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数据促进城市自我“进化”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瑶惜

2017-10-20 21:02:38

摘自: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南宁渠道”,作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种机制、平台,现在已成为南宁的一张新名片,凸显了南宁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的新城市意象。也就是说,要苦练城市内功

据《当代生活报》报道,10月13日,由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主办的“千城千面中国行——了不起的南宁”项目正式启动,首次通过大数据算法,向公众多维立体呈现了一个了不起的南宁。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陷入“撞脸”危机,无论东西南北,似乎每一座城市看起来都是马路、大楼、高架桥的“制式装配”,千城一面。如果不经历一段水乳交融的相处,人们恐怕很难认清一座城市的真实面目,以及它独特、鲜活的个性。即便对于与之朝夕相对的城市居民和管理者来说,往往也囿于自身视角的局限,很难对自己的城市有一个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打破。如今正越来越深入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当中的大数据技术,给城市的自我认识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洪流织就的海量信息,可以任意描绘出“庐山”的高清画像,具体到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而只有清晰准确的自我认识,才能促使城市找准方向实现自我进化。

通过大数据技术,城市管理者能更精准地把握城市的特色、性格,及时了解公众眼里的城市形象,把握城市形象变化的痕迹,从而能更好地认识城市,更好地培育城市文化、传播城市特色,最终打造一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以南宁为例,这次以大数据为主要元素的项目,能让城市管理者更为立体地了解外地人眼中的南宁印象,这里面不仅有往昔已经熟稔的“绿城”“东盟”“民歌”“干净”这些老印象,更添了一组与城市发展俱进的新印象,其中就包括“礼让斑马线”“南宁渠道”“南宁蓝”等。

“南宁渠道”,作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种机制、平台,现在已成为南宁的一张新名片,凸显了南宁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的新城市意象。了解这些,对城市管理者来讲,在此后对南宁城市的建设管理、推介宣传中,就要结合时代变化更进一步考虑国际化、全球性的维度,不能还抱有偏于一隅的地方性思维。

同样,对于南宁“礼让斑马线”的文明景观,如果不是通过大数据,城市管理者可能就不会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张优质的展示南宁城市软实力的名片。对城市管理者说,这无疑是今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种新思路——既通过自身倡议、努力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市民获得感,又借此向外展示良好的城市品牌,是一种双赢之举。

由此看来,大数据既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一种了解民意的新形式,又带来一种建设城市、治理城市的新途径。作为城市管理者,热切拥抱大数据技术,做好城市定位,展示城市形象的做法值得肯定。从长远发展来说,则需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日常的建设和管理。也就是说,要苦练城市内功,提高市民福祉,让城市的每一栋楼、每一寸土地、市民的每一张笑脸,成为展现城市形象最自然的名片。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