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能不能看视频?《京华时报》给出的答案是“没问题”。只要用户下载一款名为“京华云拍”的APP,对准加载了云技术的图片拍照,便会体验到该条新闻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更多文字报道。
《京华时报》是一家位于北京的综合性都市类日报,至今创刊已有13年,也是目前国内率先尝试新媒体转型的纸媒之一。
“一直以来,音频、视频都是报纸无法抗衡的痛。‘京华云拍’的诞生弥补了传统报纸的与生俱来的短板。”《京华时报》云战略中心副主任王思伟表示,这是该报在移动互联时代做出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大数据不再是BAT(百度、阿里、腾讯)的专利。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财经类媒体,第一财经推出了数字产品“大数据金融终端”。据其负责人尤晓琼介绍,该终端以“源于新闻又高于新闻”的形态,覆盖股票、基金、债券、宏观和行业数据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大数据服务。
实际上,随着大数据、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云技术时代的到来,发迹于工业时代,依靠出版、发行路径的传统媒体开始走到尽头,在焦虑和阵痛中,纷纷向新媒体领域进军,探索融合发展之路。
为应对视频网站的冲击,湖南广电集团部署“只独播、不共享”战略,这意味湖南卫视倾力打造的《花儿与少年》《我是歌手》等独家综艺节目以后将不再与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合作,而是在芒果互联网视频平台播放。
芒果TV副总经理钟诚表示,“依托湖南卫视独家自制内容资源,以及引进的海量电影、电视剧、体育赛事、娱乐综艺等优质内容,芒果传媒完全可以把传统电视打造成手机、电脑、电视都可以观看的新兴业态。”
事实上,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挖掘内容优势资源,尝试跨业、混业经营,以支持庞大的采编、发行运行队伍。
作为中国长沙的一家传统都市类报纸,《潇湘晨报》运营96360社区服务平台似乎跟新闻无关。据介绍,当地用户可在该平台选择网站、微信、电话等3种下单方式,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家政服务、预约挂号、快递收寄、粮油直销、开锁通厕、农土特产订购等日常生活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社区服务店投入使用,潇湘晨报跨界打造本地电商平台的战略规划得以实现。数据显示,去年营业额达5000万,预计今年突破9000万。
“我们十年前就认为纸媒将会没落,一方面我们强化晨报在长沙的发行份额,另一方面我们又想法设法寻找未来可以支撑潇湘晨报传媒运营有限公司体量的其他支柱产业。”刘宇说,所谓的跨业经营,就是一只脚在自己擅长的媒体领域,一只脚在其他行业,“将报社的公信力转化为生产力”。
当然,在中国土壤下产生的传统媒体依然还坚守精神家园,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
“我们正在以10报1刊1网群的传播体系为支撑,面向数字新媒体时代,掀起一场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介经济的传媒再造。”新疆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晏果辉说。
据介绍,新疆经济报社举办了维语综合网站——托格拉克网,开通了维语客户端,为维族群众打开了解世界的窗户;他们还全力打造“直通中亚大通道工程”,俄文、塔吉克文《大陆桥》、亚欧贸易网、中亚电子商务平台等构成了“媒介大陆桥”,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拓展新空间。
在中国不少媒体业管理层看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现实。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培养“技术基因”,变“权威发布者”为“信息提供者”;另一方面要加快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文化金融、文化地产、文化旅游等领域,完善跨行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