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民生大数据成政府决策指挥棒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4-06-18 11:16:02

摘自:三门峡日报评论

6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版重要位置刊发《三门峡:“民生大数据”成政府决策“指挥棒”》,对我市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张晓峰挨家走访群众的同时,三门峡市、县、乡三级机关上万名干部党员也正对全市136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44万户群众挨家挨户进行走访。

72岁的村民张石号是一位有着48年党龄、做过22年村干部的老党员,老伴瘫痪在床,家庭十分困难。老两口一直住在几十年前盖的土坯房里,四面透风,一下雨屋就漏,只能用塑料布遮着。当张晓峰问起老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时,老人想了半天才说,希望得到一个救灾帐篷和老伴住里边。

“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张晓峰说,“我一定要帮老人盖起新房子。”

用“民生账”的形式记录44万户群众诉求

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张晓峰的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民生账”:有11户群众反映经济困难希望吃低保或得到五保户供养;12户群众反映要求修建村里被水冲毁的大桥;23户群众反映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19户群众反映希望对村小学进行整修等等。

张晓峰和村两委班子通过梳理发现,共有十大类41个问题。其中23个问题张晓峰通过自己的单位和村里能够想办法解决,其他18个问题需要上报乡里协调解决。

东桃花村是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的对口帮扶村,老党员张石号的房子问题成了压在宣传部机关干部心上的一块石头,部领导带头共同集资6700多元,又通过争取危房改造资金等多方渠道,张晓峰筹集2万多元,房子已在5月23日动工,即将在汛期到来之前盖好。

在张晓峰挨家走访群众的同时,三门峡市、县、乡三级机关上万名干部党员也正对全市136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的44万户群众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据三门峡市委组织部介绍,截至6月9日,全市已完成对44万户群众的调查走访工作,共梳理上报问题13414条,其中村和帮扶单位能够自行解决的9199条,上报各县市解决的4215条。

用“看得见”的转变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群众关注度高,感受直接。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曾在1983年春、时年25岁的时候当过乡长,熟悉农村情况的他要求通过这项活动实现两个“看得见”:一是让群众切实看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效,二是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得见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灵宝市城关镇五龙村是灵宝市城投公司的对口帮扶村。公司领导成员、驻村指导员彭英民对全村进行入户走访,与村干部一道对117户群众反映的129条问题逐个梳理分类,着手加以解决。如今,他们已为村里20多个残疾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对村民反映强烈的600多米生产路也筹措到近百万元并开始施工。

为了督促事情解决,三门峡市委组织部专门开发了一个软件系统,上报确认的问题都在台账上呈现,群众诉求、责任单位、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办结一件销号一件。如今,全市44万户群众的诉求信息已全部搜集完成,一户一账输入台账系统,已建立问题台账103460个,已解决群众困难3773个,已销号台账27683个。

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村民对驻村干部的态度明显热络起来。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驻村指导员、三门峡市农业局干部姚增慧刚到村里时,为村里引进新品种“卢氏鸡”,却被村民误解为倒卖鸡苗的贩子,说是骗人的。但一段时间以来,他吃住在村里,为村民排忧解难,和村民一块干活,一起拉家常,村民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部长赵予辉对此深有感触:“只有让机关干部下基层成为一种制度,才能真正让干部和农民打成一片啊!”

用群众诉求这一“大数据”指导今后政府决策

卢氏县耿家村薛月玲的母亲瘫痪,想买一台轮椅已经好几年,正好残联有帮扶政策。4月9日,新轮椅送到她家,薛月玲高兴地说:“俺娘终于能坐桌吃饭了!”

“别小看这一个轮椅,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赵予辉说,“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很多问题都需要钱,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把‘民生账本’逐步解决,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卢氏县横涧乡党委书记郭军文在调研走访时,了解到位于乡镇边上的6个村涉及1万多群众的吃水问题很急迫。经研究,乡里决定筹资建一个水厂。“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跑水厂的项目资金,如今已立项,后半年就可以动工了。”

“把全市44万户群众的困难和想法汇集成‘大数据’,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就要根据这些数据去研究和决策。”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介绍说。“大数据”搜集整理上来后,归纳分类逐步解决:一是群众最困难最急迫的问题马上解决,各帮扶单位和村镇有能力解决的困难尽快解决;二是暂时没有能力解决的比如涉及高投入的事项,根据轻重缓急列入规划,要在今后几年内逐步解决;三是违反国家政策、无法解决的部分群众要求要做到及时反馈和解释。总之,要做到100%的党员参加,100%的农户全部走访,100%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沟通。

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杰经过深入调研,对三门峡的做法大加赞赏,认为该市一户一账建立民生问题台账,“既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又避免了一阵风走过场,奠定了长期整改的基础,对改进干群关系,稳定基础,服务群众,树立执政党公信力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专家表示,大数据一般多被用在商业、服务业领域,而地方党委和政府把这一做法用到执政思路中去,用“群众诉求”这一大数据去指导执政决策,这本身就是建设服务性党组织和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