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好更多地理服务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6-08-04 17:13:50

摘自:苏州日报

这一点不假。数量众多的卫星在给人们提供强大对地观测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大挑战。

周成虎院士说到我们国产卫星数量众多,这一点不假。我们的在轨卫星已有140多颗,超越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拥有在轨卫星第二多国家,且今后几年随着对地观测和卫星导航计划的不断推进,将会有更多卫星发射升空。至2030年,将形成对地球任意一点每10分钟一次的观测能力。再加上航空、地面等其它观测平台上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将真正实现对地球表面“空天地一体化”全天时、全天候、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立体观测,这应是“遥感”的魅力所在。

然而,数量众多的卫星在给人们提供强大对地观测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大挑战。如何从混杂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知识服务于各行各业,是当前遥感产业化应用所面临的难题。事实上,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出路,在于解决好“数据处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信“息获取的专业化与智能化”。围绕这两个方向,周成虎团队集聚了中科院、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并在苏州落地,通过理论方法的探索完善及遥感大数据综合处理平台的设计研发,实现了大数据环境下遥感数据“从主动处理、定制生产到推送服务”的多级协同计算,初步形成智能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的遥感信息精准服务能力,为国土、水利、农林、生态环保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人类社会中,有80%的信息与空间位置有关,而遥感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专注于挖掘遥感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应是未来重要的产业方向。如何“发挥每一个像元的作用,感知每一寸国土的功能”,创新地理信息服务模式,让高大上的遥感更接地气,这应是从事地理研究人的奋斗方向;而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好更多的地理服务。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