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如何为数据中心部门制定减少碳排放的计划

责任编辑:cres 作者:Astrid Wyn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2-20 10:48:5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致力于节能减排的行业人士可能会对联合国在去年12月发布的《2020年碳排放差距调查报告》的结果感到失望。虽然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减少,但仍难以达到减排放要求。
 
报告指出:“应对冠状病毒疫情的措施在2020年显著降低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除非再采取支持低碳转型的经济恢复措施,否则在碳排放量下降之后将会反弹,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升的温度仍将超过1.5℃。”
 
人们的希望是2020年出现更多雄心勃勃的净零承诺。随着一些政府宣布低碳复苏计划,可能会有更持久的变化。报告指出,到本世纪末,需要将全球变暖的温度上升限制在2.5℃~2.6℃。虽然这一温度比气候科学家期望的要高,但仍比3℃以上的变化有所改善。然而,这些政策需要能耗显著的行业组织的路线图的支持,并采取可量化的变革措施。
 
那么,数据中心部门是否有机会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提供帮助?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对能源使用量巨大。预计未来十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呈陡峭的上升曲线。人们还知道,随着机器学习推动边缘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率提升将无法发挥作用。
 
虽然PUE是一个很好的节能指标,但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减少为节省能源而获得的计算量。尽管云计算对于组织减少一些工作负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许多组织还需要运营自己的数据中心作为混合部署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那么可以为数据中心行业提供什么建议?这些建议会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部门为此需要做些什么
 
在大多数国家,公共部门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者。各国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减少碳排放,并要求减少能源供应链。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最新发布的《绿色政府:2020~2025年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数字服务战略》中,为信息技术部门设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其中包括SCOPE2和SCOPE3的碳排放量,以及到2025年翻新和再制造硬件的比例增长。在欧盟,绿色公共采购对于终端触摸设备也有类似的做法,《耗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第9号》关注服务器的最低能效以减少SCOPE2的排放,并支持辅助设备以减少SCOPE3的排放。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在采取类似措施。
 
改变心态
 
政府层面缺少的运营细节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能填补。这正是真实衡量碳排放量指标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而且数据分析应该集中在IT硬件上,这将占数据中心设施总能耗的65%,因此IT硬件在使用阶段的机会显而易见。而IT硬件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代价高昂的影响,延长IT硬件寿命将进一步减少碳足迹。
 
尽管在十年前确实如此,但重复使用硬件与提高CPU能源效率相比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相形见绌,但传统的思维方式已被颠覆。最近,IEEE发表的关于优化服务器更新周期的一篇论文表明:摩尔定律的循环经济从成本、能源和性能的角度论证了硬件更新的循环经济。降低IT硬件周转率和优化能源效率是一个最佳选择。现在是利用它的时候了。
 
为什么需要关注SCOPE3 ?
 
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报告仅限于直接排放和通过能源使用的间接排放。这样做的理由是,虽然消费是新商品的开采、制造和运输的驱动力,但运输和航空业的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然而,约71%的海运二氧化碳排放量和65%的航空排放量仍是国际排放量,因此需要包含在各国的碳排放总量中。数字行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处于有利地位。
 
首先,数字通信是通过在线会议避免交通运输工具碳排放的一个巨大工具。其次, IT硬件的更新和升级意味着巨大的碳成本。最后,较短的更新周期会增加IT硬件的数量。众所周知,按照目前的使用率,ICT行业的某些原材料预计在当前使用率的情况下会在数十年之内用完。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嵌入式碳排放(例如每台服务器的碳排放约为1吨),那么将面临巨大的碳风险。由于很多的数据中心在能源结构中转向可再生能源,因此重点必须转向IT硬件,并且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
 
未来的发展
 
像上面提到的IEEE研究论文揭示了数据中心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部分。结果表明,在IT硬件方面,决策者可以将循环经济与能源效率相结合。然而需要在循环能源系统、清洁能源供应等其他专业领域解决其他更大的问题。如果想找到一种方法来限制全球变暖,人们需要不断探索不同的途径。技术创新是应对碳排放的最好出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数据中心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如何为数据中心部门制定减少碳排放的计划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如何为数据中心部门制定减少碳排放的计划

责任编辑:cres 作者:Astrid Wyn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2-20 10:48:5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致力于节能减排的行业人士可能会对联合国在去年12月发布的《2020年碳排放差距调查报告》的结果感到失望。虽然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减少,但仍难以达到减排放要求。
 
报告指出:“应对冠状病毒疫情的措施在2020年显著降低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除非再采取支持低碳转型的经济恢复措施,否则在碳排放量下降之后将会反弹,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升的温度仍将超过1.5℃。”
 
人们的希望是2020年出现更多雄心勃勃的净零承诺。随着一些政府宣布低碳复苏计划,可能会有更持久的变化。报告指出,到本世纪末,需要将全球变暖的温度上升限制在2.5℃~2.6℃。虽然这一温度比气候科学家期望的要高,但仍比3℃以上的变化有所改善。然而,这些政策需要能耗显著的行业组织的路线图的支持,并采取可量化的变革措施。
 
那么,数据中心部门是否有机会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提供帮助?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对能源使用量巨大。预计未来十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呈陡峭的上升曲线。人们还知道,随着机器学习推动边缘数据中心数量的增加,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率提升将无法发挥作用。
 
虽然PUE是一个很好的节能指标,但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减少为节省能源而获得的计算量。尽管云计算对于组织减少一些工作负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许多组织还需要运营自己的数据中心作为混合部署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那么可以为数据中心行业提供什么建议?这些建议会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部门为此需要做些什么
 
在大多数国家,公共部门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者。各国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减少碳排放,并要求减少能源供应链。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最新发布的《绿色政府:2020~2025年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数字服务战略》中,为信息技术部门设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其中包括SCOPE2和SCOPE3的碳排放量,以及到2025年翻新和再制造硬件的比例增长。在欧盟,绿色公共采购对于终端触摸设备也有类似的做法,《耗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第9号》关注服务器的最低能效以减少SCOPE2的排放,并支持辅助设备以减少SCOPE3的排放。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在采取类似措施。
 
改变心态
 
政府层面缺少的运营细节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能填补。这正是真实衡量碳排放量指标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而且数据分析应该集中在IT硬件上,这将占数据中心设施总能耗的65%,因此IT硬件在使用阶段的机会显而易见。而IT硬件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代价高昂的影响,延长IT硬件寿命将进一步减少碳足迹。
 
尽管在十年前确实如此,但重复使用硬件与提高CPU能源效率相比在减少碳排放量方面相形见绌,但传统的思维方式已被颠覆。最近,IEEE发表的关于优化服务器更新周期的一篇论文表明:摩尔定律的循环经济从成本、能源和性能的角度论证了硬件更新的循环经济。降低IT硬件周转率和优化能源效率是一个最佳选择。现在是利用它的时候了。
 
为什么需要关注SCOPE3 ?
 
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报告仅限于直接排放和通过能源使用的间接排放。这样做的理由是,虽然消费是新商品的开采、制造和运输的驱动力,但运输和航空业的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然而,约71%的海运二氧化碳排放量和65%的航空排放量仍是国际排放量,因此需要包含在各国的碳排放总量中。数字行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处于有利地位。
 
首先,数字通信是通过在线会议避免交通运输工具碳排放的一个巨大工具。其次, IT硬件的更新和升级意味着巨大的碳成本。最后,较短的更新周期会增加IT硬件的数量。众所周知,按照目前的使用率,ICT行业的某些原材料预计在当前使用率的情况下会在数十年之内用完。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嵌入式碳排放(例如每台服务器的碳排放约为1吨),那么将面临巨大的碳风险。由于很多的数据中心在能源结构中转向可再生能源,因此重点必须转向IT硬件,并且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
 
未来的发展
 
像上面提到的IEEE研究论文揭示了数据中心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部分。结果表明,在IT硬件方面,决策者可以将循环经济与能源效率相结合。然而需要在循环能源系统、清洁能源供应等其他专业领域解决其他更大的问题。如果想找到一种方法来限制全球变暖,人们需要不断探索不同的途径。技术创新是应对碳排放的最好出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数据中心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