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区块链 碰撞的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zsheng

2018-08-11 07:38:41

摘自:金色财经

数据行业已融合每一个技术浪潮的技术优势,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大势下,必然会与区块链以及通证经济紧密结合。榕树网络正在借助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打造一个大数据+区块链的基础平台,构建一个让所有数据参与方能够深度参与协作的生态共同体。

数据行业已融合每一个技术浪潮的技术优势,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大势下,必然会与区块链以及通证经济紧密结合。榕树网络正在借助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打造一个大数据+区块链的基础平台,构建一个让所有数据参与方能够深度参与协作的生态共同体。

不懂大数据的区块链企业不是好厨师

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虽进入爆发期,但也面临着的发展瓶颈。

首先,数据获取门槛较高,数据不完整且割裂封闭,每个数据源只能提供部分可用信息。数据误差大,缺乏多重数据源校正,精确度难以保证。

其次,数据产品层面,产品化程度低,接口无标准且接入复杂。解决问题方式单一,效果无法衡量

最后,数据安全层面,欠缺合规体系,数据来源难追溯,前置授权难获知。

为了打破数据行业之间的固有隔阂,企业间需要一个定位独立、易于信任的中间第三方来做数据融合,提高数据利用率。

榕树网络扮演的便是中间连接方的角色,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对数据连接、数据治理、数据融合三大步骤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场景化的数据服务。从而激活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整合的优质效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科学决策,例如提供用户兴趣爱好查询服务,特定人群圈定服务等。

如果把数据行业比作后厨,那么目前大数据行业中散乱的数据就是散乱的食材,很难炒成一盘好菜。榕树网络就像是厨师,负责把不同来源的菜品梳理好,洗好择好,再做出不同口味的菜品放到前台,供企业各取所需,非常便利。

不仅如此,整个数据处理流程从采集、交易、流通,以及计算分析的每一步都可以留存在区块链上。在此基础上,数据的交易流通能够融汇贯通,所有信息都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加密保管。“区块链解决了数据共享最基础的信任问题,数据可以安全地被共享。”榕树网络基金会主席龙凯介绍到。

数据生态的通证经济

榕树网络生态促进的主要形式是给数据创造流动性,并通过融合数据增进价值。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契约关系形成智能合约或智能资产,区块链也就成为了数据价值链中的一个万能账本,在此之上, 榕树网络数据为人工智能的数据供应基础设施,满足其应用开发的几乎所有数据源供给、数据服务采购以及高性能的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提供充足的燃料。

数据治理众包平台是榕树网络的重要通证流通的场景,该平台已在8月10日正式上线。在平台上,需求方可以将待处理的数据集发布到平台上,通过众包的形式发布任务,由社区参与治理。当数据初步格式化后,有些字段在商业场景应用时,无法直接使用,需要进一步清洗。当计算机无法通过模型算法来完成时,就需要人工的介入。这种情况下可以发布到众包平台上,社区参与者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清洗。

而对于数据的处理上,数据建模机器学习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样本数据,样本可以发布到众包平台上,平台会根据内置的算法自动预处理样本,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同时根据人工标注的结果再进一步优化预处理算法。数据源方支付通证给众包治理参与者。平台会将数据治理的结果摘要保存到区块链上,保证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同理,在其他通过数据筛选、共享等行为激励上,同样适用通证作为激励而形成一个全面化通过市场及经济模型自调节的生态。

走在前方,通往未来

目前,榕树网络一方面加速工具和平台的落地,一方面持续评估现有底层公链对大数据场景的适用性,尤其是支持和外部数据交互的智能合约。

榕树网络基金会于 2018 年 3 月在新加坡成立,项目则是在今年1月份上线。CEO David Zhou 为加拿大籍,毕业于滑铁卢大学,同时也是高维资本外部合伙人。龙凯为该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也曾是 Oracle 中间件首席工程师、银联智惠创始人。

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也是榕树网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方面,在打造过国有控股子公司的龙凯及其团队认为建立完整严格的规范制度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护城河。技术范畴也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严格把控。

近期,榕树网络第二批合作超级数据源已按《生态白皮书》规划成功接入DVN,据悉,本次合作中分别接入了银行卡鉴权与运营商鉴权两大数据源,规模均超过10亿量级。

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和处理,是行业发展的必须,更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必须,区块链也将是未来经济中最重要的底层技术之一,尤其是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的改造,是改变因参与方缺乏信任而互相割裂的数据产业最好的方式,榕树网络通过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激励产业链上下游,走在了区块链项目落地和产业结合的前方,未来可期。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