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的地方,从小开始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教育行业其实一直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笔者还记得,小时候坐在课堂里手拿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的情景,现在的学生课堂已经和我们小时候的课堂大有不同了。
大数据走进日常课堂 教师学生该怎样应对
笔记本、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现在已经走进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课堂,有很多小孩子拿到这种移动终端的时候甚至连字还都不认识,放眼国外,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普遍,一些国家为了让学生适应基于电脑的标准化测试,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具备每分钟输入60个单词的能力。现在的小孩上学前就已经有姓名、住址、出生日期、医学和行为记录等数字记录。
可能会有朋友问到,这种类似于将BYOD移动办公模式植入到教育行业的做法,对学生的教育成果会起到良性作用吗?学生会不会因此反而耽误了学习?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就来说说移动化时代学生课堂的变化到底好不好。
大数据在教育中形成反馈闭环
现在的很多学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开始采用大数据技术了,的确,现在大数据确实充斥着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针对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拿教育行业来说,学校最重视的无疑就是教育成果形成的反馈闭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去解决问题,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了哪些内容,以及哪些内容是不理解的,然后再基于此对教学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教育当中的闭环模式在学生数量少的情况下比较适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名教师都可以带着学生学一门课程,但是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具体的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在班级学生数量较大的情况下。
曾经有一家名为Knewton的大数据公司开发了一个数字平台,该平台分析了几百万学生,其中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习过程,并基于这一分析来设计更加合理的测试题目和更加个性化课程目标。
简单地说,通过教科书和课程来适应每个学生的差异化,是有一定片面性的,然而通过大数据分析程序,来判断所教授的课程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正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上,从而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一些可靠的数据参考价值,这才是大数据在教育行业当中应用的最大优势所在。
教育植入大数据也有阻碍
可能您会问到,既然大数据应用在教育行业当中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现在还仍然有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的植入大数据技术呢?其实任何一种技术在前期植入的过程当中都是有一个适应和探索的步骤,大数据也不例外。
与其它所有使用大数据的应用一样,在教育中使用大数据也有人表示出不理解和担忧。人们最常担心的问题就是数据泄露,而且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了。2009年的时候,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学区由于疏忽,将18000名K-12阶段学生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和完整的社保号码暴露在了一个不安全的服务器上。
拿笔者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顾虑,那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之后,用户的信息会永久性的存档,这也是让很多使用者所不能接受,甚至是反感的,如果一个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被打上“坏孩子”的标记,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其实是不利的,一些团体还担心,这些学生的数据将被用于商业营销。
教师的角色需要被转变了
在教育行业当中,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群体,就是教师。随着大数据走进课堂当中,在日常的很多应用层面,老师的角色就需要开始进行一些微妙的变化了。由教学角色向数据驱动的管理角色转变。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老师通常也会被评为优秀教师、高级教师等等不同职称,这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要比较深刻,同时,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开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前面说的大数据应用在教育行业当中其实并不是仅仅将目光盯在学生身上,同样,我们也应该将大数据的一些应用和技术与任课教师进行挂钩,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培养出更多的精英教师,这样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都会是有促进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