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已经时刻在被“老大哥”“照顾”着,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已经被时代裹挟,你即使躲到深山老林,还是能被谷歌的卫星地图覆盖。
在这个大背景下,看到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方兴东写的一篇题为“公职人员应禁用苹果手机”的文章,文中阐述了iPhone获取个人数据的事实,表达了其对国家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建议国家要求党政军以及重要关键基础设施的人员,禁止使用苹果手机,推进中国自主可控的国产手机操作系统。
不管方先生的初衷是什么,其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建议也很中肯,特别是推进中国自主可控的国产手机操作系统。
其实,收集数据已经成为公开或不言自明的事情,商业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其核心必将是数据的竞争,美国和英国已经展开了数据的竞争。
那么,听着大数据时代车轮的隆隆声,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呢?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可能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糟糕,也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美好。在美国,大数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来预测灾难,利用大数据缓解交通压力,利用大数据破案,利用大数据预测飞机航班的状态……,亚马逊网上购物商城总能向用户推荐用户所喜欢的书……。在中国,大数据的应用也春江水暖,其中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正是利用了大数据,为什么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不那么开放呢?因为银行没有把握足够多的信息,对小微企业不了解,担心钱收不回来。阿里巴巴则不然,它通过淘宝平台掌握了大量的信息,用户的每一笔交易记录,每一笔交易金额,所以阿里巴巴敢把钱贷给小微企业。还有现在的输入法,它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懂你,其实也是利用了大数据。之前听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讲了一个自己订酒店,住酒店的亲身经历,刚下车,保安就和他打招呼,在酒店里,甚至打扫卫生的阿姨都知道他是谁,后来知道那个酒店是用了某个公司的酒店管理系统,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现在的微信,它在后台也能收集用户的信息,用户看过哪些文章,收藏了哪些文章,点赞和评论了哪些消息,点赞和评论了哪些人的消息,经常和哪些人联系……,通过这些信息,就能大概了解这个用户,当收集了超过6亿用户的信息,再把它们整合,分析,能产生什么呢,一些我们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皆有可能。最近,百度推出了健康云,也是利用了大数据。可见,大数据在服务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更个性,更精细,更贴心的服务。
当我们在享受基于大数据提供的服务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那些数据被不正当地利用时,将后患无穷,其危害让人防不胜防。就像,我们在明处,敌人却在暗处,我们不知道敌人的信息,敌人却对我们了如指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走过必留下痕迹,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做坏事的难度和成本。处处都有摄像头,一些不法分子自然会收敛一些。当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还是需要社会的进步。当每个人基本需求都能自由满足的时候,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祸端。当价值标准多元化,趣味多元化的时候,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婪。
查尔斯·汉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现代人的贫困感,不是来自贫困本身,不是来自饥寒交迫,而是来自邻居的目光。” 当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和心灵,让自己的内心更丰富,就不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影响,也会少一些牵绊和裹挟,多一些自由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