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虚假繁荣 大数据应从“小”处着手

责任编辑:黄心怡

作者:黄心怡

2014-04-30 08:47:20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两年过去了,大数据在中国已经从鲜为人知变为众人皆谈。各个领域言必称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各种追捧,似乎有让其成为一种营销幌子之嫌。或许,比起追求”大跃进“般的虚假繁荣,是时候返璞归真,脚踏实地谈大数据了。

企业网D1Net 4月30日讯

两年多前,“大数据”开始进入中国视野,之后不久,大数据风潮兴起,数据科学家们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21世纪最性感的职业,“钱景”无限,人才稀缺。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大数据在中国已经从鲜为人知变为众人皆谈。各个领域言必称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各种追捧,似乎有让其成为一种营销幌子之嫌。或许,比起追求“大跃进”般的虚假繁荣,是时候返璞归真,脚踏实地谈大数据了。

数据科学家没那么高大上

华院数据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晓华在采访中告诉笔者,数据科学家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上,“数据科学家源自英文里的Data Scientist,不过,中英文的语境不同,译成中文其实应翻译成数据分析师或数据工程师更为准确,指的是同时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理解力,能整合业务、技术和理论,对数据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的人才。”

宣晓华表示,大数据人才确实比较紧缺,数据科学在国内刚刚兴起,各方面的培训教育体系还有待发展起来。目前,数据人才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类人才是原先具备理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经过两、三年的时间,通过深入参与项目,拥有了对行业和业务的知识,能从业务角度出发,通过数据建模来解决商业问题。

另一类则是MBA出身的企业管理人才,对数据具有浓厚兴趣,希望用数据来进行商业决策和管理,这样的人才国内非常稀缺,薪资亦不俗。

“大”数据应从“小”处着手

人才是企业利用大数据创造价值的关键之一,不过拥有了人才并不意味着就万事俱备了。宣晓华认为,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企业内部还需要培育“数据文化”,这对于缺乏类似传统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学习依靠数据来做业务决策,而不是单纯依靠个人经验和能力,这是大数据所能带来的重要价值——利用数据为企业带来标准化、专业化的决策过程。

宣晓华还指出,如今大数据的这把火烧得有点太旺了,以至于企业对于大数据的价值有过高的期望,这并不利于大数据的实际落地和部署。宣晓华建议,企业作“大”数据应从"小"处开始着手,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立合理的期望和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不应盲目指望大数据解决所有问题。

作为一家从02年起就从事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的企业,宣晓华向笔者介绍,目前华院数据的大数据客户主要涉及电信运营商、金融、物流、制造、电商零售、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有大量的数据正在沉睡,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再度激活这些数据,帮助企业做好客户分流,抓住潜在客户,助推业务的发展。宣晓华认为大数据最终能带来的是洞察力,让企业做到”早知“和”先知“。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