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关键字列表
摩尔定律在20年前就被唱衰,但直到现在,半导体工程师们仍然发扬钉子精神,从方寸之地腾挪出无限空间。 IBM公司研究团队6月在日本京都宣布
高通研发 NanoRings 技术,有望在7nm工艺下解决电容问题
目前,制造先进芯片离不开晶体管,其核心在于垂直型栅极硅,原理是当设备开关开启时,电流就会通过该部位,然后让晶体管运转起来。* Nanoslabs 的晶体管结构包围着硅[粉色],金属栅极[蓝色]与高k介电的[紫色]绝缘,这种结构导致寄生电容会阻碍性能。
4 月 1 日消息,本周二,英特尔逻辑技术部门副主席 Kaizad Mistry 宣布,他们已经有能力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亿个晶体管,“绝对是行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本代工艺和相关产品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希望能够打消行业对于摩尔定律将死的忧虑。和每一代新工艺一样,10nm也能提高晶体管的运行速度,或者降低能耗,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后者。
北京时间10月7日晚间消息,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伯克力实验室”)教授阿里-加维(Ali Javey)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碳纳米管和一种称为二硫化钼的化合物开发出了全球最小的晶体管。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今天,沉寂已久的计算技术界迎来了一个大新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制程从14nm缩减到了1nm。
据外媒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支团队开发出了到目前为止尺寸最小的晶体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由阿里·加维(Ali Javey)带领的一支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晶体管,其栅极线宽只有1纳米。
伯克力实验室研究人员苏杰伊-德赛(Sujay Desai)称:“长期以来,半导体行业一直认为,任何小于5纳米的栅极都不可能正常工作。经研究人员测试显示,采用碳纳米管栅极的二硫化钼晶体管能够有效控制电子流动。
制出更小的晶体管,是半导体行业一直努力的方向,栅极长度则被认为是衡量晶体管大小的标准。研究小组的测试表明,以碳纳米管作为栅极的二硫化钼晶体管,可有效地控制电流。贾维表示,栅极只有1纳米的晶体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
北京时间10月7日晚间消息,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伯克力实验室”)教授阿里-加维(Ali Javey)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碳纳米管和一种称为二硫化钼的化合物开发出了全球最小的晶体管。经研究人员测试显示,采用碳纳米管栅极的二硫化钼晶体管能够有效控制电子流动。
10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打破物理极限,开发出了全球最小的晶体管,仅1nm。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今天,沉寂已久的计算技术界迎来了一个大新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制程从14nm缩减到了1nm。
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2015年半导体国际技术路线图显示,经过50多年的小型化,晶体管可能将在短短五年间停止缩减。相反,芯片制造商将使用其它手段提升晶体管密度,即从水平专到垂直,建立多层电路。
英伟达推出新GPU芯片Tesla P100 内置150亿晶体管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英伟达昨天宣布推出新的GPU芯片Tesla P100,据英伟达CEO黄仁勋(Jen-Hsun Huang)透露,芯片内置了150亿个晶体管,它可以用于深度学习,黄仁勋宣称Tesla P100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处理器。
ARM和TSMC今天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展7nm FinFET芯片的设计工作。较低的门槛意味着即便门是关闭的也会泄漏大量的电流,所以会消耗电池,释放太多的热能。
摩尔定律之后,可预见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个改进方面在于新的计算架构——为特定工作优化过的专用芯片,甚至其他领域的技术,比如同时利用量子机制的特异性来处理多个数据集。对于公司来说,摩尔定律的结束可能会被转移至云计算遮掩起来。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