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笔者拿到驾驶本以来第三次在停车时由于技术不熟练刮到别人的车,当然,这还只是小事,大事是完全不敢开上路,每次都过于紧张。别问笔者怎么拿到的“汽车驾驶本”?网上有个很经典的回答:“那是拿着烟孝敬着驾校不认识的姥姥得来的!”
多么想“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当笔者满怀期待询问长安汽车信息管理部副部长吴劲浩这个问题时,他给予了肯定答复,长安汽车正在布局智能制造,将来“无人驾驶”真的不是梦。
上图为:长安汽车信息管理部副部长吴劲浩
智能制造:从信息化开始
长安汽车是一家集汽车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汽车公司。目前,长安汽车已形成微车、轿车、客车、卡车、SUV、MPV等低中高档、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谱系,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发动机平台。2009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排名世界第13位、中国第一,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在信息化方面,长安汽车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均应用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对业务的全面支撑。据吴劲浩介绍,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已形成了包括重庆、合肥、北京、欧洲、日本、江西、英国、美国等城市的全球研发体系,在产品开发的造型与总布置、结构设计与性能开发、仿真分析、样车制作与工艺、试验开发评估、新能源等多个方面建立起支撑产品开发的核心能力。
智能转型:信息化应让业务更轻盈
实际上,汽车市场正进入微增长常态,客户需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客户要求高质量、高性价比、个性化需求的汽车,尤其是80、90后用户价值取向与消费行为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个人群出生即在互联网环境,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不仅世界观在互联网环境形成、交互方式依靠互联网、知识获取依靠互联网,这些行业特质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回归到制造业本质,遇到问题依靠互联网,汽车企业需要提供更高质量、更具个性的汽车,同时在生产管理上则要求高效率、低成本。
因此,吴劲浩认为:未来的企业一定将是IT主导的企业,因此,IT转型一定需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适合。火热的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虚拟化等技术趋势,需要与长安汽车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让业务变得轻盈,这才是企业IT转型的重点。长安汽车的鱼嘴基地、渝北基地逐步建立了云计算平台,标志着长安汽车信息化建设已从探索发展、综合集成转化到管理融合、协同创新阶段。
目前,长安汽车生产已由少品种、大批量、标准化、平台化、大众化转变为:多品种、大批量、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个性化与大众化产品的并存阶段,并实现了产品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批量生产的成本相当。
长安打造全价值链智能制造
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共有六个要素条件,长安汽车已实施五个,形成了可示范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智能制造应用。
长安首发的CS75四驱车型曾荣获“2014年度智能汽车”称号。
长安汽车无人驾驶之路
目前,全球智能驾驶一般分为五级。
第一级为驾驶辅助阶段,主要指标为舒适体验:需要实现自动跟车,包括停走,解放用户的脚;安全体验:需要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自动控制前车距离。其特性技术主要是ACC及AEB技术;
第二级为部分自动化阶段,主要指标为舒适体验:需要实现单车道自动驾驶,短时间解放用户的脚和手;安全体验:需要实现1级+自动保持车道内。其特性技术主要是:集成式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对中)、交通拥堵辅助 以及AEB技术;
第三级为有条件自动化阶段,主要指标为舒适体验:需要实现2级+自动变道+自动提醒驾驶员接管;安全体验:2级+自动判断前后和两侧目标,确保变道安全。其特性技术主要是集成式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对中)、AEB/交通拥堵辅助、自动变道、路径规划等;
第四级为高度自动化阶段,主要指标为舒适体验:需要实现有边界道路内自动驾驶,可自动达到目的地。安全体验:规矩驾驶+安全停车。其特性技术主要是结构边界、道路内自动驾驶(AEB/ACC/车道对中/自动变道/拥堵辅助/V2X/高精度地图导航)等。
第五级就是无人驾驶阶段,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完全替代人。
长安汽车目前已进入到部分自动化阶段,也即第二阶段,预计将在2018年达到有条件自动化阶段,2020年达到高度自动化阶段。
揭密长安汽车智能制造背后的技术机密
据吴劲浩介绍,长安汽车智能制造以OTD为核心,将数字化制造技术一线贯通,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深度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展大数据分析。长安汽车智能制造依托于3D打印制造技术 、自动化、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云平台、云安全网络、云服务等七大核心技术使企业生产过程全面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具体技术实现为:
1、以OTD为核心,导入零部件物流精益管理系统、整车物流管理系统、一车一单管理系统,持续推进数字化制造一线贯通,用数据展现和管理制造过程,持续改善管理;
2、智能化工业装备应用,引入3D打印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生产线和设备自动化,应用系统与设备的高度集成,建设数字化工厂
3、柔性制造和虚拟仿真应用,以工艺为先导,形成一个自动化生产的有机整体,既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又具有较好的可变性,实现大规划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
4、物联网技术应用,引入无线传感网络、RFID、传感器和服务的现场制造数据采集应用,通过将无线传感网络用于生产现场,实现生产现场设备识别和整车可视化监控。
5、制造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对生产过程全程自动数据采购,从不同维度快速、高效和精准分析和支撑决策。
深度改革 转型不止
吴劲浩最后总结:“长安汽车长久以来,依据IT信息化技术,深化改革,转型不止。”首先,实现了制造模式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个性化定制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趋势,长安汽车已在尝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其次,实现了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互联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与融合,提升了产品与车生活服务的用户体验,长安汽车正围绕用户选车、购车、用车、换车的全生命周期,通过互联网、车联网将为用户打造一个生态服务圈。
第三,实现了由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搭建基于互联网的CRM系统、建立统一客户体验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提升客户满意,赢取客户忠诚,创造客户价值。
通过长安汽车智能制造的转型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智能时代的到来。想象有那么一天:汽车将更加普及,无人驾驶带来的方便、快捷、交通事故的隐患将改变整个汽车世界与人类世界。这一切,都缘于今天我们智能智造技术的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