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与大型企业的兼容性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15 16:24:21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 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ccs.d1net.com)于6月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这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云计算会展。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上,云与大型企业的兼容性将成为主要议题。

以下是现场速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感谢侯总的精彩分享,下一个环节就是嘉宾讨论环节,请工作人员把椅子搬上来。有请:

企业网D1Net CEO 范脡范总

黑岩财富集团CIO 侯峰

蓝色光标CIO 武威

范脡:我们听了侯总感情上的坚持故事,另外要做金融行业的阿里巴巴,我觉得非常了不起,不断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精神和气概都非常值得鼓励。刚才阿里的人刚刚离开了,他要在这儿,我估计得跟你理论一下。我们这儿有一位新朋友是蓝色光标的CIO武威。武总跟大伙先认识一下。

武威:谢谢范总,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跟大家一起做分享,我是来自蓝色光标集团首席信息官武威,蓝标通过持续的收购并购,数字化转型,已经是综合的数字营销集团,它有一个集团整体的技术运营中心。

范脡:武总在SaaS方面的实践有很多看法。一会儿谈到这个话题。我从用户的角度,在座很多可能是用户、CIO、IT经理,大家可能关心比较多的就是在云和大型企业的兼容性,我们一直讲云,这几年说的非常多,各种云,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也比较混淆。在我们跟CIO这个群体接触的过程当中,能感觉到传统企业的CIO对云的接受程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非常踊跃,可能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传统的政府企业,它对这种控制、安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可能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情况,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人力成本不一样,在美国很多事情不可能自己雇人来做,在中国这种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大家可能更愿意自己做一些自建。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我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们作为政府或者企业的信息主管,要上云,我指公有云,私有云相对简单,如果上公有云,你们最大的顾虑和考虑点是什么?

侯峰:这个事情因地制宜,分开来看。像我们现在做这个系统,放到公有云上,我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因为我这里上面跑的全都是业务数据,我这里没有资金,我说的资金都是线下的。所以,我不担心就是关键的业务部在这上面,比较关键的业务在这个上面。就安全角度来讲,我目前现在要求只要是出问题能在我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恢复了,我就能接受,这是我们考虑采用公有云的主要的因素。

武威:这个问题我们这么看,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公有云安全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技术层面公有云的安全性应该会比平均来说,大多数我们的自建机房的安全性要好,因为他们有很多专家型的人物,反黑客的专家,他们的成本特别高,只有公有云的厂商才养得起这些人,所以平均系数来说这些人是高的。

但是大家更多担心的是商业层面,或者商业的诚信,道德体系层面。确实我们的特点跟欧洲和北美不同的就是可能有一些商业的诚信体系缺失,造成我们对公有云的一些数据在商务层面是否会被暴露,这个不放心。但是,我估计这个可能会有一个演进的大家之间接受的阶段。

因为企业的系统分为前台,一般是执行系统,专业型的交易系统,还有中台,一般都是运营管控系统,还有后台,基本上是财务,或者HR的管控系统。所以,其实一般偏向于中台和后台都在私有云上比较多,尤其对大型企业,对前台是高并发有些时候,有些时候是一些互联网,或者前端交易的像广告类的DSP,因为它要求对公有云特性的支持。这是我的看法。

范脡:第二个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就是TCO,大家是不是做这过方面的一些测试,或者评估。因为云当时最大的卖点,一个是灵活性,一个成本,这个是很多公有云厂商宣传的一个主要的点。那么,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三年以上的TCO好象不完全公有云就一定是最低,我不知道几位是不是有做这过方面的一些评估。

侯峰:这个我觉得是这样,因为每个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当然不同阶段,我所付出的相关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公有云主要是在于它的灵活性,我需要多少,它的就要能满足我。而我们自己去做,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输出了很多我不必要的成本,在这方面,我觉得公有云在这块是有优势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这样,它比较灵活,不会浪费我们的成本。

武威:因为最近在帮助一些投资机构做一些技术上的咨询。所以,跟投资机构和他们投的目标对象有一些了解。明确的TCO这个没有特别准确的计算,其实准确计算我觉得在国内也是信息通信有些忽悠。但是,大体的一个感觉我觉得是这样,因为首先有投资方和这个厂商,其实他们承认,其实真正的SaaS,他们就说SaaS,不说IaaS层,它的TCO可能会比本地化部署的会高一些,也许平均起来。但是,我们要看到SaaS所带来的好处,它是一个综合方面的。其实就是三点,三个给。第二,给财务状况一个更好的展现,其实会把CAPEX变成OPEX,就是一次性的买断一辈子,然后变成租赁。第二,给自由,给企业的甲方,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你用,但是不好,相对来说比买几百万,实施半年的迁移成本高多了,这是给一个可以迁移的随时使用离开的自由。第三,给一个可以快速应用创新的机会。因为基本上SaaS这个云的迭代周期是1个月,有的1.5月会升级一次,传统的OPEX升级,基本上高度的定制化是升不了级的。所以只有SaaS纯公有云的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每个月迭代,每个月升级。所以,这个就能充分利用他的创新。所以,其实考虑这种财务的表现,考虑创新,还有考虑随时可以迁移的成本,这个隐性,或者定性的东西怎么影响到TCO的评估,我觉得说不好,到底TCO真的是高还是低了,这是个人的看法。

范脡:前一阵一个朋友在大数据的时候做了一阵应用从云上搬下来了,当时我了解了一下它的情况,像道具应用,它对CPO,对IO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们感觉放在云上很慢,所以搬下来了。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应用在往云上讲。接下来的问题,在你们看到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哪些应用比较适合云,哪些不太适合云,从你们的经验给在座的观众一些建议。

侯峰:在云上主要就是管理我多点散开的业务应用,我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量,包括有一些对于单体的比如我们做月度结算,或者年终结算,或者有一些涉及大量内存计算的这些业务,可能在公有云上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当然这块我没有特别去研究公有云的它在虚拟方面和以前小机的对比。负责有差异,可能在这块有一些差异。实际上大部分应用都是可行的,以前要完成的业务,可能在以前的高性能系统,小型的系统可能更合适一些。

武威:从国外趋势来看,其实现在云计算在Gartner来看其实已经进入主流市场,根本它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其实都已经过了那个趋势了。所以,我估计中国会稍微晚一些,因为有一些原因,但是其实无论各种什么样的应用,无论IaaS层、PaaS层,还有SaaS层,最终都会上云,但是会根据不同的场景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我还是认为前面的执行系统,业务系统上云可能更优先一些,因为他们面临高并发、可扩展、易伸缩,有这种场景的要求,这是公有云现在很好对应的场景。比如现在游戏云、金融云、电商云,他们都是最早上云的一批,相对管控系统,还是国外传导进来的,但是最近HR云也开始了,但是还是金融云、游戏云这些业务琴断的比较方兴未艾。

第二,刚才范总说的,您的例子,在于这种云所在的IaaS层架构的一个技术的成熟度,现在有一些计算密集型,比如游戏云这些,其实它经历那么多也的锤炼,它是做的比较不错,一些IO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的业务有些其实比较偏特性的厂商,正在加紧研制。所以,相信其实越来越多的场景不断的被这些公有云的厂商所突破,所成功,大多数的系统其实以后的趋势还是尽量都会上云。

范脡:武总其实刚才已经涉及到我后面的问题,就是行业云,这个我们跟很多行业客户交流的时候能够看到最近的这种行业属性比较明显的云越来越多,原来我们可以看到AWS,阿里比较通范型的,后来看到金融云、电商云,从行业用户角度来说,必须关注两点:第一,行业的专业度。从行业云角度来说,相信他们考虑的更多,更完善。另外,引出一个很大的顾虑,比方说我是同行,因为我们已经讲到,这里面不光是基于技术问题,数据安全,还有人为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大家也比较清楚互联网的操作问题。如果我是表示金融行业和游戏行业的,我是不是比如说一个金融公司提供的这种云,或者说游戏公司,你看现在很多,像腾讯,腾讯的游戏本身做的不错,它也特别有一些云。阿里是电商,电商做的不错,它推电商云。京东也是,京东也推这两朵云,如果你们作为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你们会考虑专业的行业云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侯峰:我觉得从行业云的角度来讲,要不要在这个行业本身的企业去做,我觉得如果业界没有冲突,这个可以做。第二,如果有冲突,就看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他会不会真的和我们产生竞争,或者他是否愿意和我们产生竞争。因为有的时候其实是从某个角度来讲,某种竞争来讲是一样的,因为大家虽然都在完全同质的行业里做,但是客户还有各方面,有些东西还是有个体的差异的,你没有办法完全去转换,他可能真正能拿到我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不至于把我的客户带走。尤其我们做金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客户,现在我们黑岩做的,这里有客户管理的成本,但是客户管理不要求你输入客户的手机号这些非常重要的联系信息。因为我们认为,虽然我最终提供行业公有云的时候,我不会跟你产生竞争,如果我跟你产生竞争,首先他会有顾虑,他要不要加入到这个平台里来。所以,首先要打掉你的顾虑,你做你的业务,我做我的业务,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其实我们现在处在的一个时代,我觉得就是一个竞合时代,同行业不一定都是对手,我们在竞争当中还有合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武威:因为我觉得可能从两盲从来看,一个是短期的收益,短期的收益,行业云如果能对大家带来价值,能有收益,其实是可以用的。但是,长期其实还要关系到竞争格局,因为竞争格局是这样,行业云通常有两类竞争模型,一类模型是平台型,比如电商云。平台型就是天猫,它自己只做平台,不会做平台上的玩家,它是在线的商业地产模式。与此非常典型的对比,比如京东,京东是产业链的模式,既做电商平台,同时也做商店的玩家,它的自营模式就是自己作为玩家,同时有套餐模式,就是邀请第三方其他的大小玩家一块儿玩。天猫这个可能会让人稍微放心一点,但是京东这个,其实你会看到它的自营模式很多在广告位的展示,搜索结果的展示,其实可能它自营的品类会压过第三方的竞争的品类,这也是行业云可能会遭受到不公平竞争的一种待遇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其实要对这种行业云的竞争格局可能会有一个考虑才能做出比较好的判断。

范脡:谢谢几位嘉宾,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观众,大家有什么需要提问的。

提问:因为您可能上云的应用,如果简单的原来的照搬过来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可能你要有一个新的形态,比如整合原来的应用,打通一些数据,甚至产生一些新的应用,这是很多客户上云的时候希望有一个附加价值的真正需求,这种情况的时候,这个数据整合,可能涉及到以往的一些系统打通,这个时候我认为的迁移,不仅仅是包括复制,还包括一些数据的打通,这些方面的迁移,整合性的迁移。

武威:我说一下迁移的,其实迁移的这个问题甲方需要操心,更多是乙方比甲方还要操心。因为迁移的不好,他就知道你可能会不用,不购买。所以他有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有比较好的迁移的规划,比较好的做Data mapping这种计划,有比较完善适合自己应用的场景,比如财务的,或者HR的,或者招聘的都有他的数据迁移的这种工具。所以一般都是在乙方的比较专业性的指导下面完成迁移的。但是其实国内有很多迁移,其实我觉得做的还不是特别好,它可能只能做到60分,把你关心的一些数据做到比较好的迁移,然后一些延展的一些数据做到迁移。

然后在全球来说,迁移有专门的迁移工具,这个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个是在公有云的成熟度曲线之下,这个公有云的工具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还是一个潜伏期,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提问:我做火电这方面,最近也是听过很多关于云这方面的论坛,包括一些演讲。主要我看真正的是一离散行业,包括像医药,或者像一些制造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流程工业这块来说,我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迁移方面,这方面可能涉及到一些环保的数据,一些指标,他们不愿意放到公有云里面去的,这是第一定。第二,日本真正把云做好是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像比如说软件方面,数学方面,还有行业方面,行业专家怎么计算也是比较难的。整个化工包括电力行业现在发展的不是特别好,各位专家对云技术在这方面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武威:这个只是看过一些观察,因为确实这个领域接触比较少。刚才您说的那一点,就是可能有一些环境的指标不敢放到公有云上,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结合来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真正的数据存储还是放到私有云上,但是数据了计算和处理,它的一部分计算的能力可以放在公有云上,这个其实可以举个例子。就跟我们做广告类型的大数据,广告类型的大数据它经常要进行IDMapping,比如腾讯有一组数据,蓝色光标有一组数据,我们双方都不放心放在对方的公有云上,我们找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云,比如微软的Azure云,然后双方拿到要的一个结果的数据,可以有这种模式,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探讨。

提问:各位专家老师好,首先道个歉,因为我不是做技术工作的,可能我问的问题有点浅。是这样的,我刚才看到穆主任的PPT里有一页关于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体系框架,您在里边提到数据处理涉及到采集、处理、分析这几个阶段。我的问题是关于采集阶段,因为我处的这个行业,可能信息化程度是参差不齐,它有的地方可能就是说用的很基础的一套软件系统,有的地方甚至是没有。但是,不管是信息化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想追求云计算也好,大数据分析也好,对这方面的意向很坚定。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如果实现数据采集,是不是一定要实现信息化,实现信息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采集大。如果非要实现信息化,这种信息化的要求是达到一种怎样的程度?

侯峰:采集数据是做信息化,做大数据分析最主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后面就是无从谈起。首先采集数据有自动化方式,有非自动化的,这里面我们对数据有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根据我们的业务诉求,我们分析认知这种逻辑规则,可能设定一些比如编码的技术,或者什么样的技术,这些标准是根据我们的业务特点来设定的。

武威:我特别同意穆主任的说法,现在从全球定义来说,全球其实不叫“互联网+”的时代,老外不提“互联网+”,叫的是数字经济这么一个时代。所以,全球的各个企业都在进行数字经济的转型。那么,他们认为前十年,其实是互联网数字经济把人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我们数据产生,首先有人的输入的,还有业务,业务更多是从我们的交易产生的这种数据。那么,其实我们认为下一代更多的采集的方法,大量的数据是来自于物联网的这个途径。其实这个物联网不光是包括我们的传感器,还有包括我们的这种智能,所有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包括无人机,无人驾驶,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物联网的范畴。那么,整个物联网会把数字经济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人+业务+物”。所以,其实真正的连接前20年把人和物连接起来,真正的物联网时代把人、物、业务连接在一起,所以,数据采集在未来的十年,应该是物联网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提问:各位专家好,我的问题是,云计算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甚至IaaS、PaaS、SaaS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数据掌控权的问题,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数据掌控权这个解决方案应该由云提供商来做,还是用户自己做,或者由第三方来做,谢谢!

侯峰:这个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真的担心数据掌控权的事,我就不去上云,所有事情掌控在自己手里。我们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信息部门,或者能接触这些数据的人怎么去管控,最后如果能达到我们企业要求的范围内是我能接受的那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个范围内,那我不参与。如果真的像公寓房一样,没有绝对的安全,本身这就是一个不可取的问题,看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根据我们的需求决定我们最终要不要采取这样的方式。

武威: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数据掌控权在原则上要把持在自己手里,但是要不要上云,还是要评估利弊得失,如果上云得到的利远远大于可能数据通过商业途径释放暴露出去的损失,我觉得还是可以上云的。其实,换句话说,数据掌控权,我觉得反正我是认为大多数公司自己私有云,或者自建机房的这种安全防御水平要远远比阿里和腾讯这个要差多了。因为其实一个黑客不用顶尖的,二三流的黑客搞我们自建机房的特别容易,搞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但是他们搞百度,搞阿里非常非常费劲。所以,其实不一定是放在我们这儿就是最最安全的。这个是一个观点,大家可以考虑平衡一下。

提问:范总好,专家好,我在一起央企工作,目前正在做企业的“十三五”的信息化规划,一直也是在优化,后续规划里面我们到底上不上云,或者上到什么程度。今天听了各位专家的介绍,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心,就是云该上还得上,怎么规避困难难点还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刚才那位女士问了迁移的问题,穆总对保障数据安全性方面,北京市政府在实施的项目里面有没有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

另外,侯总您那边的云上的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刚才您介绍有些涉及到资金的可能是不往云上放,其他的往上放,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其他的跟生产经营,业务往来,客户服务的数据也很重要,如果放在云上丢失了,或者被其他人获取了,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侯峰: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我们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事,我刚才谈到,包括今天下午谈的这个主题,主要就是我们的业务系统,这里也是没有资金的,所有都是业务数据,所以我也不担心特别大的造成什么重要的影响。关于资金的系统是在一个私有云上做的,这一块也不是我自己的机房,我是IDC的机房做的。关于安全问题,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本身做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行业水平,也有我们的合法合规的监管,包括我们资金这种往来。我们在构建私有云的资金系统的时候,上面就有相关的一套指导文件,我们在建的时候,除了保障业务正常运营和可用的状态下,我们对安全的考量,我们能实时的监控我们的系统,同时后续我们还能追踪,如果出了问题,可以追踪,其实这就是我们达到的这种,我不能保证它下一秒不会出问题,但是我能保证它如果出了问题,我们把这个系统的情况追踪,把我们要找的找回来,这是我们要做到的状况,就这些。

范脡:谢谢在场的观众和在场的嘉宾,今天时间可能我们只能允许对经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做解答,接下来通过我们的公众号和各位专家进行互动。我们之所以今天开这样一个论坛和这样的讨论,很重要的原因是感觉到,在大型企业和传统企业,包括政府,云的实际落地情况小于他的声音。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发现其中的一些原因,希望解答在场观众的一些困惑,接下来还有很多渠道进行沟通,再次感谢接下来所有的观众和嘉宾,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与大型企业的兼容性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与大型企业的兼容性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15 16:24:21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 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ccs.d1net.com)于6月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这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云计算会展。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上,云与大型企业的兼容性将成为主要议题。

以下是现场速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感谢侯总的精彩分享,下一个环节就是嘉宾讨论环节,请工作人员把椅子搬上来。有请:

企业网D1Net CEO 范脡范总

黑岩财富集团CIO 侯峰

蓝色光标CIO 武威

范脡:我们听了侯总感情上的坚持故事,另外要做金融行业的阿里巴巴,我觉得非常了不起,不断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精神和气概都非常值得鼓励。刚才阿里的人刚刚离开了,他要在这儿,我估计得跟你理论一下。我们这儿有一位新朋友是蓝色光标的CIO武威。武总跟大伙先认识一下。

武威:谢谢范总,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跟大家一起做分享,我是来自蓝色光标集团首席信息官武威,蓝标通过持续的收购并购,数字化转型,已经是综合的数字营销集团,它有一个集团整体的技术运营中心。

范脡:武总在SaaS方面的实践有很多看法。一会儿谈到这个话题。我从用户的角度,在座很多可能是用户、CIO、IT经理,大家可能关心比较多的就是在云和大型企业的兼容性,我们一直讲云,这几年说的非常多,各种云,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也比较混淆。在我们跟CIO这个群体接触的过程当中,能感觉到传统企业的CIO对云的接受程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非常踊跃,可能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传统的政府企业,它对这种控制、安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可能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情况,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人力成本不一样,在美国很多事情不可能自己雇人来做,在中国这种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大家可能更愿意自己做一些自建。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我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你们作为政府或者企业的信息主管,要上云,我指公有云,私有云相对简单,如果上公有云,你们最大的顾虑和考虑点是什么?

侯峰:这个事情因地制宜,分开来看。像我们现在做这个系统,放到公有云上,我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因为我这里上面跑的全都是业务数据,我这里没有资金,我说的资金都是线下的。所以,我不担心就是关键的业务部在这上面,比较关键的业务在这个上面。就安全角度来讲,我目前现在要求只要是出问题能在我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恢复了,我就能接受,这是我们考虑采用公有云的主要的因素。

武威:这个问题我们这么看,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公有云安全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技术层面公有云的安全性应该会比平均来说,大多数我们的自建机房的安全性要好,因为他们有很多专家型的人物,反黑客的专家,他们的成本特别高,只有公有云的厂商才养得起这些人,所以平均系数来说这些人是高的。

但是大家更多担心的是商业层面,或者商业的诚信,道德体系层面。确实我们的特点跟欧洲和北美不同的就是可能有一些商业的诚信体系缺失,造成我们对公有云的一些数据在商务层面是否会被暴露,这个不放心。但是,我估计这个可能会有一个演进的大家之间接受的阶段。

因为企业的系统分为前台,一般是执行系统,专业型的交易系统,还有中台,一般都是运营管控系统,还有后台,基本上是财务,或者HR的管控系统。所以,其实一般偏向于中台和后台都在私有云上比较多,尤其对大型企业,对前台是高并发有些时候,有些时候是一些互联网,或者前端交易的像广告类的DSP,因为它要求对公有云特性的支持。这是我的看法。

范脡:第二个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就是TCO,大家是不是做这过方面的一些测试,或者评估。因为云当时最大的卖点,一个是灵活性,一个成本,这个是很多公有云厂商宣传的一个主要的点。那么,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三年以上的TCO好象不完全公有云就一定是最低,我不知道几位是不是有做这过方面的一些评估。

侯峰:这个我觉得是这样,因为每个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当然不同阶段,我所付出的相关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公有云主要是在于它的灵活性,我需要多少,它的就要能满足我。而我们自己去做,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输出了很多我不必要的成本,在这方面,我觉得公有云在这块是有优势的。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这样,它比较灵活,不会浪费我们的成本。

武威:因为最近在帮助一些投资机构做一些技术上的咨询。所以,跟投资机构和他们投的目标对象有一些了解。明确的TCO这个没有特别准确的计算,其实准确计算我觉得在国内也是信息通信有些忽悠。但是,大体的一个感觉我觉得是这样,因为首先有投资方和这个厂商,其实他们承认,其实真正的SaaS,他们就说SaaS,不说IaaS层,它的TCO可能会比本地化部署的会高一些,也许平均起来。但是,我们要看到SaaS所带来的好处,它是一个综合方面的。其实就是三点,三个给。第二,给财务状况一个更好的展现,其实会把CAPEX变成OPEX,就是一次性的买断一辈子,然后变成租赁。第二,给自由,给企业的甲方,虽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你用,但是不好,相对来说比买几百万,实施半年的迁移成本高多了,这是给一个可以迁移的随时使用离开的自由。第三,给一个可以快速应用创新的机会。因为基本上SaaS这个云的迭代周期是1个月,有的1.5月会升级一次,传统的OPEX升级,基本上高度的定制化是升不了级的。所以只有SaaS纯公有云的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每个月迭代,每个月升级。所以,这个就能充分利用他的创新。所以,其实考虑这种财务的表现,考虑创新,还有考虑随时可以迁移的成本,这个隐性,或者定性的东西怎么影响到TCO的评估,我觉得说不好,到底TCO真的是高还是低了,这是个人的看法。

范脡:前一阵一个朋友在大数据的时候做了一阵应用从云上搬下来了,当时我了解了一下它的情况,像道具应用,它对CPO,对IO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们感觉放在云上很慢,所以搬下来了。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应用在往云上讲。接下来的问题,在你们看到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哪些应用比较适合云,哪些不太适合云,从你们的经验给在座的观众一些建议。

侯峰:在云上主要就是管理我多点散开的业务应用,我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量,包括有一些对于单体的比如我们做月度结算,或者年终结算,或者有一些涉及大量内存计算的这些业务,可能在公有云上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当然这块我没有特别去研究公有云的它在虚拟方面和以前小机的对比。负责有差异,可能在这块有一些差异。实际上大部分应用都是可行的,以前要完成的业务,可能在以前的高性能系统,小型的系统可能更合适一些。

武威:从国外趋势来看,其实现在云计算在Gartner来看其实已经进入主流市场,根本它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其实都已经过了那个趋势了。所以,我估计中国会稍微晚一些,因为有一些原因,但是其实无论各种什么样的应用,无论IaaS层、PaaS层,还有SaaS层,最终都会上云,但是会根据不同的场景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我还是认为前面的执行系统,业务系统上云可能更优先一些,因为他们面临高并发、可扩展、易伸缩,有这种场景的要求,这是公有云现在很好对应的场景。比如现在游戏云、金融云、电商云,他们都是最早上云的一批,相对管控系统,还是国外传导进来的,但是最近HR云也开始了,但是还是金融云、游戏云这些业务琴断的比较方兴未艾。

第二,刚才范总说的,您的例子,在于这种云所在的IaaS层架构的一个技术的成熟度,现在有一些计算密集型,比如游戏云这些,其实它经历那么多也的锤炼,它是做的比较不错,一些IO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的业务有些其实比较偏特性的厂商,正在加紧研制。所以,相信其实越来越多的场景不断的被这些公有云的厂商所突破,所成功,大多数的系统其实以后的趋势还是尽量都会上云。

范脡:武总其实刚才已经涉及到我后面的问题,就是行业云,这个我们跟很多行业客户交流的时候能够看到最近的这种行业属性比较明显的云越来越多,原来我们可以看到AWS,阿里比较通范型的,后来看到金融云、电商云,从行业用户角度来说,必须关注两点:第一,行业的专业度。从行业云角度来说,相信他们考虑的更多,更完善。另外,引出一个很大的顾虑,比方说我是同行,因为我们已经讲到,这里面不光是基于技术问题,数据安全,还有人为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大家也比较清楚互联网的操作问题。如果我是表示金融行业和游戏行业的,我是不是比如说一个金融公司提供的这种云,或者说游戏公司,你看现在很多,像腾讯,腾讯的游戏本身做的不错,它也特别有一些云。阿里是电商,电商做的不错,它推电商云。京东也是,京东也推这两朵云,如果你们作为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你们会考虑专业的行业云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侯峰:我觉得从行业云的角度来讲,要不要在这个行业本身的企业去做,我觉得如果业界没有冲突,这个可以做。第二,如果有冲突,就看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他会不会真的和我们产生竞争,或者他是否愿意和我们产生竞争。因为有的时候其实是从某个角度来讲,某种竞争来讲是一样的,因为大家虽然都在完全同质的行业里做,但是客户还有各方面,有些东西还是有个体的差异的,你没有办法完全去转换,他可能真正能拿到我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不至于把我的客户带走。尤其我们做金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客户,现在我们黑岩做的,这里有客户管理的成本,但是客户管理不要求你输入客户的手机号这些非常重要的联系信息。因为我们认为,虽然我最终提供行业公有云的时候,我不会跟你产生竞争,如果我跟你产生竞争,首先他会有顾虑,他要不要加入到这个平台里来。所以,首先要打掉你的顾虑,你做你的业务,我做我的业务,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其实我们现在处在的一个时代,我觉得就是一个竞合时代,同行业不一定都是对手,我们在竞争当中还有合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武威:因为我觉得可能从两盲从来看,一个是短期的收益,短期的收益,行业云如果能对大家带来价值,能有收益,其实是可以用的。但是,长期其实还要关系到竞争格局,因为竞争格局是这样,行业云通常有两类竞争模型,一类模型是平台型,比如电商云。平台型就是天猫,它自己只做平台,不会做平台上的玩家,它是在线的商业地产模式。与此非常典型的对比,比如京东,京东是产业链的模式,既做电商平台,同时也做商店的玩家,它的自营模式就是自己作为玩家,同时有套餐模式,就是邀请第三方其他的大小玩家一块儿玩。天猫这个可能会让人稍微放心一点,但是京东这个,其实你会看到它的自营模式很多在广告位的展示,搜索结果的展示,其实可能它自营的品类会压过第三方的竞争的品类,这也是行业云可能会遭受到不公平竞争的一种待遇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其实要对这种行业云的竞争格局可能会有一个考虑才能做出比较好的判断。

范脡:谢谢几位嘉宾,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观众,大家有什么需要提问的。

提问:因为您可能上云的应用,如果简单的原来的照搬过来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可能你要有一个新的形态,比如整合原来的应用,打通一些数据,甚至产生一些新的应用,这是很多客户上云的时候希望有一个附加价值的真正需求,这种情况的时候,这个数据整合,可能涉及到以往的一些系统打通,这个时候我认为的迁移,不仅仅是包括复制,还包括一些数据的打通,这些方面的迁移,整合性的迁移。

武威:我说一下迁移的,其实迁移的这个问题甲方需要操心,更多是乙方比甲方还要操心。因为迁移的不好,他就知道你可能会不用,不购买。所以他有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有比较好的迁移的规划,比较好的做Data mapping这种计划,有比较完善适合自己应用的场景,比如财务的,或者HR的,或者招聘的都有他的数据迁移的这种工具。所以一般都是在乙方的比较专业性的指导下面完成迁移的。但是其实国内有很多迁移,其实我觉得做的还不是特别好,它可能只能做到60分,把你关心的一些数据做到比较好的迁移,然后一些延展的一些数据做到迁移。

然后在全球来说,迁移有专门的迁移工具,这个技术成熟度曲线,这个是在公有云的成熟度曲线之下,这个公有云的工具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还是一个潜伏期,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提问:我做火电这方面,最近也是听过很多关于云这方面的论坛,包括一些演讲。主要我看真正的是一离散行业,包括像医药,或者像一些制造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流程工业这块来说,我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迁移方面,这方面可能涉及到一些环保的数据,一些指标,他们不愿意放到公有云里面去的,这是第一定。第二,日本真正把云做好是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像比如说软件方面,数学方面,还有行业方面,行业专家怎么计算也是比较难的。整个化工包括电力行业现在发展的不是特别好,各位专家对云技术在这方面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武威:这个只是看过一些观察,因为确实这个领域接触比较少。刚才您说的那一点,就是可能有一些环境的指标不敢放到公有云上,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结合来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真正的数据存储还是放到私有云上,但是数据了计算和处理,它的一部分计算的能力可以放在公有云上,这个其实可以举个例子。就跟我们做广告类型的大数据,广告类型的大数据它经常要进行IDMapping,比如腾讯有一组数据,蓝色光标有一组数据,我们双方都不放心放在对方的公有云上,我们找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云,比如微软的Azure云,然后双方拿到要的一个结果的数据,可以有这种模式,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探讨。

提问:各位专家老师好,首先道个歉,因为我不是做技术工作的,可能我问的问题有点浅。是这样的,我刚才看到穆主任的PPT里有一页关于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体系框架,您在里边提到数据处理涉及到采集、处理、分析这几个阶段。我的问题是关于采集阶段,因为我处的这个行业,可能信息化程度是参差不齐,它有的地方可能就是说用的很基础的一套软件系统,有的地方甚至是没有。但是,不管是信息化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想追求云计算也好,大数据分析也好,对这方面的意向很坚定。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如果实现数据采集,是不是一定要实现信息化,实现信息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采集大。如果非要实现信息化,这种信息化的要求是达到一种怎样的程度?

侯峰:采集数据是做信息化,做大数据分析最主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后面就是无从谈起。首先采集数据有自动化方式,有非自动化的,这里面我们对数据有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根据我们的业务诉求,我们分析认知这种逻辑规则,可能设定一些比如编码的技术,或者什么样的技术,这些标准是根据我们的业务特点来设定的。

武威:我特别同意穆主任的说法,现在从全球定义来说,全球其实不叫“互联网+”的时代,老外不提“互联网+”,叫的是数字经济这么一个时代。所以,全球的各个企业都在进行数字经济的转型。那么,他们认为前十年,其实是互联网数字经济把人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我们数据产生,首先有人的输入的,还有业务,业务更多是从我们的交易产生的这种数据。那么,其实我们认为下一代更多的采集的方法,大量的数据是来自于物联网的这个途径。其实这个物联网不光是包括我们的传感器,还有包括我们的这种智能,所有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包括无人机,无人驾驶,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物联网的范畴。那么,整个物联网会把数字经济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人+业务+物”。所以,其实真正的连接前20年把人和物连接起来,真正的物联网时代把人、物、业务连接在一起,所以,数据采集在未来的十年,应该是物联网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提问:各位专家好,我的问题是,云计算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甚至IaaS、PaaS、SaaS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数据掌控权的问题,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数据掌控权这个解决方案应该由云提供商来做,还是用户自己做,或者由第三方来做,谢谢!

侯峰:这个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真的担心数据掌控权的事,我就不去上云,所有事情掌控在自己手里。我们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信息部门,或者能接触这些数据的人怎么去管控,最后如果能达到我们企业要求的范围内是我能接受的那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个范围内,那我不参与。如果真的像公寓房一样,没有绝对的安全,本身这就是一个不可取的问题,看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根据我们的需求决定我们最终要不要采取这样的方式。

武威: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数据掌控权在原则上要把持在自己手里,但是要不要上云,还是要评估利弊得失,如果上云得到的利远远大于可能数据通过商业途径释放暴露出去的损失,我觉得还是可以上云的。其实,换句话说,数据掌控权,我觉得反正我是认为大多数公司自己私有云,或者自建机房的这种安全防御水平要远远比阿里和腾讯这个要差多了。因为其实一个黑客不用顶尖的,二三流的黑客搞我们自建机房的特别容易,搞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但是他们搞百度,搞阿里非常非常费劲。所以,其实不一定是放在我们这儿就是最最安全的。这个是一个观点,大家可以考虑平衡一下。

提问:范总好,专家好,我在一起央企工作,目前正在做企业的“十三五”的信息化规划,一直也是在优化,后续规划里面我们到底上不上云,或者上到什么程度。今天听了各位专家的介绍,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心,就是云该上还得上,怎么规避困难难点还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刚才那位女士问了迁移的问题,穆总对保障数据安全性方面,北京市政府在实施的项目里面有没有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

另外,侯总您那边的云上的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刚才您介绍有些涉及到资金的可能是不往云上放,其他的往上放,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其他的跟生产经营,业务往来,客户服务的数据也很重要,如果放在云上丢失了,或者被其他人获取了,这个问题怎么考虑?

侯峰: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我们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事,我刚才谈到,包括今天下午谈的这个主题,主要就是我们的业务系统,这里也是没有资金的,所有都是业务数据,所以我也不担心特别大的造成什么重要的影响。关于资金的系统是在一个私有云上做的,这一块也不是我自己的机房,我是IDC的机房做的。关于安全问题,我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本身做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行业水平,也有我们的合法合规的监管,包括我们资金这种往来。我们在构建私有云的资金系统的时候,上面就有相关的一套指导文件,我们在建的时候,除了保障业务正常运营和可用的状态下,我们对安全的考量,我们能实时的监控我们的系统,同时后续我们还能追踪,如果出了问题,可以追踪,其实这就是我们达到的这种,我不能保证它下一秒不会出问题,但是我能保证它如果出了问题,我们把这个系统的情况追踪,把我们要找的找回来,这是我们要做到的状况,就这些。

范脡:谢谢在场的观众和在场的嘉宾,今天时间可能我们只能允许对经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做解答,接下来通过我们的公众号和各位专家进行互动。我们之所以今天开这样一个论坛和这样的讨论,很重要的原因是感觉到,在大型企业和传统企业,包括政府,云的实际落地情况小于他的声音。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发现其中的一些原因,希望解答在场观众的一些困惑,接下来还有很多渠道进行沟通,再次感谢接下来所有的观众和嘉宾,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