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来,TCL集团一直坚持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方向,除了大众熟知的彩电外,还涉及液晶面板、手机、金融、互联网电视、会议协作、教育等多个领域。
根据TCL集团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TCL集团整体营收达525.24亿元,其中海外营收占比达46.95%。目前,TCL集团在全球有22个制造基地,26个研发机构。
“由于业务迅猛发展,且多业态运作。”TCL集团副总裁何军表示,“IT建设和管理比较分散,存在底层架构割裂、标准不统一、安全缺失、架构老化等挑战。”
而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何军认为,第一难的是如何找到有制造业背景,又能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的人才。
其二是急需建立融合的机制和文化,不管是IT还是业务部门,任何一个独立的团队力量已经不足以推动转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融合。
第三是安全先行。“某知名半导体企业的工控电脑被攻击,造成3天停运,极大警醒了制造业。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带来,越来越多的联网设备,不在传统IT管控的范围,被攻击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何军说。
释放制造业创新潜能
那么,传统制造业怎么驾驭新技术?何军认为要坚持融合和开放,才能释放制造业创新潜能。这包括四个方面:
1、 制造乘
制造业的转型和改造需要制造业的背景和经验,与外部的技术力量发挥乘数效应。企业需要既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又积极拥抱开放创新。
2、 融合
如果把制造企业比作一个人的话,精益管理的理念就是头脑,自动化技术是四肢,IT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血液里需要业务专家。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3、 开放性平台
生产现场的IoT平台采集和汇聚生产现场数据,建模预测,提升良品率;企业内部的智能云平台(PaaS),打通生产、营运、供应链数据,优化管理决策;
在企业外部打造协同平台,汇总外部供应商、渠道、客户信息,实现上中下游产业协同。
何军还补充,比开放性的平台更关键,是要有开放性的思维。
4、 大数据
信息化只是第一步,之后是建设IoT平台,收集并汇聚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各个系统,利用AI等技术实现分析。
输出数字化转型经验
何军列举了自身的工厂智能化应用案例,通过数字双胞胎技术,把物理工厂和数字工厂打通。在生产前进行预演,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生产中监控诊断,提升制造管控能力;生产后评估优化,提升制造创新能力。
在安全方面,TCL集团的重点是实现全面的安全可视性管理,涉及到云端、分支机构、终端设备、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各个方面。何军强调,目前最大的挑战已经不再是云端、终端设备,而是网络边缘和工控网络。
与此同时,TCL也希望能输出成功的制造业经验和方案。为此,TCL集团专门孵化了IT和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公司——格创东智。何军说,格创东智不做底层平台,而把重点放在智能制造场景化解决方案。目标是从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三个方向出发,建设领先的智能工厂,利用IoT、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帮助制造业降本增效、提升品质,实现绿色环保、降低能耗,以及提升安全防护。
“格创东智拥有‘制造业乘’的规划和落地能力,将帮助更多制造型企业实现升级改造。“何军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