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现场速记。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 吴冬梅
吴冬梅:尊敬的范总、企业网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这是范总第九次举办CIO大会,毛主席说过,办一次大会容易,但办九次大会不容易,办一辈子大会更不容易,当然,毛主席可能没说过这个话,但我们大家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希望范总继续把这个大会办下去,让我们一年一度聚在一起。
刚才范总说自己喜欢玩,每次都带我们出去玩,这次带我们到了大美的新疆。这张图是昨天我们飞越天山的时候看到的,可以看到国行机翼的凤凰图标,今天圈里很多朋友也都发了不同的天山图。其实这张图特别漂亮,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给我一种冷峻的压迫感和紧迫感,我就想到了现在我们的生意。国务院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是4.5%的增速,但如果仔细看,4.5%中5.8%的增速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也就是我们的机票涨价了,民宿又火爆了,餐饮又开始叫号了,其实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只有2%-3%,甚至低于去年疫情期间,更不要说现在全球也有一个衰退的迹象,供应链还是非常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也面临着业务增长的困境。除了刚才王总说的“努力”之外,还应该做什么?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业务的发展。
今年全球GDP增速会在2%左右,中国是4.5%,可能和越南会相对高一点。整个IT的花销、数字相关的设备花销居然达到16.9%,也就是说人们其实是看到了数字的价值,愿意持续投入。去年8月,IDC做过一个全球高管的统计,18%的企业老总都说今年要缩减IT投入,36%的企业表示会继续加大IT投入。人们认为,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会带来业务长期持久的增长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戴尔科技集团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一起做了一个针对全球6600多家IT企业从业人员和高管的调查,就是疫情经济衰退之后企业创新的能力。我们以企业创新的成熟度作为指数,图中的是中国的部分,因为一共6600多家IT企业,来自全球45个地区的14个行业,应该说覆盖面还是很广的,中国大概1000多家企业。创新程度比较高的领导者有2%左右,1%在于比较落后的,大概是46%和38%。那些非常强大的公司是三年疫情前就开始数字化转型,已经建立起公司内部的完善创新体制流程,甚至是奖励和激励的机制,后进者如果再不加油,这一轮数字化大潮中可能就会更加落后。
每个企业都可以想一想,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为什么企业会呈现出不同的创新程度?或者是什么影响着企业创新?如果去除经济和政治因素,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差不多有这样几种现象。49%的企业领导会说“我不觉得我的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很安全地在各地办公”,46%的企业会认为不断上涨的云成本还是很困扰自己的,64%的企业会说现在数据是金山银山,但怎么把金山银山化成我的金山银山,数据的能力怎么释放出来还是很有挑战的,61%的企业说现在大家都有边缘意识,但怎么把边缘搭建成基础架构,从边缘到数据中心到云端进行整体架构实施,还是很有挑战的,61%的企业认为有没有一套完善的、从软件到硬件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也是很困扰的,这些问题会让企业创新程度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如果这些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戴尔和自己的客户经过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在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可能会带来创新的突破,会给业务带来增长的可能性:工作效率的提升,多云的部署,让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更好地利用边缘搭建起安全体系,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工作,希望极大地发挥劳动力的创新性,所以需要提供无缝的协同环境,能够随时随地去工作。企业IT管理者能够提供一个更敏捷、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也是企业协同的环境。
我们大多数都是看动漫长大的,这个行业是技术和灵感、技术和创意密集的行业。我们的客户追光动画有很多知名IP,包括《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缘起》,来自业内300多位知名艺术家。我们给他们配备了强大的工作站,能够让他们从创意到设计到制作到合成效率极大地提高,我们也有配备渲染平台,工作站可以支持所有的三维动画,笔刷特别细腻,能够把人物的机理和造型刻画得特别生动,要比当时看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动画不知道精美多少。构建起一个深度的、纵深的透视,能够做到近暗远明、近浓远淡的效果。技术让追光动画的产能提升100%,原来有些渲染工作需要一个月,但新的技术两到三天就可以实现。
疫情期间我们都在大量网购,有一家著名的航运公司,他们的人员组成很多,包括仓库、拖车、报关、货运,我们给他们提供满足不同工作角色所用的工作环境设备,家里配备视频工作会议的耳麦、摄像头,低蓝光显示器、雷电接口,IT人员不再需要到公司,因为疫情期间很难去公司,没有办法让大家聚集在一起,所以直接从工厂预装操作系统、预装应用程序、预装Logo。如果IT人员只负责调试新的需求,给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是开箱即用的环境,员工的体验会更好,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帮助搭建在线预定平台,实现海运到铁路的联运。
可以看到,技术让大家在困难的时候保持生产力,甚至提升生产力。
刚才我们提到多云能够让业务保持连续性,改善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和运营数据。如果能够有些创新,运用定制、订阅的模式,把其它供应链的优势、全球服务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会对多云带来更多的加持。
我们和东南大学的中大医院合作,他们要做一个病理项目。病理是研究生病的起因,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所以医院的钱一般都是投在临床更多,大量的CT和电子设备,国家也会有大量经费给到基础医学研究,这些做病理学研究的很难在医院院长办公会上拿到费用。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特别是新冠以后,国家已经提出要建数字化的病理平台,按照常规采购的话,比如采购服务器存储的模式会大量投入在前期。我们提出的是Fee on Demand进行轻资本运营,迅速搭建私有平台,这些也是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病理平台。我们先期搭建100%的IT架构,其实只需要按照500%付费,相当于按照公有云的付费模式运行私有云模式,让他们拿到卫健委优秀案例的奖项。
怎么才能从数字基础架构进行创新?可以对数据结构用存储和服务器模式搭建起来,能够让运营更加简捷,让运维更加便利。
我们和林德叉车合作共建工厂,大家可能都以为叉车是老旧的工业形象,但可以去看一看他们济南的工厂,跟大家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我们给林德叉车搭建的存储平台做到了4:1的数据缩减,双活服务器能够实现对各种业务Load负载处理。这些数据驱动工厂园区运行的大量机器人,身上有240个传感器,可以去货车上接收备件,放到货架上面,再到生产线,通过传感器和控制中心保持实时沟通通信,构建出数字孪生的工厂。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工厂让生产能力提升了27%,同时我们也有帮助他们用订阅模式运营叉车生产经营。这家公司不再需要购买叉车到自己的工地,只需要支付服务费,购买叉车服务就可以。这些就是技术带给传统行业传统工厂的创新,改变了业务模式,提升了业务能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边缘已经是一个创新点了,数据不再来自于集中的地方,而是来自于产生的地方,随时进行处理,随时把数据价值投入到应用场景中。戴尔也有赞助迈凯伦的车队,大家知道赛车行业现在太卷了,激烈到什么程度?高科技的加持让赛车越来越卷,第一名和第五名之间性能只差0.15%。迈凯伦有300个传感器,针对赛车手生命体征数据,包括车的压力、车的电池、车的燃料水平的数据,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赛车策略。如果工作人员发现引擎温度非常高,可以通过耳麦告诉车手,应当远离竞争对手的车尾,这是典型的边缘应用,每秒钟有10万数据传动,1.7万个KPI要求,300多个传感器构成这样的边缘、数据中心到云端。大家如果看过上海嘉定的赛车场就会发现每个车队边上都有一个维修站,这些数据传到工作人员那里给予指导,同时会连接英国伦敦指挥中心,运行在戴尔的服务器上构建虚拟机,存储可以存在云端和本地,整个系统从边缘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技术的推动让赛车更加卷了起来。
最后谈一谈安全,安全能够有什么样的创新呢?这个时代,数据一定是安全保驾护航的,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现代化的安全体系,现在我们对基础架构都是零信任。
大家知道银行对安全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个人的钱都存在这里,银保监会、央行都对数据业务的连续性有规范,同时对灾难发生的灾备要求有严格规范。我们帮助东亚银行针对灾备技术架构进行优化,搭建业务灾后恢复自动化平台,同时对日常规范进行重新梳理,包括应急方案措施等等。通过实践已经发现,自动化恢复平台做到75.38%,可以省掉60%的人员。
刚才提到的都是技术的创新,让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业务的发展,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仍然能够脱颖而出。戴尔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自己持续保持创新的能力。过去的三年疫情,我们持续投入76亿美元,最新的数据是78亿美元,2.8万项专利,这些能够保证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把创新带给我们的客户、带给我们所在的行业。
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国家对企业的要求包括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等方面,我们同时保持着创新的能力。到2030年,如果您购买了戴尔的设备,每买一个设备我们都会收回一个同类的设备,我们对包装材料都是100%可回收可再生,产品材料50%可回收可再生,这些都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创新。我们还会要求自己的员工提供更加包容、更加平衡的社会环境,达到50%的女性员工、45%的女性管理者,让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们得到新技术的培训。
创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像王总说的应用,我更多的是讲技术支撑的角度。范总举办今天这场大会真的非常好,大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行业头脑风暴,想一想怎样才能创新,减轻企业在这个时候的承压,可能这是IT人可以做的,能够做得更出色。就像刚才范总和王总都有提到让IT人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回到CEO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