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上周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今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增长。在全国大数据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圳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出实力强劲的态势,但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中国大数据 市场强势增长
自2013年“大数据”元年开始,大数据就以超强的渗透力融入了各个产业板块,实现了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未来随着应用效果的逐步显现,一些成功案例将产生示范效应,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对今明两年我国的大数据 “钱景”进行了可观预测。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从2014度中国大数据市场细分领域产值情况来看,软件产值、硬件产值及服务产值三项中,软件产值为35.6亿元,占比约42%,居首位;硬件产值28.5亿元,占比34%;服务产值为19.9亿元,占比约为24%。同时,该报告对国内大数据应用情况分析显示,大数据应用水平较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电信、金融行业。
来自大数据应用部署的情况显示,超过44%的受访企业没有大数据平台部署和大数据应用,24%的企业已经开始部署大数据平台但还未实现应用,32%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大数据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数据应用变化情况调查中,95%的企业大数据应用较上年呈增长态势。
深圳大数据 产业发展实力强劲
昨天,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副秘书长伍美康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和全国性的金融中心都在深圳,为深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现在,深圳很多企业在大数据的发展实力和应用水平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招商银行、平安集团、腾讯等知名企业。同时,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在积极部署大数据的平台和应用,挖掘企业的隐性软实力。从大数据整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融合大数据的相关产业中深圳走在全国前列,在征信、电商、社交和医疗板块的大数据融合方面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伍美康说:“深圳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走在我国前列,但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如大数据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数据转化成为市场价值。举个例子,庞大的数据群需要经过脱敏(将隐私数据剔除)——清洗(筛选去除虚假、不实等数据)——建模(建立数据模型库)——分析(通过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使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处理流程才能投入应用,转化成为具备市场价值的数据。但目前,深圳仍有不少企业有原始数据的积累,但缺少过程且不知如何挖掘数据使之转化为市场价值。”
大数据融合 助推深圳智慧生活
大数据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究竟为深圳带来了什么?如何改变深圳人的生活?晶报记者追寻深圳大数据的线索发现,发展大数据融合已悄然助推深圳的智慧化生活。
交通 深圳市交委运行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城市每周干道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预测,为广大市民提供出行参考。市民每周可登录市交委官网、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及“交通在手”微信公众号查询。同时,深圳交警与芝麻信用合作,搭建大数据交通管理征信系统,将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更加智慧化地维护了交通出行环境。
旅游 深圳华侨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晶报记者,华侨城打造的SMAETOCT平台,开启了智慧旅游的直通车。在旅游营销平台建设方面,收集、挖掘线上营销的大数据,精准分析旅游者的消费习惯。未来,华侨城还将实现四个智慧化平台,即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城区、智慧社区的用户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大数据良性流转,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再反哺于服务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气象 深圳市气象局推出的“深圳气象数据网”,向社会公众开放总量达946万组的气象数据,方便快捷地引导市民获取深圳市气象数据信息,促进气象数据在大数据分析应用中的价值挖掘,同时也为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诸如此类的公共大数据资源,通过逐步向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更贴心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