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是什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给出的定义是: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分别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简而言之,未来具备了“车联网DNA”的汽车不仅高效、环保、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交通安全保障,甚至可以将汽车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为零。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数据显示,车联网技术不仅能提供人机互动、车载娱乐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能减少80%的道路安全事故,并促进节能减排。由此看来,车联网能为消费者提供巨大利益,其商业前景不容小觑。为此,众多企业厂商纷纷加入,试图在车联网版图上插上一面旗帜,其中也包括华为。
2013年12月4日,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这一消息的爆出,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华为早该如此了。
车联网正陷“外冷内热”状态
据易观智库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规划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数据将车联网描绘成一片可观的“蓝海”,在业界炒得热火朝天,很多厂商推出了自己的车载系统品牌,有些甚至把车联网产品作为主要亮点来营销。然而,实际上,对消费者而言,车联网不过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提供远程信息服务而已。48.9%的消费者认为有没有车联网服务无关紧要,有些甚至表示不会考虑带车联网服务的车型。
是什么原因导致车联网陷入企业“热情高涨”,而消费者却“冷处理”的怪圈?技术水平不高是主要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信息化及车联网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车联网功能基本局限于便捷功能上,应用领域有限,应用水平不高。车联网技术大多数停留在娱乐、导航、语音和救援等信息服务阶段,没有给汽车用户带来明显的价值,因此用户大多不愿意买单。
车联网要发展,需行业巨头进驻
的确,在车联网“端管云”三大技术领域上,国内目前传感端、通信网络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在云计算和超海量数据处理方面,还未掌握核心技术。技术的变革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源,一般企业无法做到这点。“行业巨头的进驻,对车联网行业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坦言,一个正常的产业链,应该在传感器、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接口上形成几个巨头,一套标准。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车联网更需要一些行业巨头充当先行者,带头开发一些创新型应用,这样才能刺激用户产生对车联网应用的兴趣,为车联网市场发展积聚更多的能量。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宣布正式进军车联网,无疑将对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