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通过加工实现增值

责任编辑:editor008

2015-04-02 09:43:21

摘自:经济日报

引言:目前,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进行,政府大数据应用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初显。专家建议,交通、环境、气象等数据均可以开放,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服务。

引言:目前,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进行,政府大数据应用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初显。专家建议,交通、环境、气象等数据均可以开放,以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服务。

中国IT市场已告别高速增长,2014年市场总规模为1.3万亿元。未来大数据将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以近9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大数据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近6000亿元。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政府部门作为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的主体,拥有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据了解,目前各级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个数据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火热进行,政府大数据应用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有效拉动了大数据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当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初显。

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贵州等省市政府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上走在了前列。截至2014年11月,北京市各政务部门共同建设的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已经收集公开了36个部门机构的资源信息,内容涵盖交通、生活安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上海市开通运行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实现对外可供查询数据近3亿条。

政府部门正在加速开放大数据,交通、环境、气象等数据都可以开放,开放之后将能创造出很多有价值的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部门的大数据往往涉及机密,一旦泄露或者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国家权益。这就要求IT企业加大对电子认证、加密解密、攻击检测与防御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系统应用安全。而政府部门要抓紧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中心及信息系统运维的监督管理。

D1Net评论:

由此可见,大数据产业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是要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原文作者:黄鑫 陈振强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