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交通领域,百姓的出行将越来越高效便捷,同时也有利于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未来,还要继续推进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
其实,早在2011年底,“互联网+交通”已初见端倪。铁路推出了网络订购火车票的新举措,让百姓利用网络、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火车票;民航行动更快,很早就实现了网络订票,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有的手机软件可实现手机购票值机,查看航班动态等功能;而大力推进高速公路ETC联网发展,则是公路方面推进网络化的措施。此外,人们平日出行开车也越来越离不开导航系统,这些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于交通,最近百姓出行最为关注的还是互联网打车软件的话题。尽管这个市场还不尽成熟,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让百姓出行有了更多更方便高效的选择,这是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的必然。但一方面,政府通过“互联网+”的行政手段推进传统行业转型、鼓励创业的力度逐渐加大;另一方面,打车平台在改造传统出行方式中激化了新业态与旧制度的矛盾。
交通部已专门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在十几个城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且翻译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的资料。目前已经形成了改革的思路,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
目前,交通运输部的基本态度是,按照“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鼓励移动互联网和运输行业融合创新,鼓励在创新的平台上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在市场上能够开拓细分市场,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行错位服务。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未来要推进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以市场为主体开展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与物流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