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报道,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工作上,兆芯与华力微电子、通富微电保持通力合作,在40nm、28nm制造工艺,以及封装技术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并实现了一定突破。目前,兆芯国产x86解决方案在华力国产40nm、28nm工艺产线上均实现了成功流片,并且,借助兆芯与华力的技术深度融合,在国产28nm产线流片的兆芯CPU,性能能够做到更胜一筹。
近日,北斗导航系统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案例(2018年12月)》,根据文件介绍,截止2018年11月,北斗导航芯片、模块、天线等核心产品性价比与国际主流产品相当,导航型芯片(模块)总销售量突破7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产品分别占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北斗基础产品已输出到9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此前据透露,中国北斗目前已实现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全面国产化,走出了一条国家重大工程自主可控发展道路。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
近日海格通信透露,公司已为北斗三号产业化应用提前布局,通过投资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长沙海格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结合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科研人员持续研发,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高精度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已完成流片并于近日验证成功。
目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美韩等国都对中国核心技术领域采取了行动,因此实现相关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和企业层面对核心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大,未来我国相关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的窘境将不断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