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信县金阳街道探索实施了“大数据网格化”为民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从静态固化到动态活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四大转变”,实现了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延续。目前,该模式已列入省委党校调查研究课题。
“在全县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考核中,金阳街道名列各乡镇办第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宝平说,“这是我们探索实施‘大数据网格化’为民服务管理模式的直接成果,这也为我们今年把这项‘工程’提升为‘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干部包村”转向“干部包户”,统一划分“网格”均衡工作量
金阳街道针对“干部包村”工作机制存在的工作量与工作任务、难度不均衡等问题,多方征求意见,集中研讨,决定由“干部包村”向“干部包户”转变。他们将全街道101个行政村、11623个农户,划分成122个社会治理“小网格”,每个网格平均包含约100个农户,每名机关干部“承包”一个“小网格”。同时,将8个工作片作为社会治理的“中网格”,整个街道作为一个“大网格”,建立起三个层级的网格化框架体系。吕宝平既作为“大网格”的负责人,又是一名普通的“小网格”服务管理员,带头包户。
“小网格”服务管理员是接待群众咨询、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不推诿、不转嫁责任、不上交矛盾。他们在走访时要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于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对于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入“民情台账”,然后按照由易到难、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的原则,从小、中、大网格服务管理员逐级介入,初步形成“联系无遗漏,服务无缝隙,管理无盲点”的工作格局,让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县。
为保证服务管理的连续性,街道党工委规定,只要机关干部岗位不调整、工作不变动,所联系的农户也不变,一包到底,长年联系。一旦有变动,前任和后任直接交接“网格”。
搭建信息平台逐一汇集,全街道上万农户“入住”大数据
今年初,街道统一编制印发了“大数据网格化”为民服务管理工作台账,分发给每位网格服务管理员。
该台账主要包括村基本情况统计表、群众家庭情况统计表、走访群众记录表三张表格,包含农户户籍资料、近亲属状况、收入及就业、优抚社保、党建群团、计生信息、宅基土地等7大类、38项基本信息,要求每人入户走访时通过手机“外勤助手”软件,将走访了解到的数据及图片等信息及时传送到街道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由街道与网络通讯公司合作搭建,安排专人管理,及时收集汇总网格管理服务员上报的信息,最终汇集成包含全街道11623户信息的大数据。
“大数据网格化”为民服务管理启动后,街道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生态保护、法治建设、金融安全监管等事项逐一纳入网格化管理。这样,各个部门可以同使一个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共享农户的大数据,分散于各个部门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得到整合,由“单干”变为“一体运作”,开辟了社会治理的“快车道”,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
今年4月,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百日会战”活动与“大数据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对接。他们利用网格服务管理员入户走访的机会,多侧面、多角度了解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去向、流出目的、从事职业、准确的联系方式、在外居住地、生育意愿、思想动态等,对有流出躲生可能的人员列为春季查体重点监控对象,加大管理督导力度,有效防范了政策外生育。
群众诉求能够及时传递,百姓难题得以快速解决
街道一方面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网格服务管理员服务群众的时间、位置、方式、现场情景进行立体式监督,另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公开电话、现场督导、受理投诉等方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并通过查阅入户手册及数据、群众评议、干部评议等途径,对网格服务管理员的工作进行考评,作为全年评先树优的参考依据,激发大家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4月27日,街道经委主任史俊霞主动到所包的西边村农户刘富荣家中走访,了解到其想扩大养牛规模,为加工饲料需安装三相电源,请求帮助。史俊霞当即把相关情况通过手机传到街道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管理员整理制作成“群众反映事项转办单”。4月28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洪彬在转办单上签批,由王集工作片党总支书记张林鹏与农电所所长李士勇共同办理。作为具体承办人,张林鹏和李士勇立即联系了农户刘富荣,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按程序进行了办理。5月6日,张林鹏在“转办单”上反馈“已办结”。
工作人员霍良波在走访王兴功农户杨明庆时,获知该村东头的变压器房屋的房门遭到破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霍良波当即赶往现场,并将现场图片通过手机软件进行上传。当天下午,供电所工作人员便前来对其进行了维修,排除了安全隐患。
自今年启动实施“大数据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以来,金阳街道122名机关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到目前共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170多条,已解决161件,帮助群众办实事300余件。
如今在金阳,大到群众的婚丧嫁娶,小到群众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网格化”为民服务管理平台来快速传递信息,群众诉求和干部服务信息实现流畅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