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中国大陆免签,台湾天真到蠢」(今周刊 966 期)之後引起网路对「晶片版台胞卡」的热议,本以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世代比较有感,没想到对资讯国安最无感的正是这一世代。因而,不得不再续「立院应立即推动《晶片国安法》」一文(968 期),其中叙述了现代晶片(IC)的遥感窃取他人电子设备中数据的能力。
年轻世代不了解这问题的严重性,出自两层原因:
(一)还以为晶片能够窃取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数据,只要自己「无不可告人之事」就 OK 了,而不知道现在的晶片技术已经可以窃取周遭所有人的数据
(二)不了解什麽叫「大数据」,以为即使很多人的数据被窃取,也只不过是一堆「资料库」罢了。可惧的是,连资讯科技系毕业或现在正在从事资安工作的年轻人(年长者就更不用说了),都意识不到五年、十年後,大量被窃取的个人零碎资料,可以用来遂行什麽样的破坏性目的。
如同朱敬一教授一再指出的,台湾社会上至内阁下至学者,多半还以为「大数据」(Big Data)就是海量数据,甚至於把「大数据」误认为五十年前就发展出来的「数据库」(Database)。稍有了解者,也经常弄不清楚「大数据」和「海量资料统计分析」之间的差别。
冒着过份简化的风险,一句话来说明「大数据」的技术含义,那就是「从一堆无关联、无采样、无固定形式的零碎数据中,看出意义」。换句话说,在过去只能靠「直觉」或「第六感」察觉的趋势,现在可以用电脑来实现了,不需诸葛亮,不需达文西。
回到本文主题:倘若中国大陆政府日积月累掌握了台湾人民、社会的大数据,不管是通过几乎人手一卡的晶片台胞证,还是通过中国大陆制手机、穿戴式装置、即时通讯 APP,它可以用来做什麽事?藉此收服台湾社会,甚至用来「实质统一台湾」可不可以?
早在「大数据」成为显学之前,中国大陆政府就已经在全面实施类似精神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中国大陆官方的情资系统很厉害,但不太知道它有多厉害。扼要的说,自手机及互联网出现,中国大陆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建构一套覆盖全国(960 万平方公里,台湾的 300 倍大)的「舆情系统」,运用数据采集以及传统统计学加上现场直觉,越来越精准的预测各方人士的政治动向,以及何地何时会发生多大的群众事件。
这套日益精进的系统,眼下还不太能用到台湾,因为数据采集不易。然而,倘若能够在多数台湾人的随身装置中植入一枚台湾政府没有权利、能力安检的晶片,加上後台大数据技能,中国大陆单位完全可以「比台湾政府更了解台湾」,而且这能力可以深入到各阶层,从了解台湾总统府、行政院、立法院、商人、教授到乡里长,而且过程完全自动化。这就是立法院应该立即着手推动「晶片国安法」的理由。
「不受控管的晶片+大数据」将来足以实质统一台湾。台湾少数真正了解晶片技术和大数据精义的人士,站出来说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