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用大数据是大智慧,要用好大数据更需要大智慧。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检修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读懂数据,把数据变成一个新的服务,才能变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服务于社会。11月16日,由中国科协、新华网主办,江苏省科协协办、南京市玄武区科协承办的“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走进南京徐庄软件园啡咖啡创业孵化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发表了“大数据与大智慧”的主题演讲,支招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发展大数据产业。
徐宗本说,大数据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时代特征和高新技术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创新发展非常重要,大数据产业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很好切入点。在国家层面的带动下,所有的企业、产业或者经济建设部门都把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未来竞争力的核心的一部分,予以重视,予以投资,这是一个大趋势。
在徐宗本看来,大数据是需要门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研发要跟上,大数据产业是一个门槛高、收益高、创新高的“三高”产业。如何落实好国家的战略,这就需要务实的投入,需要正确的战略布局,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需要很好的产业推动,尤其需要围绕着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
不过,当前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原创性较弱,问题很多,比如数据表示、统计学基础、计算复杂性、计算模式、大数据算法、非结构化信息处理,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徐宗本用一句话概括,“大数据的技术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现有的应用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云平台、数据中心、计算架构等所展现的成功应用基本上是以查询处理为基础的技术,分析还仅仅限于传统方法。徐宗本表示,如果有企业或个人愿意去研究大数据处理语言,“那是了不得的”。一个企业如果想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做基础技术的研发很重要,否则就支撑不起来,影响发展。因此,企业要着力培养“懂业务、懂数据、会分析”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那么,如何让大数据产生大价值呢?大数据产业的本质在于分析数据,读懂数据,把数据变成一个新的服务,才能变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服务于社会,这是关键。徐宗本表示,“数据是基础、平台是支撑、分析是核心、赚钱是王道”。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明确目标是前提,“做大数据想干什么,调整什么产业结构,形成什么新的产业,一定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