摘自:贵州日报

日前,息烽县红岩葡萄示范园“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开始运用“大数据”理念构建“物联网”,使葡萄种植从繁琐的“地上操作”演进为简单的“线上遥控”。打开电脑、登陆系统、移动鼠标,显示屏画面立即跳转,从小寨坝红岩村文化广场绵延至大寨村的千亩葡萄尽收眼底。

日前,息烽县红岩葡萄示范园“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开始运用“大数据”理念构建“物联网”,使葡萄种植从繁琐的“地上操作”演进为简单的“线上遥控”。    

打开电脑、登陆系统、移动鼠标,显示屏画面立即跳转,从小寨坝红岩村文化广场绵延至大寨村的千亩葡萄尽收眼底。再切换镜头,选择“焦距”、“光圈”、“变倍”操作,远在2公里开外的园区田间管道、葡萄、土壤一览无余。息烽县水务局工作员李健一边娴熟操作一边介绍:“设立在田间的太阳能探头360度旋转,可远程时刻监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刚看到的是“千里眼”,而另一边则是“田管家”。李健右对面的显示屏上,“绿色粗状线条”把白底屏幕划分成15个板块。点击“总开关”,横贯其中的U型绿色线条不停滚动,“表示主水管道通水。”李健介绍,从红岩村村委会大楼前至大寨村的650亩葡萄园被划分成15个区域,建设在田间的15个太阳能自动水阀、4个太阳能探头、1套施肥机以及各种大小供水管道、感性器等物件组建成“物联网”。通过“物联网”,坐在红岩村文化广场附近临时搭建的“总控室”内,足不出户便可适时监测田间气象、土壤墒情等信息。同时,系统通过各种信息汇总分析,还会发出有关田间管护建议。“当土壤湿度低于40%的时候,说明田土比较干燥该浇水了。”李健说,农户就是远在千里之外,打开平板电脑也能远程给果园浇水、施肥。

在显示屏上“物联网”虚拟的15个地块里,每个区域的“电源电压”、“水头压力”、“适时流量”3个指标清晰可见,唯独8-11号区多出“土壤湿度”指标。原来,8-11号是“全自动区”,对应大寨村大寨、沙田2个村民组100余亩精品葡萄园。该区域是红岩葡萄基地的入口,地势平坦,葡萄采用立柱式栽培,极具旅游观光价值。在此配套建设气象和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通过高效节水和自动化管理,每年可减少劳动力投入100人以上,每亩提高葡萄产量50-100公斤。”而“半自动区”多为山坡地带,设计者因地制宜,在葡萄园内每隔50米建设一个给水栓,群众需手动打开闸阀,接上管子便可直接浇水。“省去人工放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李健介绍说。

“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只是息烽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现代水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去年8月,息烽荣膺全省仅有的4个试点县,投资1050余万元建设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现代水利工程。围绕园区供水与灌溉,配套建设供水管道、高位水池、自动化灌溉系统等,全部项目投用后,将保障红岩村周边4000余人饮水安全和2370亩葡萄园灌溉用水。眼下,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完成35%进度。“下步准备开展技术培训,把全自动灌溉系统移交红岩村用水户协会管理。同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县大范围内推广。”息烽县水务局局长罗修明说。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