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最让公众印象深刻的是,全国大部分软件使用微软系统,随时可能遭受微软的系统漏洞危害或控制。半导体教父倪光南院士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架构起来的信息化平台,相当于沙漠上建房子,人家一撤走,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中国的很多系统都要垮掉,都要重来。“在整个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上,看起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掌握核心系统的公司,能够掌握用户所有数据;当他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调用你的数据。”
今年1月21日,我国通用顶级根域名服务器解析出现异常,影响到国内三分之二网站运行。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徐一天指出,目前我国信息网络系统中使用的大部分是国外产品。“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上受制于人,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政务、金融等金融以及民政、公安等领域也都广泛使用芯片,也留下巨大安全隐患。IC卡目前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公交一卡通等。李平指出,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建立在进口芯片产品上,自主研发安全芯片才能给我国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进口芯片或留有“后门” 国防安全不容忽视
我国的芯片进口往往“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外国可以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留“后门”,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
由于芯片与国家利益联系紧密,许多国家很早就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来垄断芯片产业,对出口进行严格控制,阻止外国国防事业发展。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告诉记者,对于中国从外国进口芯片,需要层层审批,有数额限制和附加额外条款,比如不准芯片用于制造军品,只能制造民品等。一些国家甚至更苛刻,只卖设备整机,不卖芯片。
相比之下,我国的芯片进口则是“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直接掌握每台机器的信息,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邹雪城介绍说,美国主要通过NSA(国家安全局)对信息产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其任务就是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