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因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在福州得到迅速推广,在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在此次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享单车的管理就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大数据管理共享单车
福州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刘鹏飞就提出了《关于规范市区共享单车管理的建议》,建议用大数据来管理共享单车。
刘鹏飞在市区做了个小调查。目前入驻福州的共享单车平台已多达7家,根据各家共享单车公司上报的数据,保守估计有34.3万辆共享单车,扎堆过量投放及乱停乱放等行为,已经影响市容及通行,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他提出,共享单车对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正面意义大,应该支持鼓励,但是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的‘野蛮增长’,会将矛盾放大,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在共享单车管理方面,要对单车数量管控。据分析,城市的共享单车容纳量,可以参考用常住人口的数量
除以150—200,按福州常住人口近800万人来算,全市仅就需要5万辆左右。而目前福州公共便民自行车就已达2万辆左右,目前超30万辆共享单车的进入,已经远远超标;故需提高共享单车投放准入门槛,规定企业要根据投放单车总数,依据一定比例配置服务保障人员,明确当地最大投放数量,对共享单车总量进行控制。
同时,针对出现的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占用机动车和行人步道甚至盲道的乱象,建议各社区和共享单车运营商协商制订“三定”方案,包括定点、定量、定人。定点就是各社区分别划定共享单车投放点位和存放点位,施划停车线,划线区域以外全部为禁停区;定量则是确定数量,根据地区实际承载力和群众需求,以社区为单位,统筹规划地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超出投放量的车辆要清理完毕;定人方面,除了要求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确定运维工作负责人外,社区建议设片长(负责整个社区)、段长(负责路段)、点长(负责点位),配合管理和摆放车辆。
刘鹏飞认为,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共享单车投放需求等措施,来缓解共享单车随意占用公共空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1月17日国内两家共享单车龙头品牌ofo和摩拜在同一天宣布,上线城市慢行交通管理平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向政府开放,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座城市正式签约接入该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清晰地看到各车企单车在城市的车辆投放数据、分布图、骑行热力图、用户骑行距离等信息。同步开放的企业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区域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联系方式也能够让属地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运维人员,提高政企共治运维效率。在确保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单车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共享单车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并在城市规划、绿色出行、可持续交通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挖掘和开放共享单车的出行数据,携手政府管理部门,可显著提升共享单车运营效率和成果,引领行业进入成熟发展的精细化运营阶段。
建信息交互平台,不文明用车纳入诚信体系
另一位省人大代表刘用辉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解决共享单车问题的建议》。他提出,应该将共享单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划定专门的共享单车停车区域,加强对共享单车使用的监管,为共享单车创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好的骑车出行心情和社会氛围。加强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是否按规履行管理、运营的全过程监管,对不认真履行监管义务、不作为的运营企业给予列入黑名单及市场禁入的处理。
同时,建立政府与共享单车运营商之间信息交互平台,考虑将市民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纳入到社会的诚信体系中,对于破坏、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市民,列入失信“黑名单”,提高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复合成本。
另外,刘用辉还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运营商在共享单车投放上的引导与监督,合理动态投放调配共享单车,最大程度解决市民有意愿骑车而无车可骑的问题,要求运营商对已经遗弃、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无法使用的单车进行清理、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