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某原系安徽省芜湖市商业银行职工,1997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国库券139万元、利用假存单诈骗银行贷款40万元、诈骗个人储蓄10万元后携款潜逃,当时被列为部督在逃人员,经多次追逃均未抓获。今年上半年,芜湖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经过深入研判分析,最终发现其可能藏匿在河北省石家庄市。6月30日,民警在石家庄市一写字楼地下车库将潜逃20年的宋某抓获。
今年以来,芜湖市公安局大力改革创新警务机制和侦查模式,成立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积极拓展和丰富合成作战的外延和内涵,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主导打击、服务实战为目标,全力打造合成作战升级版。
组建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为全警提供24小时服务
芜湖市公安局于2012年成立合成侦查队,经过5年多的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成作战模式,在实战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今年3月,芜湖市公安局由情报指挥中心牵头,成立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刑侦、禁毒、情报指挥中心抽调民警合署办公,组建情报研判日常工作组,各县分局定期抽调民警进驻合成作战情报研判日常工作组跟班作业。网安、交警、特警、监管等支队和信通科作为合成作战情报研判日常工作组成员单位,分别确定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参与对接情报研判日常工作组。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对全警提供全天候、全数据的情报研判需求跟踪服务。
为了强化资源整合、集中分配研判权限、打破数据壁垒,芜湖市公安局整合刑侦、网安、交警、禁毒、监管等相关警种、部门专有权限,交付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使用,最大化地发挥大数据、全数据服务实战的作用。
芜湖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的民警不在一个办公室里集中统一办公,而是在原先的各自岗位上开展工作,平时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对接。“‘形散而神聚’的合成模式,为各警种部门培养了一批专业化情报研判队伍,整体提升了芜湖公安机关情报研判水平。”芜湖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尹兵介绍。
侦破命案显威力合成作战实现“1+1>2”
芜湖市公安局研究建立了合成作战研判追逃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新技术对芜湖籍历年在逃人员逐一进行再研判、再追逃,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潜逃多年未抓获的重特大案件在逃人员组织攻坚。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着眼于信息收集,充分借助民政、医疗、金融、交通等社会部门的资源和数据优势,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做到一人一档,随时收集、随时整理、随时比对,定期研判,从中发现线索。
犯罪嫌疑人邵某于1992年2月4日刺死受害人汪某后潜逃外地,杳无音信。今年6月,芜湖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民警研判发现,犯罪嫌疑人邵某已化名吴某华在四川省喜德县生活。6月11日,专案民警远赴四川开展工作,经走访调查发现吴某华在当地曾多次变换身份,而且吴某华曾与当地人发生斗殴,后逃至西昌市且一直未回户籍地,身份极为可疑。专案组民警遂赶往西昌市开展工作。8月2日,在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的支持配合下,专案组在西昌市郊区一棋牌室内将吴某华抓获,经审讯,吴某华承认自己就是潜逃25年的命案在逃嫌疑人邵某。
依托合成作战平台,整合最有效破案资源,芜湖市公安局在命案侦破中实行刑警、网安、刑事技术等办案力量集中、联体运行,形成相互支撑、整体联动的合成作战工作机制,发挥出了“1+1> 2”的合力作用。
规范运行推动打击集约化、精准化
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民警每天要通过内网合成作战平台及外网向办案单位推送案件线索,提供信息服务。“各警种、各级公安机关只要在群里提出需求,情报研判中心民警会对照各自职能和掌握的资源立即开展工作,实现‘一点提出,全方响应’。”芜湖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石伟介绍。
芜湖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专司大数据的分析和研判,产生的情报信息推送实战一线;而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职责则是采集数据和使用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产生的情报信息。芜湖市公安局还出台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运行保障机制。情报研判中心划分成工作小组,统筹查询权限;建立情报研判值班制度,实行首接负责,各研判小组主动跟案,服务到位;根据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工作需求,充分利用警务信息资源提供支撑服务,形成合力;刑事技术、刑事基础工作、情报视频巡控、市县两级情报研判中心之间无缝对接,不断丰富、拓展情报线索来源,紧密服务实战,及时将情报信息产品转化成工作实效。
通过上述整合和规范,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成为服务一线实战的“保障部”,先后协助破获了一大批部、省、市挂牌督办案件以及有社会影响的案件,特别是多发的系列侵财类案件。
“合成作战情报研判中心有力提升了芜湖市公安机关警务实战能力,有效推动打击违法犯罪向集约化、精准化转型。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警务实战,探索合成方式、总结成功经验、提炼有效战法、搭建智能模块,为全警深度应用奠定基础。”石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