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越高的城市生活越幸福吗?中国人星期几最快乐?近日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与新浪微博合作,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给出了一系列初步的研究结果。双方以微博平台上的海量用户数据为基础,从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行动以及表情七大角度对“幸福”进行了全面解读。
幸福因素:GDP不等于幸福
GDP越高的城市生活越幸福吗?研究人员通过对微博网友的心理学分析,给出的答案是“不一定”,幸福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数据显示,在人均GDP较低的城市,平均幸福程度也较低;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幸福水平也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在减慢;在人均GDP突破一定水平之后,它对幸福的影响就很小了。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以GDP为目标发展了三十年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需求也从物质更多地转向精神。因此,我们也应该减少“GDP崇拜”,逐渐把重点转移到其他影响人民幸福的因素上去。
心情日历:黑色星期三 周六最阳光
中国人星期几最快乐?相信这是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一个问题,而在此次发布的微博一周情绪变化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人在星期六的正面情绪最高、负面情绪最低,其次是星期天和星期五,星期一和星期四之间小幅波动,以星期三的正面情绪为最低、负面情绪最高。
情绪走势:恒大夺冠最高兴 地震最让人伤心
调查发现,情绪、关系和意义,是最能影响幸福走势的三大因素。总的来看,国人在节日时是最高兴的,而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带来的快乐比现代节日(比如元旦、国庆节)更多。
数据同时显示,影响广泛的大事件会对微博上的心情指数造成重大冲击,比如3月5日的长春盗车杀婴案、4月16日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4月20日的雅安大地震,都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使得网友心情沉重。而类似重大节日、比赛的好结果等,比如11月10日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夺得亚冠冠军,则带来微博上的一片喜庆。
正负辩论:人们对社交网络的认识有偏差
在这次发布的研究结果中,新浪微博上负面情绪词是正面情绪词的2倍,但总提及数只有正面情绪词的1/2。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负面情绪,但在微博上提及的正面情绪要多于负面情绪。
具体来看,在幸福的每一个维度中,正面提及数都远多于负面提及数,总比例为2.85:1(如果计入幸福事件,则为3:1)。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彼此关系的看法:我们对别人表达的更多的是感谢、关爱,而不是憎恨、厌恶。
长期以来,很多人指责微博上“充斥负能量”,但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用户表现出的正面情绪要多于负面情绪,因此“负能量”一说可能只是人们的偏见。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偏向的形成原因还需要使用大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学研究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