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8月22日讯
大数据不仅存在于数字时代,模拟时代的也存在大数据,只是很少被人们提及而已。模拟时代大数据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改善大数据表示方法、提高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实现创新性思维和应用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品味的。
模拟时代的大数据
计算机催生的大量数字化数据,带来了以数据库管理技术为代表的数据时代;互联网催生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带来了以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这些都是数字时代的大数据,然而,模拟时代也有“大数据”,是语言、文字和印刷术催生的。
模拟时代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因技术和成本的缘由,个人鲜有成功案例。神探、神医、师爷等,都可以算是非常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个人计算机”。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细致的观察和严密的推理判断能力,分别对应的就是今天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环节。算命先生也是擅长大数据的一类人,典型商业模式是以“算”为生,当然经常增加点“印堂发暗”等虚假数据,作为广告入口。
模拟时代的大数据案例
模拟时代的大数据案例,最常见的是人口普查。无论中外,皇帝和国王都很想知道自己辖区的土地、人口和房产等情况,公开说法是为子民服务,实则为征兵和征税。虽然“市场”需求明显,但因为技术条件所限,常导致民怨沸腾,很少进行。1909年清政府进行人口普查时百姓以为要灭门。1086年英国政府的普查结果,被叫做《末日审判书》。
古人很喜欢研究星空,一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天人合一”的统治需要。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但第谷·布拉赫披星戴月肉眼观察天体40年,在自己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把积累下来的大数据交给了开普勒,成就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后来伽利略采用了更先进的工具(望远镜),采集到了更大的天文大数据,不仅“发现了新宇宙”还启示了后来者牛顿。爱因斯坦没有大数据源,也没做二手数据分析,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了相对论。模拟时代的大数据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改善大数据表示方法、提高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范围和工具)、实现创新性思维和应用的过程。
D1Net评论:
显而易见,模式时代的大数据主要是以提高大数据应用的过程,是一个让大数据不断变大,又不断变“小数据”的过程,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如果说,模拟大数据时代,让数学成为科学之母,那么在数字化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科学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