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打造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是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专项之一。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专题调研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真正使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今起,本报开设《让大数据成为发展驱动力》栏目,报道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敬请关注。
黑色机柜并排而立,红色、绿色的信号灯隐隐闪烁,散热风扇嗡嗡作响……昨日,在拥有899个标准机柜的河南移动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机房里,来自全市乃至全国的海量数据在储存和运算。(如图)
“大数据其实没那么神秘,就是‘啤酒+尿布’!”说起大数据产业的内涵,中国移动洛阳分公司集团客户部经理周晓磊形象地解释。
早在1969年,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便利用计算机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布时,常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推出了将啤酒与尿布捆绑销售的促销手段。
这一“啤酒+尿布”的数据分析成果,已成为科学家解释大数据技术的经典案例,也揭示了大数据的巨大应用潜力。
据介绍,大数据产业分为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应用四个层面。打开手机即可看到道路拥堵状况,依靠优良的信用记录获得网络贷款,购物平台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信息……如今,大数据产业应用已逐渐渗透到金融、电信、消费、工业、交通、政务等领域,成为推动创新产业群和创新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正可谓“小数据、大产业”。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被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信息服务业企业已超过900家,为全面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发展大数据产业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
基础设施好。我市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火电基地,电力供应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全国领先。此外,我市地处国家骨干网络节点,国内主要网络服务商光缆干线多数通过我市。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保证大数据项目在我市发展壮大的前提。
自然条件优。地震、洪水、滑坡一旦造成机房瘫痪乃至数据丢失,损失难以估量。我市不处于地震带,且土质坚硬,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极低。此外,我市属温带气候,无极端天气,适宜大数据产业发展。
人才资源足。我市有多所本科院校,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百余所,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学在校生约3万人,这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巨大人才红利。
去年10月,我省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等。在政策利好下,郑州、新乡等地的产业布局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发展大数据产业,洛阳不甘落后。目前,打造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已被列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专项。我市正在强力推进景安云计算产业园、河南移动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大数据项目建设,洛阳大数据产业园规划正在编制,产业发展正悄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