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初步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全市科技系统将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人机交互等产业领域,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平台搭建、高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科技金融支撑,不断增强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加快应用示范与产业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初步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体系。
预计到2020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在大数据智能、自主智能系统、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等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在关键器件、高端设备和基础软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在智能超算、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智能感知等领域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发一批竞争实力强的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精准扶贫等领域开展智能化规模应用,实现以智能化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创新高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
建立国家级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聚焦提升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应用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大数据、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求,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布局,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策划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推动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应用,面向重庆3C、汽摩、无人装备、医用、助老助残等应用领域,促进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及生产,形成智能机器人标准体系;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推动雷达、智能摄像头、AI芯片零部件研发,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体系;面向智能终端领域,突破智能终端芯片多元化集成技术,开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显示屏等智能终端产品;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物联网、智能终端、5G移动通信等领域,突破集成电路系统架构设计、高频宽带电路、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技术研究。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立足产业应用需求,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并完善面向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标准测试数据集、云服务平台、骨干网通信与数据收集平台;面向应用领域的多源、动态自动化数据挖掘与知识获取大数据通信平台,建设高水平大数据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与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包括建立国家级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
每年实施大数据智能化重点研发项目不低于100项
据了解,全市科技系统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聚焦提升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我市将从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创新平台建设等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实施大数据智能化重点研发项目每年不低于100项,市级科技发展资金年投入项目经费不低于1亿元。
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研发、转化、孵化平台体系,每个新型高端研发平台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市级科技发展资金每年投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平台建设不低于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