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没啥大新闻。倒是一件“劳模跑章”跑到哭的事,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上都炒了起来。
事情说起来简单,海南省歌舞团董事长彭煜翔被评为全国劳模,其报送全国总工会的材料要盖8个章,结果省歌舞团的人跑了几天也没盖上,最终在相关“领导”干预下,在截止日期最后一刻盖齐了所有章,彭煜翔当场就哭了。笔者看完这则新闻,又不禁想起不久前微博上的一则新闻:淮北女孩闫敏办理教师资格证,需要居委会认定无犯罪证明,居委会要求派出所先开具“无犯罪证明”,派出所要求必须要无犯罪证明的单位先开需要无犯罪证明的证明,而区教育局表示不需要他们开需要无罪证明的证明。整件事就像个绕口令一样,直接把人绕晕。
“跑断腿、磨破嘴、交了钱、受了罪。办事跑十几个部门,盖了几十个公章,还不一定能办成事……”这是不少普通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事情。是什么让劳模在盖完章后大哭,是什么让一个简单的无犯罪证明被推来推去?很多网友将矛头指向相关部门的“官僚主义”。不过笔者认为,解决“盖章难”不仅要转作风,更有改思路。
在如今“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的环境下,要想证明核实上述情况,真的不难!客观地说,由于基础工作扎实,很多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库、数据库,都是比较完备的,只是其间缺少“串联”。一旦打破部门的利益和壁垒,串联起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劳模有没有违法行为,公民的个人信誉如何,所有需要掌握的信息在库里均一目了然。
大数据“嫁接”行政审批手段,不仅能使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大幅提升,还能博得掌声赢来民心。可眼下难的是,有些部门难以舍弃自己手中盖章的“权把子”,不愿意走进互联网时代。一些政府部门“迷恋”用“权力”决定资源配置和社会运行的快感,仿佛手握“公章”才能找到存在感,进而置老百姓的感受于不顾。
“为人民服务”不是简单的口号。这既要求我们突破权力思维,转变工作作风,同时也要紧跟技术脚步,改变工作思路。我们再也不能自己享受办公室里的空调和茶水,而漠视群众满头大汗的奔波了。要赶紧学会应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淡化各种手续程序了。只有自己多“跑信息”,才能让群众少“跑腿”,才能彻底解决“跑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