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大数据价值的凸显,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深入,实际上,各大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各不相同,都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画地圈羊”。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加大投入,未来行业内竞争将更加激烈,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领先技术,或将使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腾讯选择在自己的社交王国里大做文章,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发起大数据社会化研究,将社交大数据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在此前刚结束的2014巴西世界杯期间,腾讯就根据世界杯产生的海量数据,与IBM公司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结合,推出进行精准的大数据分析,获得关于球迷话题、球迷类型、球迷个性分析等一系列洞察,实现实时数据的抓取、分析和呈现,为用户创造提供即时感更强的真实资讯信息。此外,微软公司与谷歌公司利用社交数据预测世界杯比赛结果,也被广大球迷津津乐道。
阿里则利用自己在B2B领域与银行、企业广泛合作的优势,结合阿里平台大数据和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整个贷款模式为阿里提供海量数据,银行风控贷款,而最关键的用户数据以及风控模式其实都掌握在阿里手中,这些宝贵的金融经验,都在为阿里今后开展的业务铺路。此外,阿里巴巴、天猫、淘宝、支付宝、阿里金融等产生的数据构成了个人、企业、商品和金融之间完整的数据链,将来亦可用大数据转化为利益。
百度公司利用云计算技术,在健康领域有所作为,通过可穿戴设备测量血压、心跳、体重、体脂等指标并传导至后台分析反馈,变疾病治疗为提前预防,为政府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数据支撑。国际搜索巨头谷歌公司也在推进大数据疾病预防健康项目。该项目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疾病,而是会使用各种全新的诊断工具搜集成百上千的不同样本。之后,谷歌便会利用其庞大的计算能力来寻找这些信息中隐藏的“生物标签”,从而帮助医疗研究人员提前发现及预防疾病。
如今,“大数据”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技术和应用。但如何把此技术应用好,使广大消费者受益,企业获利,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对此,腾讯公司云平台部总经理陈磊在高峰论坛上说:“要做好大数据的服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安全的问题。”
确实,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何时何地,手机等各种网络入口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等,都会对个人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使用、分享,而这一切大都是在人们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同时,也为互联网提供了个人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的管理还存在漏洞,这些海量信息也很容易被监视、被窃取。
D1Net评论:
大数据散发出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正是驱动巨头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原因所在,同时,大数据也让人感到不安。信息采集手段越来越高超、便捷和隐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无论在技术手段还是法律支撑都依然不足。在越来越激烈的“大数据”竞争中,信息安全是取得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才能使企业数据应用有长效发展和安全保障,使企业和用户实现双赢,离开安全,空谈大数据价值,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