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 数据强国我们正在路上

责任编辑:editor008

2015-04-15 09:40:50

摘自:大数据文摘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还可以实现强国的目标,数据可以强国,这是因为,数据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最重要的创新资源。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还可以实现强国的目标,数据可以强国,这是因为,数据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最重要的创新资源。

以农业为例,来自天气、土壤和农作物的数据,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防治虫灾、决定如何种植和收割,节省水利资源、提高单位产量;在教育领域,以大数据为基 础的在线智能学习平台(MOOC),可以突破教室的限制,让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得到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再以医疗领域为例,IBM公司的Watson系统 可以快速的检索几百万名患者的病例、最新的医疗研究报告和成果,做出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工业领域更不待言,汽车、飞机正在被大数据改造,成为无人驾驶汽 车、无人驾驶飞机;还有金融领域,利用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阿里小贷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判断企业的信用,为近百万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今年初,阿里巴巴又推出 了基于个体消费者的“芝麻信用”,用的创新资源还是数据。一百年前的美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全民信用体系。因为无处不在的充沛数据,今天中国的全民 信用体系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起来。

毫不夸张的说,基于数据的创新将带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实现巨大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前人难以想象的。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创新机会要远远多于前几代人,因为他们拥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新资源:数据。

和其它的创新资源相比,数据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会被它所激发的思想和创新所消耗,它可以重复使用、同时被无数人使用,此数据和彼数据整合,还可以产生新 的价值和效用,在空间的拓展中、在时间的延伸中,数据的能量将在人类社会层层放大,数据的不断积累是资源和知识的持续增加。

但要成就数据的“伟大”,还有个前提,这就是数据的开放。对于“开放数据”,中国社会目前还存在不少误解。一是将开放等同于公开,其实开放和公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开是信息层面的,是一条一条的;开放是数据库资源层面的,是一片一片的。开放数据,指的是将原始的数据及其相关的元数据以可以下载的电子格式让第三方自由使用。开放也不一定代表免费,因为开放是有成本的,企业可以以收费的形式开放数据。开放也可以有层次、有范围,针对某个特定的组织和群体开放,不一定面对全体社会大众。

开放数据之于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推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于促进中国经济由粗放向精细、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型升级,在于释放社会生产 力、催生创新。通过开放更多的数据,让创新的资源自由的流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更快、更好在中国大地成为燎原之势。

大众创新、创业的趋势,也可以在美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观察到。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1981年,大公司(超过25000人)的研发投入占全美研发投入的70%,可谓主导了美国的创新;到2007年,大公司的研发投入仍然在上升,但格局却发生了改变,虽然绝对数量增长了4倍,其占全美研发投入的比例却下降到35%。同期,1000人以下小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了50倍,其占全美的比例从1981年的4%上升到2007年的24%。这些数据表明,研发和创新在呈现分散化、在向小公司和个人转移,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知识、信息,特别是数据资源的深度开放,不再受大公司、大组织的垄断,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

D1Net评论:

文化靠沉淀,文明靠创新。创新,才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不断迈向强大的真正动力。今天的中国,创新已经成为共识。就此而言,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强国我们正在路上。

(原文作者:涂子沛)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