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查控“老赖”更高效?如何让执行工作更规范?在智慧法院建设中,用互联网新技术来破解“执行难”,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今年以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执行工作中“查人控人”走出关键性一步,全力提速破局解困。日前,该大数据分析系统获评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执行难”最主要难在查人找物上。此前,执行法官为了查控“老赖”的财产要到处跑到处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明明是欠债累累的人,却在外面逍遥快活,与法院玩“躲猫猫”“捉迷藏”,赖账不还、逃避执行、规避执行,对于这样嚣张的“老赖”,法院有心无力。在一起股东出资纠纷案中,被执行人何某应给付申请执行人陈某垫资款117万元及该款利息等,立案标的达119万余元。陈某多次催办执行,但何某既不主动履行相应义务也拒不申报财产,像人间蒸发一样。案件陷入僵局,非常棘手,俨然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转机出现在今年使用“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后,该案承办法官登录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查询何某信息,一张全景视图呈现出来。图中既有何某在法院的其他案件情况,也有他名下的房产状况、车辆、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在被执行人轨迹分析一栏中,有一张何某出行的轨迹图,何某在最近几年间多次往返云南、无锡及上海之间。无锡中院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闵仕君介绍,江阴法院通过系统调查到何某拒不申报财产及违法高消费等行为后,进行充分研判,7月27日决定对何某采取拘留措施并移送公安追究其刑事责任。
无锡中院执行局局长邱必友称,“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在全国法院系统属首创,也是国内首个对自然人、法人综合财产的分析系统。“系统试用时间不长,效果还未完全显现。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数据部门,争取更详尽的数据。同时,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开发一些更实用的功能,如节点预警、同类案件归并、财产线索自动提醒等。随着数据的积累,系统将发挥更强的效用,真正让法官成为智慧人、让申请人成为明白人、让老赖成为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