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个信云通APP,就可以拨打电话,既没有话费,也几乎不消耗流量。通过APP实现通话功能,这类项目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而我们公司在技术层面是领先的。”3月30日上午,在位于江苏大数据产业园的江苏信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里,董事长马成云熟练地操作着手机,向记者介绍由信柏公司研发的APP。
今年1月入驻大数据产业园的信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互联网+通讯+商城+传媒”为特色的大数据研发企业,凭借独特的VOIP电话技术,在改变手机用户通信的同时,也悄然引领行业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吸引数十万名注册用户,今年有望吸引100万注册用户,实现销售6000万元。
通过“互联网+通信”,信柏公司让用户从有到无实现了免费拨打电话,而通过“互联网+产业+金融”,江苏中润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让企业沉睡的闲置资产从无到有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由于缺乏定价、评估、交易平台,土地难以通过网络实现交易,不少闲置土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去年5月落户大数据产业园的中润普达公司建立了“土地帮”项目,基于大数据“土地云”来搭建交易平台,实现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
“如今,通过构建‘海量数据——价值数据——数据资产——数据资本’全产业链的产业金融模式,我们先后构建文化帮、土地帮、快电影、快担保、债券帮、商标帮等8个产业金融平台,平台项目总金额2.5万亿元。”江苏中润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跃天自信地介绍,目前公司的发展进度已远超预期,预计今年底公司将实现项目总量达2万多个,每个项目盈利20万元以上。在抓好大数据产业金融平台打造的同时,中润普达公司还紧锣密鼓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未来在这里,中润普达公司将提供更多的大数据项目深度孵化和运营。
在大数据产业园,无论是新入驻的企业还是成熟的企业,研发都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南邮盐城大数据研究院就是专门致力于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的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人才队伍的研发创新,数据在这里活起来,信息在这里连起来,成果在这里用起来。
几根数据线、一台存储器、一台显示器,就能精准记录和反映一盆植物的实时生长信息,这是南邮盐城大数据研究院的农业大数据项目成果;他们研发的旅游数据项目则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完成360°实景体验。“半年多来我们已经圆满拿下了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的一些载体和牌子,今年主要目标是冲刺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大数据方面创客的一些项目,把它进一步集聚在研究院这个平台上来进行创业创新。”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荣志介绍,除了提供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支撑外,研究院还将学校的继续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载体等平台转移到园区,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项目孵化器。
企业发展做强做实,载体平台做大做优。今年以来,城南新区江苏大数据产业园集中力量打造项目集聚的“强磁场”,全力推动载体建设与发展,在“互联网+”催生产业模式的变革中标注出属于盐城的独特坐标。1至2月份,大数据产业园共签约项目24个,占全年目标的23%。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腾云”而起,已成为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截至目前,大数据产业园累计招引项目123个,总投资近145亿元,已落户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国内前10强企业26家。华东地区首家大数据交易中心成功上线,形成了数据存储、分析、应用、交易的产业体系。总投资20亿元的软通大数据创新园一期部分已交付,17个大数据项目即将入驻;总投资20亿元的博通智造园一期12栋厂房已竣工,已签约入驻15家企业。计划到2020年,盐城市将建成20000个以上标准机架的大型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值优于1.5,数据存储量占全省30%以上,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云计算绿色数据中心存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