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年轻而精力充沛,乐于尝试,现为蓝色光标传播集团CIO、集团系统运维中心总经理,还是活动树的CTO,主要负责蓝色光标集团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同时兼任集团系统运维中心总经理工作,服务于数字化业务部门的基础架构层。此外,还兼任集团子公司活动树的CTO,负责O2O产品活动树的产品和研发。活动树是一个活动聚合平台与会议管理平台,包括活动前的集客推广,活动中的签到、抽奖、投票等互动,活动后的反馈、数据分析等。
蓝标是传统类型的传播公司,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武威参与其中。武威认为,个人发展与企业转型相辅相成,蓝标的转型是促进其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的转型。但在组织转型过程中,关键是思想意识的统一,大家应步调一致。在蓝标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角色的转型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CIO转型CTO,应重视技术
武威认为:CIO向CTO的转型是有难度的,需要跨越三个主要障碍:
第一、主持研发和技术管理;
第二、技术洞察力、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的能力;
第三、把握移动互联网、电商等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这三个障碍无疑都是技术方面的,客观而合理。
首先从行业特性看,目前一般设立CTO岗位的是高科技、互联网行业。CTO岗位归属业务部门(研发部门),属于作战部队,更多负责公司的技术架构和技术方向把握,未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方向把握,所以需要对技术有更加深刻和前沿的把握与洞察。CIO岗位则以非互联网企业设置居多,主要的职责是信息化建设与运维。CIO尽管是高层,但定位于职能和支持部门的居多,属于作战部门的较少。当然,在一些重IT依赖的企业,如泛金融行业等,CIO的职责与业务结合得会更加紧密,话语权也更高。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出色CIO们正在引领团队向战略决策层面迁移。
其次,从技术的使用与实现的角色维度来看, CTO是技术的生产者、实现者和创造者。作为技术生产者和实现者的带头人,CTO必须具备深刻的技术功底。在技术的创新方面更是要求CTO具有高度的技术前瞻性和敏锐度。而相对的,CIO大多场景是技术的应用者。并且,由于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目的,基于稳定优先的策略,CIO们大多会使用成熟和稳定的技术。
最后,从职业发展客观路径的维度来看,CTO们大多从研发岗位起步。而CIO们则比较多样:有的从基础架构运维岗位起步,到业务流程需求分析,再到CIO;有的是从业务转为CIO;当然,有的也是从研发岗位一直到CIO。所以说在技术层面CIO们的功底是不太相同的,非研发背景的CIO们转型CTO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当然除了技术以外,很多互联网行业的CTO同时也要监管产品,尤其是To C的业务。这方面对转型的CIO们可能也是个挑战,但是相对技术应该是其次的挑战。
因此,如果没有研发背景,从CIO转型CTO是特别困难的。转型后的CTO除了在技术方面不断提升之外,一定还要具备更加敏锐的业务前瞻性,以及领导力与包容力,这样才能得到老板和团队的信任。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CIO和CTO将大有作为
武威说:“现在互联网公司CTO,通常具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仍然会奋战在技术的第一线。对技术架构的把握、核心代码框架的编写、核心代码的Review,关键问题和重大生产环境的Troubleshooting,都会亲自上马操刀。双11,CTO和系统运维的老大都是在最前线严阵以待。这些对细节的把控使CTO更具备技术实力。”
武威认为,企业信息化面临的系统要求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对系统的要求并不相同。互联网公司真正的烦恼不是功能多么复杂,而是海量用户和海量数据带来的隐形的、非功能需求,主要是:高并发、高可靠、易伸缩、可扩展和高安全性。所以互联网公司的一个产品在初期是产品和开发比较急,压力大。当上量以后就是系统运维了。而且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真正的技术高手不仅出现在产品开发层面,更多高手集中在基础架构组件层。
从全球来看,数字化有更加广泛的覆盖范围。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以后大多数的企业都会发展成为基于科技、基于数字及数据的公司,所以CIO和CTO们在未来将更有作为。
武威个人介绍
现任蓝色光标传播集团CIO、集团系统运维中心总经理、活动树CTO,曾就职于NEC,带过研发团队,也从事过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底层软件的研发; 2008年任职文思海辉(原海辉软件)集团IT部IT应用总监,主要负责集团信息化应用层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工作。2013年开始任职蓝色光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