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日本制造谋求“社会5.0”升级:日立物联网战略启发中国企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陆一夫 覃硕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28 11:05:00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

2017年中国零售业最大的风口,莫过于是“无人超市”。今年7月9日阿里的“无人超市”首次在杭州开业上线,这个马云口中的“新物种”再次搅动了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超市是对传统便利店的一次升级改造,它降低了人工、店租、选址要求,核心在于“无人化”运营和“自助化”服务。

这种深度变化的背后,是物联网正在向现实社会逐步渗透的案例实证之一。事实上,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随着工业4.0的热浪在全球蔓延,每一个国家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战略表达。

在中国,从个人穿戴到智慧家居,从车联网到智慧城市等各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据《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并已初步建成涵盖传感芯片、网络、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但邻国日本却走出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2016年,日本内阁会议首次提出“社会5.0”战略,目前是通过信息通讯(ICT)技术实现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高度融合,打造“超智慧社会”。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日本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日立集团也在物联网层面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日立将物联网建立在工程机械、电梯等大型设备之上,并通过合作伙伴提供的技术重塑工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同步升级。

从宏观角度来看,日立的物联网战略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从生产环节到生产工具,再到产品本身,日立在物联平台上实现微观到宏观的联动,最后再实现城市与社会之间的物联。

事实上,近年来西门子、通用、谷歌、阿里巴巴等巨头也纷纷在IOT领域进行布局,物联网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此,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立的优势在于不仅有OT、IT等软技术,还具有丰富的实体产品,可以实现软件、硬件、平台的系统整合。

“日立致力于四个大的事业领域,电力与能源、产业与流通与水利、城市、金融与公共事业与健康医疗。我们认为在这四大领域中,让我们的OT、IT及IoT平台Lumada发挥综合作用,一定比其他单单是IT企业、或咨询企业、或以商品为主体的企业要强出许多。” 东原敏昭说道。

智能电梯与日立物联样本

如果要窥视日本的物联网战略,日立是一个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样本。根据日本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及部件寿命管理效率的IoT相关技术排名中,日立高居国内第一。

为了加速ICT进程,日立在2016年就推出了物联网平台Lumada。Lumada是一个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平台,能够提供边缘装置与连线功能的整合,通过串流与批次资料的处理和进阶分析,形成一套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蓝图。

以电梯为例,日立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大数据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日立可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解决了单台电梯历史运行数据存储量的瓶颈,可以实现终端丢失数据的同步恢复,形成电梯运行的健康报告,可以更好地进行故障预诊、紧急救援,并为研发、售后提供数据支撑。

在研发方面,日立也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的海量数据,可以优化部件结构,实现智能研发,精准地提高产品质量,为客户能乘坐舒适安全的电梯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日立电梯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梯物联网建设,建立起了应用于后市场服务的电梯服务支援系统、ELECLOUD移动终端信息平台、MUG电梯保养系统。 

“作为企业的黄金法则,必须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专务、楼宇系统事业集团CEO佐藤宽说,首先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把强大的技术力量投入到产品中去。“日立在追求和其他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个性化之路。”他表示,日立电梯不仅要追求直梯、扶梯的硬实力,也在追求其空间舒适性,通过改善顾客搭乘电梯惬意度,来提高其附加价值。

日立表示,未来将加速推进运用IoT技术的社会创新事业的开展,加大在城市、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提供力度,力争在2018财年将集团全球销售额提升至10万亿日元。

目前日立内部的ICT推进很快,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执行役专务田渊道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与几年前相比焊接机器人的比例大幅增加,部分生产线中使用焊接机器人的最高比例可达90%。

此外,他表示日立建机搭载ICT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原来普通的设备施工相比,目前施工工期可以缩短20%。”田渊道文指出,以往施工现场需要人力去进行测量,但信息化施工以后,人力测量的人员成本,包括测量后画线拉线、树标、放旗等人工成本都可节约下来。

对于ICT技术何时可以推广至中国市场?田渊道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立正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探讨,寻找恰当的时机。

考虑到物联网是未来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底层基础设施,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相关技术在中国推广可能会遇到的阻力。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表示,希望能继续加大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力度,运用日立的物联网技术,为客户及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仅仅日立集团一家是做不到的,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协创。Lumada是一个开放式的IoT平台,我们自然希望利用Lumada让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得以提升。”东原敏昭表示。

日立的这一套方法论,正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由于物联网的市场非常广阔,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通吃所有领域,因此与其全面开花,不如把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企业还是应当将合作放在竞争之上,共同将物联网的蛋糕做大。

“社会5.0”的中国意义

日立的物联网战略,与日本早前提出的“社会5.0”议题相吻合。2016年1月,日本政府首次提出“社会5.0”概念,目的是最大限度应用信息通讯(ICT)技术,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高度融合,给人带来富裕的“超智慧社会”。

“社会5.0”是指人类的社会发展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下一个阶段将是超智慧社会。这个概念的核心是精准并有效的进行社会服务—将必要的物品,向必要的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提供。

这一理念在少子高龄化的日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日本的老龄化非常严重,65岁以上的人口高达1.27亿,超过日本总人口的25%,预计到2065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40%。

高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急需提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社会5.0”提出,日本不仅要提升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还要实现国民生活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IoT、机器人、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解决少子高龄化、环境和能源等社会课题等。

这也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相同境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传统的制造业必须更新换代,将自动化生产水平再提高一个水平。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掀起了“机器换人”的热潮,这也催生出庞大的IoT需求。佐藤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日立电梯成都制造基地已经率先使用智能化生产系统,并将技术逐步普及辐射到其他包括日本在内的工厂。他透露,日立的IoT战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在硬件层面也有着布局,比如在铁道方面,日立可以提供列车、信号、交通IC以及月台监视镜头等。

“监视镜头可以用来掌握车站的人流情况,帮助研究如何提高车站大楼中的商店的销售额,以及帮助车站做到更加节能等等。”东原敏昭介绍道。

这一点也许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目前国内的科技巨头,包括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布局物联网,但大多只是在软件或硬件层面上进行投入,并没有像日立这样做到软硬件同步革新。

这是由于国内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巨大,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彻底吞下。根据《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若想分食这一蛋糕,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应当意识到合作的重要,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关键字:物联网谷歌部件结构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

x 日本制造谋求“社会5.0”升级:日立物联网战略启发中国企业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日本制造谋求“社会5.0”升级:日立物联网战略启发中国企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陆一夫 覃硕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28 11:05:00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

2017年中国零售业最大的风口,莫过于是“无人超市”。今年7月9日阿里的“无人超市”首次在杭州开业上线,这个马云口中的“新物种”再次搅动了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超市是对传统便利店的一次升级改造,它降低了人工、店租、选址要求,核心在于“无人化”运营和“自助化”服务。

这种深度变化的背后,是物联网正在向现实社会逐步渗透的案例实证之一。事实上,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随着工业4.0的热浪在全球蔓延,每一个国家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战略表达。

在中国,从个人穿戴到智慧家居,从车联网到智慧城市等各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据《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并已初步建成涵盖传感芯片、网络、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但邻国日本却走出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2016年,日本内阁会议首次提出“社会5.0”战略,目前是通过信息通讯(ICT)技术实现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高度融合,打造“超智慧社会”。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日本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日立集团也在物联网层面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日立将物联网建立在工程机械、电梯等大型设备之上,并通过合作伙伴提供的技术重塑工业生产流程,从而实现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同步升级。

从宏观角度来看,日立的物联网战略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从生产环节到生产工具,再到产品本身,日立在物联平台上实现微观到宏观的联动,最后再实现城市与社会之间的物联。

事实上,近年来西门子、通用、谷歌、阿里巴巴等巨头也纷纷在IOT领域进行布局,物联网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此,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立的优势在于不仅有OT、IT等软技术,还具有丰富的实体产品,可以实现软件、硬件、平台的系统整合。

“日立致力于四个大的事业领域,电力与能源、产业与流通与水利、城市、金融与公共事业与健康医疗。我们认为在这四大领域中,让我们的OT、IT及IoT平台Lumada发挥综合作用,一定比其他单单是IT企业、或咨询企业、或以商品为主体的企业要强出许多。” 东原敏昭说道。

智能电梯与日立物联样本

如果要窥视日本的物联网战略,日立是一个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样本。根据日本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及部件寿命管理效率的IoT相关技术排名中,日立高居国内第一。

为了加速ICT进程,日立在2016年就推出了物联网平台Lumada。Lumada是一个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平台,能够提供边缘装置与连线功能的整合,通过串流与批次资料的处理和进阶分析,形成一套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蓝图。

以电梯为例,日立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大数据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日立可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解决了单台电梯历史运行数据存储量的瓶颈,可以实现终端丢失数据的同步恢复,形成电梯运行的健康报告,可以更好地进行故障预诊、紧急救援,并为研发、售后提供数据支撑。

在研发方面,日立也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的海量数据,可以优化部件结构,实现智能研发,精准地提高产品质量,为客户能乘坐舒适安全的电梯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日立电梯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梯物联网建设,建立起了应用于后市场服务的电梯服务支援系统、ELECLOUD移动终端信息平台、MUG电梯保养系统。 

“作为企业的黄金法则,必须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专务、楼宇系统事业集团CEO佐藤宽说,首先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把强大的技术力量投入到产品中去。“日立在追求和其他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个性化之路。”他表示,日立电梯不仅要追求直梯、扶梯的硬实力,也在追求其空间舒适性,通过改善顾客搭乘电梯惬意度,来提高其附加价值。

日立表示,未来将加速推进运用IoT技术的社会创新事业的开展,加大在城市、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提供力度,力争在2018财年将集团全球销售额提升至10万亿日元。

目前日立内部的ICT推进很快,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执行役专务田渊道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与几年前相比焊接机器人的比例大幅增加,部分生产线中使用焊接机器人的最高比例可达90%。

此外,他表示日立建机搭载ICT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原来普通的设备施工相比,目前施工工期可以缩短20%。”田渊道文指出,以往施工现场需要人力去进行测量,但信息化施工以后,人力测量的人员成本,包括测量后画线拉线、树标、放旗等人工成本都可节约下来。

对于ICT技术何时可以推广至中国市场?田渊道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立正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探讨,寻找恰当的时机。

考虑到物联网是未来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底层基础设施,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相关技术在中国推广可能会遇到的阻力。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表示,希望能继续加大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力度,运用日立的物联网技术,为客户及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仅仅日立集团一家是做不到的,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协创。Lumada是一个开放式的IoT平台,我们自然希望利用Lumada让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得以提升。”东原敏昭表示。

日立的这一套方法论,正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由于物联网的市场非常广阔,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通吃所有领域,因此与其全面开花,不如把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企业还是应当将合作放在竞争之上,共同将物联网的蛋糕做大。

“社会5.0”的中国意义

日立的物联网战略,与日本早前提出的“社会5.0”议题相吻合。2016年1月,日本政府首次提出“社会5.0”概念,目的是最大限度应用信息通讯(ICT)技术,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高度融合,给人带来富裕的“超智慧社会”。

“社会5.0”是指人类的社会发展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下一个阶段将是超智慧社会。这个概念的核心是精准并有效的进行社会服务—将必要的物品,向必要的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提供。

这一理念在少子高龄化的日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日本的老龄化非常严重,65岁以上的人口高达1.27亿,超过日本总人口的25%,预计到2065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40%。

高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急需提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社会5.0”提出,日本不仅要提升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还要实现国民生活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IoT、机器人、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解决少子高龄化、环境和能源等社会课题等。

这也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相同境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传统的制造业必须更新换代,将自动化生产水平再提高一个水平。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掀起了“机器换人”的热潮,这也催生出庞大的IoT需求。佐藤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日立电梯成都制造基地已经率先使用智能化生产系统,并将技术逐步普及辐射到其他包括日本在内的工厂。他透露,日立的IoT战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在硬件层面也有着布局,比如在铁道方面,日立可以提供列车、信号、交通IC以及月台监视镜头等。

“监视镜头可以用来掌握车站的人流情况,帮助研究如何提高车站大楼中的商店的销售额,以及帮助车站做到更加节能等等。”东原敏昭介绍道。

这一点也许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目前国内的科技巨头,包括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布局物联网,但大多只是在软件或硬件层面上进行投入,并没有像日立这样做到软硬件同步革新。

这是由于国内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巨大,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彻底吞下。根据《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若想分食这一蛋糕,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应当意识到合作的重要,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关键字:物联网谷歌部件结构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