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新芯对其扩产调整项目进行第二次环评公示。环评书显示,武汉新芯拟投资6.35亿美元,将其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产能扩大一倍。
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政府出资,成立武汉新芯,建设中部地区首个12英寸集成电路晶片生产线,委托中芯国际经营管理。2008年9月,该项目正式投产,结束了我国中部无“芯”的历史。
两年多过去,武汉新芯项目尚未盈利。业内人士称,12英寸芯片项目,一般月产能要达到3万片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武汉新芯昨日公布的环评书称,武汉新芯决定调整原“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扩产项目”。本次调整项目依托现有的生产厂房,将新增部分生产及动力辅助设备,将原计划生产3万片/月的12英寸CMOS芯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调整为生产6万片/月的12英寸BSI芯片(背照式影像传感芯片)。调整后,该项目可新增500名员工。
据介绍,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目前该领域的高端技术主要集中于美日等国家手中。扩产如顺利完成,武汉新芯这个历时5年多投资建设的中部地区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有望盈利,并将成为国内最大高端芯片生产基地。届时,聚集效应必将更加明显,对武汉半导体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