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全市438万纳税人将陆续收到一封信,这封信由深圳市地税局寄出,装着一份完税证明,2014年度个人所得税情况一目了然。据了解,今年是市地税局开展寄递个税完税证明的第5个年头,至今累计寄送个税完税证明超千万份……这只是市地税局推动纳税服务便民办税举措之一。用市地税局局长钱勇的话来说,深圳地税将响应纳税人需求,作为改革创新、便民办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查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民对地税服务的满意率为99.69%,排名24个窗口行业第二,特别是现代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在税收服务的广泛应用,使公众过去普遍存在抱怨的排队等待时间大幅缩减60%以上,公众的满意率有了大幅提升。
互联网办税 从此不用排队
“网络审批、电子审批,帮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相关审批事项。”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创新的力度和效果,具有全国领先意义。”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现在纳税人能多进电子门、少进物理门,真正体验了现代税收服务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举措
推行“一窗式”改革、涉税事项前置办理,大幅提升了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压缩纳税人办理时限,还最大限度减少预审和前置审批环节,对于可从政府部门获得的资料,一律不再要求纳税人报送,精简资料超过30%。此外,市地税局还推动服务渠道从单一的办税大厅,到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新技术,整合电子税务局、移动税务局、微信税务局、短信平台、门户网站、12366咨询热线等六大平台,并推进以报代备、网上自主办税、权责清单化等各项改革,提升便民办税服务。
●成果
这几天,记者走访市地税局各大办税大厅,昔日印象中排长龙的景象已难觅踪迹,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办税大厅井井有条,几家前来办理涉税事务公司的职员也在短时间处理完事务离开窗口。
前来办税的公司财务人员刘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处理各项涉税事务不用老往办税大厅里跑,来大厅办理税收事项的时间比以前几乎缩减了一半。刘小姐告诉记者,以前到办税大厅办理业务时,常常要到不同的窗口排队,少说也得花上半个小时左右。“现在到一个窗口就解决问题了。”
“大数据”管税 有你更科学
“深圳地税正在以大数据理念和思维引领改革布局,建设信息化项目以构建一体化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说。
●举措
“目前深圳市地税局开展信息管税建设,过去积累了庞大的涉税数据,现在我们在寻求一种智慧使用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海量涉税数据的深度加工提取和分析利用,将数据的价值运用到征管工作中。”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果
一名地税基层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深圳经济不断发展,地方税收纳税登记户急剧增加,地税收入也从2009年的85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712.4亿元,单纯依靠经验型管理可不行,借助海量数据的即时获取和精确分析成为纳税管理的一道利器。“近三年在队伍人数不变、纳税户年均增长47%的情况下,征收率从76.6%增至78.2%。”
构建大数据分析机制,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据了解,深圳个人所得税数据管理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土地增值税实现全过程监控,车船税在全国率先实现联网委托代征,存量房评估征税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与国税、工商、公安四部门率先全国推进“四证合一”,这些是大数据管税的成果体现。
微信税务局 一切从便民开始
南山一家高新科技企业负责人江经理表示,深圳地税一系列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便民利民举措,使企业、民众率先体验到了更高效便捷、更具有信息化时代特色的税收服务。
●举措
深圳地税升级改造了电子税务局,推出移动税务局和微信税务局,让纳税人通过“指尖”上的操作,即可完成税务查询、办税及缴款等事宜。
下一步,深圳地税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税务”的创新模式,拓展微信税务局功能,力争尽快实现纳税人在微信上即可进行申报、查询个人完税情况、纳税人缴税账单及开具个人完税证明,甚至率先在全国实现微信缴纳车船税等便捷服务。
●成果
“动动指尖,就可以办税。”市民李小姐最近要验证个税完税证明,她出差在外地,发现完全可以用手机办理验证,通过深圳地税局开发上线的“移动税务局”手机App软件,手机一族可以通过软件的“文书查验”功能,完成在线查询完税证明上的电子签章流水号,验证记载信息的真伪。
便民办税更是体现在每个环节。比如,顺应网银支付的发展趋势,深圳地税在全国首推网银缴税以及网上报税、缴税、打印凭证一站式服务;打开市地税局的门户网站,这是首家完全以纳税人为网络交互偏好为中心的地税门户网站;依托信息化平台支撑,与市国税局共同搭建联合办证平台,进行联合开具纳税证明等合作,与市场监管、公安、国税等部门共同推出“四证合一”举措,通过信息系统提示纳税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