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3-13 21:59:29 本文摘自:今日头条

前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网络强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告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探究了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新营销、泛娱乐产业、新零售产业、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旅游、在线教育、新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予以展望。

有容量才能有作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是未来中国的国之重器

中概股的回归是中国完成跨代竞争的标志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使世界呈现出跨代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以后,相对而言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地区。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落后国家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互联网产业直接跨过PC时代,从移动互联网起步。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容纳更多互联网和技术类上市公司。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功能性独立继续推升中国网站数量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功能简单清晰也是创业者的策略之一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定位将不再适合初创企业,选择BAT布局中的薄弱领域,以这一领域用户所需功能进行创业,成功概率有可能更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扩容压力较大

2020年,信息技术行业将有4万亿市值的上市压力

按照最后一轮投资结束后,2-3年就会产生上市压力的周期判断。2017年4300亿的风险投资,在2020年将迎来新的上市节点。按照常规投资总额占持股比重10%的常规来看,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在4万亿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二次腾飞

实体经济支撑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产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商务服务会从其它中拆分

传统八大产业增加值未来复合增速较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的火热源自于产业本身

网络经济远高于GDP的行业增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产业复合增速数倍于传统产业

移动购物仍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主体,未来移动广告增速最快

艾瑞统计预测,从2011-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结构来看,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出现回落,而移动广告和移动支付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此外,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2016-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网络广告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预计未来三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出现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的强盛源自于用户

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枯竭

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微观层面人口红利始终存在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业竞争过度滋生灰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基操作终端已产生认知共性

未来PC端将以工作为主平台,移动办公与娱乐需求并存

PC,手机Pad三大网基操作终端中,视频由于本身行业特质问题,使其所占有的用户实用时间普遍比较长。而搜索与电商几乎是现代白领在办公室的主要上网活动,在有PC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提高了电子商务使用时长。而手机端秉承了通讯工具的基础属性,又因为人类本身存在大量社交需求,这与手机终端的认知定位相温和,加之其便携的特点,提高了通讯聊天在手机端上的主导地位。而Pad的存在比较尴尬,相比而言,用户对Pad的认知更像游戏机,因此与休闲有关的产品所占时长最高。整体来看,PC的工作主平台作用在移动办公的驱使下,将会被弱化。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工作平台影响PC产业

移动办公彻底普及时,PC电商交易将不复存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尚未破解的移动商业模式密码

应用分发的流量暴涨,反映出流量变现依旧是主流商业模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次浪潮

媒体属性的回归,流量变现中流量的概念将被扩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1新营销

网络营销的新阶段

2017年网络营销关键词:智能与原生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在2017年的关键词为“智能化”与“原生化”。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的玩法更加熟悉,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视频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更习惯的内容形式,视频类广告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AI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晋者高歌猛进,细分领域风云变幻

信息流广告成主要增长点,蚕食传统展示类广告蛋糕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形式中,电商广告占比为29.8%,与去年基本持平,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索广告占比仍将持续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保持在20%左右的份额。

未来更加原生的信息流广告也将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规模仍将不断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增量市场最主要的一员。

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原生的魅力:快速迭代的花样形态

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5年内可见的两千亿市场

原生广告的发展随着媒体内容流的不断增多、媒体承载形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形态,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8.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3.1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可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成为原生广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搜索广告虽在人工智能结合中在未来也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在五年内低于新形态的原生广告。但同时,在如此乐观的市场环境下,原生广告也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相对瓶颈期。其瓶颈主要来自于媒体内容的承载能力(库存量)、用户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流广告一枝独秀

营销SaaS和户外广告潜力巨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流量固化加速,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

亟待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从1997年英特尔在ChinaByte上投放的第一个互联网广告算起,中国数字营销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其获得了超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基于此,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2泛娱乐产业

经济发展为文化娱乐发展提供契机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文娱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GDP在总GDP中的占比为4.1%,而美国的占比为6.5%。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于2016年超过8000美元,在互联网普及和IP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中国娱乐行业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相比美国发展水平,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人民物质水平提升,未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将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整体进入健康发展期

克服“低俗”、“盗版”等弊病,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互联网泛娱乐行业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生产、传播娱乐内容的平台所处的整体行业,当前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二次元)、在线直播和短视频形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网络承担的角色从通讯、办公逐渐向娱乐伸展,而网络娱乐资源的丰富度和传播的便利性,逐渐促使其成为用户娱乐的主流方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多内容形式互补,融合成为关键词

市场不断新生,为整体泛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7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98.8亿,较上年增速高达41.8%。

过去在线上渠道,出现了许多变现效果良好的新兴行业如在线视频、直播、短视频、二次元市场等,为互联网娱乐市场不断扩充市场空间带来重要贡献,预计未来随着用户行为的持续转移,线上渠道将成为用户娱乐功能的主要承载体。艾瑞分析,未来互联网娱乐发展将由如下原因促进:1)线上娱乐更具灵活性,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少;2)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体验;3)线上娱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4)相比内容和形式更为局限的线下娱乐,线上娱乐给用户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及更丰富的娱乐内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结构向“一超多强”发展

新兴娱乐类型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向“内容生产”转变

游戏作为互联网泛娱乐领域起步最早的形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用户付费意愿,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经过前两年游戏用户的快速积累后,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增速减缓但依然为泛娱乐行业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在线视频在经过多年布局后,成为互联网用户基础最大的网络服务之一,近年来各视频平台逐渐从媒体角色向内容提供方角色跨进,在广告收入基础上促进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在高粘性高频率的用户基础上,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泛娱乐行业中第二大细分行业;此外,伴随硬件成熟,直播和短视频行业迎来新的生机,并大大激发了用户的内容生产热情,促使整体互联网进入“全民内容时代”,未来随着商业化探索逐渐成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普遍“马太效应”显著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使得资本成为博弈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IP为核心,各行业间边界模糊

与粉丝经济结合成为内容持续运营的关键

经过长期的发展,泛娱乐行业各细分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不断加深,生态链逐渐发展成熟。在此趋势下,明星IP和内容IP都成为泛娱乐生态下的核心资源,价值不断凸显。IP可以将文学、影视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串联起来,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产业打通整个泛娱乐生态链。围绕顶级IP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结合粉丝经济进行IP的持续运营,帮助整个产业持续性产生价值。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3新零售产业

线上零售平稳增长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2017年是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年,在消费升级以及数据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活力重现。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6.4%,同比增长29.6%,多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艾瑞分析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模式不仅是对实体零售的赋能,也是对线上零售结构的重新调整,更多精准高质量的流量导入使网络零售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垂直领域发展来看,生鲜、跨境、母婴依然是高速增长的热门品类。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业态引领零售创新浪潮

科技、数据赋能,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当前中国无人零售行业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以降低人工成本作为无人零售的主要切入点,在重视消费体验,拓展零售场景的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实现消费流程的全面数据化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提效。艾瑞分析认为,零售产业链的全面数据化是无人零售背后的战略核心,包括客流数据、商品数据、消费数据、金融数据等的全面融合与应用。

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消费升级,需求端倒逼上游供应链重塑

品质电商发展迅速,品质、性价比、消费体验并重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显现: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重体验为发展方向。传统电商中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突出,对用户而言信息甄别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品质电商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传递“优选”、“甄选”的品牌形象获得持续增长的消费受众,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端逆向传导重塑上游供应链,品控和成本控制同步提升,在更好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催生新型业态以生鲜品类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涌现

随着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生鲜品类因其独特属性成为渠道融合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就品类特征而言,生鲜作为高频刚需品,保质期短易变质,储藏条件要求高,且多为非标品;就行业特征而言,生鲜行业毛利虽然较高,但受制于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生鲜仓储及运输成本高、可控性差,加之生鲜电商起步较晚,定价偏高,线上渠道优势不甚明显;而就消费需求层面而言,生鲜品类消费升级潜力巨大:根据国外经验数据,当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时,生鲜市场总体需求呈现明显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据此,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生鲜品类零售(含线上线下)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就国内生鲜零售发展现状而言,伴随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生鲜零售新物种为代表的“门店+餐饮+配送”新型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4本地生活服务

万亿市场极速爆发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互联网进程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11457.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9.6%。艾瑞分析认为,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首先,智能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为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其次,O2O对用户生活服务场景的覆盖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此外,众多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以及大规模补贴的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用户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广阔,然而互联网渗透仅为12.7%,存在巨大潜力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细分领域体量差别大

高频刚需市场发展速度更快

本地生活服务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众多消费场景:餐饮、商超、电影、休闲娱乐、美业等等。各细分领域由于发展阶段、消费者规模各不相同,市场份额呈阶梯状分布。餐饮、电影等细分领域由于其高频刚需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更加成熟。从细分市场构成来看,餐饮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高达62.2%。婚庆、商超宅配、家政维修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连年升高,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餐饮O2O规模增势迅猛

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712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0.9%,延续了近几年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餐饮O2O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懒人经济及补贴刺激下外卖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覆盖度的不断提升,到店餐饮O2O市场规模也在迅速上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5在线旅游

流量运营进入提质阶段

产业链下沉渗透是重要解决方案

2017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长率将会进一步降低,以高额数量增长的互联网人口作为红利来进行迅速扩张的在线旅游企业们面临着流量消退的困局。面对这种局面,各家的应对方式各有其特点。透过这些解决方案,延长产业链,扩大产品提供品类,进行场景式营销,提高单客户消费金额是改变流量困局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风口迅速成长

度假成为发展亮点,但机遇和困难并存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占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形式上不再只满足于景区观光,而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如旅游体验和休闲度假等,因此度假交易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高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增长率保持增长;第二,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张,行业内竞争激烈,传统的机票酒店预订产品毛利率逐渐下滑,以OTA为首的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度假产品以其高毛利率性及多样性吸引了在线旅游企业的关注。但目前,机票酒店规模仍高于度假规模,在线度假市场未来如何进一步成长仍需行业共同探索。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的高潜领域出现

目的地服务准备起跑

目的地服务的崛起一方面代表着OTA等在线旅游企业对高毛利率产品及服务的追求;一方面代表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发生改变,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等要求提高。在目的地服务兴起的背后,主要有三种影响因素:一是旅游领域移动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行程途中通过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进行预订、查询、消费,使得OTA等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在旅游目的地铺展服务,通过高质量服务提高自身的客户留存率;二是旅游方式的个性化,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使得传统的目的地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P2P服务的发展,个人与个人的资源共享及资源交换弥补了大企业在目的地服务领域中的不足,促使目的地服务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6在线教育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行业逐渐步入初步成熟期,市场进一步回归教育本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002.6亿元,同比增长27.9%。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付费意识的觉醒以及线上学习丰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经过前两年的野蛮生长和市场检验,部分重要赛道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现阶段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而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谨慎,市场整体开始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对教学教研能力更高、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好的企业更具包容性,同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用户学习的有效性、服务的完整性和学习体验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细分市场结构

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份额在波动中有所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小学在线教育、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及职业在线教育将一直是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95.0%以上。艾瑞分析认为,虽然中小学课外培训是一个刚需市场,但是该阶段的学习存在着不可逆性和市场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初期阶的占比相对较低。用户不断被市场培养及教育,线上学习的场景属性和体验不断提升,用户对线上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因此该赛道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而职业在线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工作的相关度比较高,且有效的弥补企业与学校之间、用户与所在岗位之间的需求不匹配,因此用户的付费意识高,付费意愿强,其盈利模式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份额总体较为稳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1亿,未来将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达到10979.9万人,预计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攀升。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如下:1、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越发成熟,名师、“大V”等均可通过各类平台在线教学或传递知识,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吸引更多用户;2、在线教育对学校和辅导机构的服务进一步延伸渗透,传统教育企业不断拓展或转型线上业务,用户覆盖区域不断触达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转化率不断提升;3、工具及技术支持不断进化,解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4、移动端入口不断普及,用户触达在线教育的门槛降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在线教育关键词:变现

两年狂奔之后逐渐回归商业本质,直播成变现法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用户为效果付费是核心商业逻辑

在线教育的颠覆梦想正式破灭,注重教学和服务才是正道

不管在线教育的梦想多么美好,人类大脑接受教育的过程始终没有改变:教育的效果仍须借由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即1)需要优质内容,2)需要“教、学、练、测、评”等一系列教学过程,3)需要教学之后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克服人类学习进步的惰性。在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能力将碎片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有效的体系中,也就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的教育工具或服务预期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轻易做出购买决策。只有在少数情况下——用户的自学动力和能力较强(如成人用户准备求职考试),或者学习内容的复杂度不高(如学习一门语言),此时用户有能力将学习资源整合到自己已经建立的知识储备中,学习效果可以由用户主观决定,用户才愿意付费。

2017年,业内机构逐渐意识到“为效果付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商业逻辑,直播赛道的火热也造就了在线教育变现元年。虽然理顺了逻辑,但在线教育的用户体验仍十分粗糙,教育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注重教学和服务,解决体验粗糙和效果模糊将是各机构下一步的攻克重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7新金融

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

十年酝酿,中国金融才真正开始线上化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但是碍于体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国的信贷线上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线上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然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却极其有限。导致2007-2017这十年间,中国的线上信贷始终停留在网络信贷的层面,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非功过,至少都在探索信贷线上化的种种可能。2017年,现金贷的兴起是中国金融孕育出的“怪胎”,

它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网络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经过历次改版升级后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贷线上化,才算正式拉开帷幕,金融业真正进入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存在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有任何一个节点涉及线上,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都应该涵盖在中国整体信贷线上化的蓝图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逐渐垄断化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吸引流量,流量带来垄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的开始

优质资产的供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们称目前为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代,就是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再互相“敌对”。开始真正从业务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来图景。

互联网信贷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背书将更加重要

尽管增速放缓,但即便未来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贷余额增速,在互联网各行业中也属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因此,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继续承担“资产工厂”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资产。而在这一过程中,坐拥资金的金融机构如何进行筛选将变成核心课题。在没有合作风控,或者资本关系的前提下,平台的品牌积淀将成为资金端选择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指标。艾瑞认为,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混合信贷的春天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依然看好。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信贷内涵扩大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贷线上化的倒计时

成本支出连年攀升,意味着全社会刚刚开始构建基础设施

因为时间的原因,银行线下网点的成本支出的总规模始终比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这个数字未来的变化非常不固定,因为一方面线上金融产品的发迹,使得线下网点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互联网改造又可能带来投入的提升。这两个互相冲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未来银行内部角力的结果,如果互联网部门说服领导,那么相应的投入就会更多。

反观网络信贷这一端,成本支出连年提高,而且未来增速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这是互联网信贷终于产生影响力的标志,意味着社会逐步注重线上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过这也给全中国的信贷线上化进程加上了时间限制,如果未来线上信贷的规模增速低于成本支出的增速,那么线上信贷就极有可能胎死腹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流量特质尚未扭转

短期难以成熟的风控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获客

按照“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结构拆分,中国泛线上信贷成本支出的结构如下。2013年甚至于更早的时候,线上信贷几乎不存在,所以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从零开始搭建的系统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能力超强的延展性,使得系统开支逐渐向系统升级方向转变。投入占比相应减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风控,和互联网基础属性——流入层面的投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本质的内生危机

“背靠大树”依然是网络信贷最经济的发展方式

在中国整体金融业务开展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点的经营成本,只占全部个人信贷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总规模的1%多一点。而线上信贷开展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却占到了线上信贷总规模的4.5%左右。所以传统银行信贷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盖这1%的成本。因此逻辑上,传统金融的商业本质是成功的,可维系的。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金融无异,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务于金融,在行业视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将商业本质跑通。这在长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争夺的分立

多样化的资产处理方式,加速传统金融互联网进程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从宏观大环境上看,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但从网络金融的视角看,一旦全行业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网络理财行业的创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减弱的网络理财

当网络资产逐渐普及之后,金融中介将重新掌握主动权

2017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接近3.5万亿,相比于信贷市场的火爆,网络资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理财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着网络资产的普遍性而逐渐减弱。普通用户享受网络资产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其渠道在过去两年内均没有大幅度拓宽。虽然网络理财并不完全局限于网络资产,但是在网络资产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网络理财的资金补充,是支持整个互联网金融最大的资金源。但是当网络资产逐步普及后,资本的嗜血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网络资产的机构,均采取了某种金融中介的形式。所以在网络理财这一端,过去一年创新并不明显,导致增速下滑。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在有意保护“现金流”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古老市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股权投资的前景,因为股权众筹在中国遇阻,所以传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谓的“去中介化”在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下,显得势单力薄。在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十分珍贵,是维系经济运营,维系传统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它投资市场,居民可投资资产都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根源。所以,从国家意志的层面,维持金融稳定,与保护“现金流”不分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能够打破现在市场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创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竞争带来的资产争抢

“以贷带存”的发展模式,使得网络资产两极分化

中国现存的市场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相对已经被充分开发,四大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很难发生大规模的信贷源转移。而银行间为了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向互联网金融传导。对于网络商业生态来说,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当然陌生的信贷环境势必会考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竞争压力迫使银行不得不直面这种压力,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均衡。这种奇妙的均衡,让本来需要网络理财作为行业闭环的资金提供方,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优质资产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流入社会,剩下的资产在网络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险等传统理财产品线上化进程遭遇瓶颈的当下,网络理财生态逐渐形成了,好资产与坏资产的区分。理论上这对于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网络理财生态来说是一种侵蚀,优质资产向传统金融渠道的流出,会限制网络理财行业自身的创新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内部的变革

支付公司角色变成“银行”,支付行业内部职能重构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移动支付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伴随着移动支付向线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盖的七大业务中,各种业务的定位也随即开始改变。

随着政策的变动,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技术脉冲式的促进作用

人口和资本红利殆尽的支付行业,受到技术推动继续增长

用户、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其对行业促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资本推动从业者增多,这两种元素对行业的推动都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者的促进将逐渐降低。而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无法预估下一轮技术的爆发点,所以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是“脉冲式”的,某一时刻的促进会将行业增速提高,而后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术推动会产生和上一轮相似的数据表现。因此行业到了以技术为推动的阶段时,增速的变化相对比较跳跃,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移动支付的线下扩张,极大的改变了过去支付行业的商业业态,也几乎颠覆了全社会的支付习惯。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相当于釜底抽薪。但是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POS和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的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在整条线下支付的商业版图中,银行卡收单是在移动互联网新趋势下,发挥独特历史作用的“古老贵族”。近年来,互联网商业领袖及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线下实体经济。但实际上线下商业环境非常复杂,擅长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军线下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线下团队管理、绩效、监督、营销和服务等,每一项都和线上有区别。而互联网公司的不足,却是银行卡收单机构的优势,这也造就了中国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独特的图景,移动支付公司通过两条渠道完成业务,一条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聚合支付公司帮助商户直接转化;另一条是与银行卡收单机构合作。而当银行卡收单机构的智能POS协助完成了移动支付业务后,这笔业务产生的交易规模既计入移动支付,又计入银行卡收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终级命题

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改变世界还是遵循大数原则

2016年,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政策趋严,理论上这对互联网金融全行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家优质互金平台因为监管趋严而倒闭。业界对中国监管机制的担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本身比较“红”,而金融本身又是现代全球国家间竞争的主要战场;另一方面,和传统金融相比,互金在各类业务运营模式上均比较新,所以任何关于合规方面的政策变动,都会让业内非常关注和紧张。而这种“惊弓之鸟”式的发展环境,给互金带来了一种重要变化。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转化,而互金行业的模式创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事件,进而吸引一大批用户。之后的用户经营,就是改变社会认知的过程,所以说模式创新是互金行业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数原则的社会认知改变,才是企业品牌价值逐渐积累的过程。互金行业中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互金行业进入了“拼品牌”的时代,不同机构间,同样的业务同时推向市场,品牌优势最大的机构所形成的流量转化最大。支付在这个品牌时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于支付是金融业务中,用户需求频率最高的,而用户日常使用最多,无形之中就积累了自身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熟悉”是这个时代以至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命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8云计算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辅相成

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俨然成为行业内“前沿科技”的代名词;而三者之间也密不可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其中,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产生海量数据的信息社会中,云计算与大数据共同为数据的存储、提取、处理、利用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中,其数据量之庞大都必须依赖于云计算、云存储等底层云服务。可以说,云服务业已成为各类前沿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云服务的层级将日益模糊

IaaS、PaaS、SaaS界限日渐模糊,跨层融合成为趋势

当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一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IaaS、PaaS和SaaS三者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部分PaaS层服务具有刚需性质,企业希望能够获得包含基础资源、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完整环境,驱使PaaS和IaaS层相互渗透;为缓解SaaS产品标准化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云服务商将PaaS与SaaS层有机结合,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IaaS、PaaS、SaaS融合,可以通过跨层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全面的增值服务和更良好的操作体验,有利于云服务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的价值将不断彰显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围绕数据探索更多可能性

云服务厂商“接管”了企业业务之后,实际上吸聚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各级云服务厂商的重视,正推动着不少厂商从提供工具服务(或基础性服务)到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对SaaS厂商来说显得尤为显著。首先,这里的数据服务不只是停留在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与分析之类的静态层面,而是要基于客户的业务数据为其决策提供支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更进一步,当厂商拥有足够多的客户、积累到足够大的数据量时(也即拥有了真正的行业大数据能力时),可以挖掘出更多数据服务的可能性,例如精准营销、授信、金融服务等等。可以说,对数据的重视与利用,一方面给整个SaaS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即基于软件自身的数据价值延展出更多增值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思路上的转型。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SaaS厂商合理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不仅能为客户自身带来收益,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经过海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可在边界清晰的领域内游刃有余,只是与可在开放环境下对变化中的事物不断学习进而适应的人类智能相比,机器在面对超过固定规则设置的罕见场景时,往往不知所措,鲁棒性有待提高。不过,在面对超大规模数据且对实时性有所要求的超复杂性问题,机器能力往往远胜人类,日常生活、社会运营的诸多场景均有丰富的可供智能技术升级改造的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各行业场景渗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嵌入式感知系统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协同智能计算

伴随AI专用芯片及嵌入式感知系统的成熟研发,前端设备即可完成相对基础的视觉、语音识别及对话交互,并将识别、分类的结果实时应用,实现前端智能。对于需要大量计算、存储资源,利用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的诸多场景,后端服务器计算依然是当前主流。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智能协同加速产业升级,不仅可满足特定场景对实时性、隐私性的要求,还可在前端成像(千万像素、千帧/秒)提供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背景下,让前端智能选择预处理过的结构化的高

质量数据及分析结果传输至后端,减少因带宽压力过大导致的丢包、压缩所引起的信息丢失或误差,提升智能分析的准确性。前端智能系统的功耗、稳定性、存储空间、数据及系统更新的网络传输等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现阶段主要通过压缩算法模型、挖掘硬件潜力以及在压缩模型的同时针对现有芯片进行优化来解决功耗有限、运算能力低的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供应商将继续完善商业服务链条

对于更为广泛的传统行业或线下使用场景的潜在客户,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往往涉及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硬件设备改造、软件集成以及本地计算设施的部署,算法、技术的实际功效更需要建立在对客户真实业务场景的深层理解之上的针对性开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加全面、及时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在对智能技术能够达到的有效帮助缺乏足够认知或部分暂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评测标准或技术相对同化的业务场景,市场销售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既要注重前沿算法研发,又要注意现阶段商业落地与市场拓展,这些都为以高新技术人才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挑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垄断与新流量

免费的高频业务都是优质流量,中国进入技术型人口红利时代

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独特的一面,注重商业本质是中国众多不同特质的互联网公司共同具备的特点,因此未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尚难以在产业内发生。因此,过去导致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战略,极大可能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回顾产业发展历程,免费+增值服务的商业策略是中国商业环境制胜的法宝,先垄断了客户流量的企业,也形成了围绕用户衣食住行多方面的垄断。未来寻找技术型流量蓝海是众多企业的新突破口,同时强化自身“高频”业务,也是强化企业品牌认知的有效手段。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合与同质化

新互联网平台将有机会整合老互联网平台

在一些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中,多数机构的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在未来可能催生出以整合同质化平台为目的的新平台。这些平台以统一账户为手段,整合用户数据为目的,最终形成对老互联网产业的颠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产业中,数据孤岛的严重性,若无行政手段强制整合,未来很多改变中国的新技术,推行难度将加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探索与不可能

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十大黑科技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 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金准数据认为,201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

前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网络强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告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探究了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新营销、泛娱乐产业、新零售产业、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旅游、在线教育、新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予以展望。

有容量才能有作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是未来中国的国之重器

中概股的回归是中国完成跨代竞争的标志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使世界呈现出跨代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以后,相对而言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地区。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落后国家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互联网产业直接跨过PC时代,从移动互联网起步。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容纳更多互联网和技术类上市公司。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功能性独立继续推升中国网站数量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功能简单清晰也是创业者的策略之一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定位将不再适合初创企业,选择BAT布局中的薄弱领域,以这一领域用户所需功能进行创业,成功概率有可能更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扩容压力较大

2020年,信息技术行业将有4万亿市值的上市压力

按照最后一轮投资结束后,2-3年就会产生上市压力的周期判断。2017年4300亿的风险投资,在2020年将迎来新的上市节点。按照常规投资总额占持股比重10%的常规来看,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在4万亿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二次腾飞

实体经济支撑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产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商务服务会从其它中拆分

传统八大产业增加值未来复合增速较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的火热源自于产业本身

网络经济远高于GDP的行业增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产业复合增速数倍于传统产业

移动购物仍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主体,未来移动广告增速最快

艾瑞统计预测,从2011-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结构来看,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出现回落,而移动广告和移动支付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此外,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2016-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网络广告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预计未来三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出现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的强盛源自于用户

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枯竭

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微观层面人口红利始终存在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业竞争过度滋生灰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基操作终端已产生认知共性

未来PC端将以工作为主平台,移动办公与娱乐需求并存

PC,手机Pad三大网基操作终端中,视频由于本身行业特质问题,使其所占有的用户实用时间普遍比较长。而搜索与电商几乎是现代白领在办公室的主要上网活动,在有PC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提高了电子商务使用时长。而手机端秉承了通讯工具的基础属性,又因为人类本身存在大量社交需求,这与手机终端的认知定位相温和,加之其便携的特点,提高了通讯聊天在手机端上的主导地位。而Pad的存在比较尴尬,相比而言,用户对Pad的认知更像游戏机,因此与休闲有关的产品所占时长最高。整体来看,PC的工作主平台作用在移动办公的驱使下,将会被弱化。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工作平台影响PC产业

移动办公彻底普及时,PC电商交易将不复存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尚未破解的移动商业模式密码

应用分发的流量暴涨,反映出流量变现依旧是主流商业模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次浪潮

媒体属性的回归,流量变现中流量的概念将被扩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1新营销

网络营销的新阶段

2017年网络营销关键词:智能与原生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在2017年的关键词为“智能化”与“原生化”。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的玩法更加熟悉,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视频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更习惯的内容形式,视频类广告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AI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晋者高歌猛进,细分领域风云变幻

信息流广告成主要增长点,蚕食传统展示类广告蛋糕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形式中,电商广告占比为29.8%,与去年基本持平,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索广告占比仍将持续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保持在20%左右的份额。

未来更加原生的信息流广告也将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规模仍将不断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增量市场最主要的一员。

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原生的魅力:快速迭代的花样形态

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5年内可见的两千亿市场

原生广告的发展随着媒体内容流的不断增多、媒体承载形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形态,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8.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3.1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可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成为原生广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搜索广告虽在人工智能结合中在未来也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在五年内低于新形态的原生广告。但同时,在如此乐观的市场环境下,原生广告也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相对瓶颈期。其瓶颈主要来自于媒体内容的承载能力(库存量)、用户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流广告一枝独秀

营销SaaS和户外广告潜力巨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流量固化加速,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

亟待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从1997年英特尔在ChinaByte上投放的第一个互联网广告算起,中国数字营销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其获得了超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基于此,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2泛娱乐产业

经济发展为文化娱乐发展提供契机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文娱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GDP在总GDP中的占比为4.1%,而美国的占比为6.5%。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于2016年超过8000美元,在互联网普及和IP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中国娱乐行业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相比美国发展水平,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人民物质水平提升,未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将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整体进入健康发展期

克服“低俗”、“盗版”等弊病,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互联网泛娱乐行业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生产、传播娱乐内容的平台所处的整体行业,当前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二次元)、在线直播和短视频形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网络承担的角色从通讯、办公逐渐向娱乐伸展,而网络娱乐资源的丰富度和传播的便利性,逐渐促使其成为用户娱乐的主流方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多内容形式互补,融合成为关键词

市场不断新生,为整体泛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7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98.8亿,较上年增速高达41.8%。

过去在线上渠道,出现了许多变现效果良好的新兴行业如在线视频、直播、短视频、二次元市场等,为互联网娱乐市场不断扩充市场空间带来重要贡献,预计未来随着用户行为的持续转移,线上渠道将成为用户娱乐功能的主要承载体。艾瑞分析,未来互联网娱乐发展将由如下原因促进:1)线上娱乐更具灵活性,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少;2)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体验;3)线上娱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4)相比内容和形式更为局限的线下娱乐,线上娱乐给用户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及更丰富的娱乐内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结构向“一超多强”发展

新兴娱乐类型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向“内容生产”转变

游戏作为互联网泛娱乐领域起步最早的形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用户付费意愿,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经过前两年游戏用户的快速积累后,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增速减缓但依然为泛娱乐行业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在线视频在经过多年布局后,成为互联网用户基础最大的网络服务之一,近年来各视频平台逐渐从媒体角色向内容提供方角色跨进,在广告收入基础上促进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在高粘性高频率的用户基础上,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泛娱乐行业中第二大细分行业;此外,伴随硬件成熟,直播和短视频行业迎来新的生机,并大大激发了用户的内容生产热情,促使整体互联网进入“全民内容时代”,未来随着商业化探索逐渐成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普遍“马太效应”显著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使得资本成为博弈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IP为核心,各行业间边界模糊

与粉丝经济结合成为内容持续运营的关键

经过长期的发展,泛娱乐行业各细分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不断加深,生态链逐渐发展成熟。在此趋势下,明星IP和内容IP都成为泛娱乐生态下的核心资源,价值不断凸显。IP可以将文学、影视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串联起来,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产业打通整个泛娱乐生态链。围绕顶级IP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结合粉丝经济进行IP的持续运营,帮助整个产业持续性产生价值。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3新零售产业

线上零售平稳增长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2017年是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年,在消费升级以及数据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活力重现。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6.4%,同比增长29.6%,多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艾瑞分析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模式不仅是对实体零售的赋能,也是对线上零售结构的重新调整,更多精准高质量的流量导入使网络零售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垂直领域发展来看,生鲜、跨境、母婴依然是高速增长的热门品类。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业态引领零售创新浪潮

科技、数据赋能,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当前中国无人零售行业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以降低人工成本作为无人零售的主要切入点,在重视消费体验,拓展零售场景的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实现消费流程的全面数据化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提效。艾瑞分析认为,零售产业链的全面数据化是无人零售背后的战略核心,包括客流数据、商品数据、消费数据、金融数据等的全面融合与应用。

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消费升级,需求端倒逼上游供应链重塑

品质电商发展迅速,品质、性价比、消费体验并重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显现: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重体验为发展方向。传统电商中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突出,对用户而言信息甄别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品质电商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传递“优选”、“甄选”的品牌形象获得持续增长的消费受众,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端逆向传导重塑上游供应链,品控和成本控制同步提升,在更好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催生新型业态以生鲜品类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涌现

随着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生鲜品类因其独特属性成为渠道融合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就品类特征而言,生鲜作为高频刚需品,保质期短易变质,储藏条件要求高,且多为非标品;就行业特征而言,生鲜行业毛利虽然较高,但受制于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生鲜仓储及运输成本高、可控性差,加之生鲜电商起步较晚,定价偏高,线上渠道优势不甚明显;而就消费需求层面而言,生鲜品类消费升级潜力巨大:根据国外经验数据,当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时,生鲜市场总体需求呈现明显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据此,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生鲜品类零售(含线上线下)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就国内生鲜零售发展现状而言,伴随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生鲜零售新物种为代表的“门店+餐饮+配送”新型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4本地生活服务

万亿市场极速爆发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互联网进程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11457.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9.6%。艾瑞分析认为,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首先,智能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为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其次,O2O对用户生活服务场景的覆盖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此外,众多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以及大规模补贴的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用户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广阔,然而互联网渗透仅为12.7%,存在巨大潜力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细分领域体量差别大

高频刚需市场发展速度更快

本地生活服务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众多消费场景:餐饮、商超、电影、休闲娱乐、美业等等。各细分领域由于发展阶段、消费者规模各不相同,市场份额呈阶梯状分布。餐饮、电影等细分领域由于其高频刚需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更加成熟。从细分市场构成来看,餐饮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高达62.2%。婚庆、商超宅配、家政维修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连年升高,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餐饮O2O规模增势迅猛

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712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0.9%,延续了近几年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餐饮O2O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懒人经济及补贴刺激下外卖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覆盖度的不断提升,到店餐饮O2O市场规模也在迅速上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5在线旅游

流量运营进入提质阶段

产业链下沉渗透是重要解决方案

2017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长率将会进一步降低,以高额数量增长的互联网人口作为红利来进行迅速扩张的在线旅游企业们面临着流量消退的困局。面对这种局面,各家的应对方式各有其特点。透过这些解决方案,延长产业链,扩大产品提供品类,进行场景式营销,提高单客户消费金额是改变流量困局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风口迅速成长

度假成为发展亮点,但机遇和困难并存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占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形式上不再只满足于景区观光,而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如旅游体验和休闲度假等,因此度假交易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高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增长率保持增长;第二,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张,行业内竞争激烈,传统的机票酒店预订产品毛利率逐渐下滑,以OTA为首的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度假产品以其高毛利率性及多样性吸引了在线旅游企业的关注。但目前,机票酒店规模仍高于度假规模,在线度假市场未来如何进一步成长仍需行业共同探索。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的高潜领域出现

目的地服务准备起跑

目的地服务的崛起一方面代表着OTA等在线旅游企业对高毛利率产品及服务的追求;一方面代表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发生改变,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等要求提高。在目的地服务兴起的背后,主要有三种影响因素:一是旅游领域移动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行程途中通过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进行预订、查询、消费,使得OTA等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在旅游目的地铺展服务,通过高质量服务提高自身的客户留存率;二是旅游方式的个性化,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使得传统的目的地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P2P服务的发展,个人与个人的资源共享及资源交换弥补了大企业在目的地服务领域中的不足,促使目的地服务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6在线教育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行业逐渐步入初步成熟期,市场进一步回归教育本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002.6亿元,同比增长27.9%。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付费意识的觉醒以及线上学习丰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经过前两年的野蛮生长和市场检验,部分重要赛道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现阶段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而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谨慎,市场整体开始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对教学教研能力更高、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好的企业更具包容性,同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用户学习的有效性、服务的完整性和学习体验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细分市场结构

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份额在波动中有所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小学在线教育、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及职业在线教育将一直是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95.0%以上。艾瑞分析认为,虽然中小学课外培训是一个刚需市场,但是该阶段的学习存在着不可逆性和市场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初期阶的占比相对较低。用户不断被市场培养及教育,线上学习的场景属性和体验不断提升,用户对线上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因此该赛道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而职业在线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工作的相关度比较高,且有效的弥补企业与学校之间、用户与所在岗位之间的需求不匹配,因此用户的付费意识高,付费意愿强,其盈利模式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份额总体较为稳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1亿,未来将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达到10979.9万人,预计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攀升。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如下:1、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越发成熟,名师、“大V”等均可通过各类平台在线教学或传递知识,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吸引更多用户;2、在线教育对学校和辅导机构的服务进一步延伸渗透,传统教育企业不断拓展或转型线上业务,用户覆盖区域不断触达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转化率不断提升;3、工具及技术支持不断进化,解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4、移动端入口不断普及,用户触达在线教育的门槛降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在线教育关键词:变现

两年狂奔之后逐渐回归商业本质,直播成变现法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用户为效果付费是核心商业逻辑

在线教育的颠覆梦想正式破灭,注重教学和服务才是正道

不管在线教育的梦想多么美好,人类大脑接受教育的过程始终没有改变:教育的效果仍须借由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即1)需要优质内容,2)需要“教、学、练、测、评”等一系列教学过程,3)需要教学之后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克服人类学习进步的惰性。在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能力将碎片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有效的体系中,也就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的教育工具或服务预期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轻易做出购买决策。只有在少数情况下——用户的自学动力和能力较强(如成人用户准备求职考试),或者学习内容的复杂度不高(如学习一门语言),此时用户有能力将学习资源整合到自己已经建立的知识储备中,学习效果可以由用户主观决定,用户才愿意付费。

2017年,业内机构逐渐意识到“为效果付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商业逻辑,直播赛道的火热也造就了在线教育变现元年。虽然理顺了逻辑,但在线教育的用户体验仍十分粗糙,教育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注重教学和服务,解决体验粗糙和效果模糊将是各机构下一步的攻克重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7新金融

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

十年酝酿,中国金融才真正开始线上化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但是碍于体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国的信贷线上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线上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然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却极其有限。导致2007-2017这十年间,中国的线上信贷始终停留在网络信贷的层面,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非功过,至少都在探索信贷线上化的种种可能。2017年,现金贷的兴起是中国金融孕育出的“怪胎”,

它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网络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经过历次改版升级后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贷线上化,才算正式拉开帷幕,金融业真正进入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存在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有任何一个节点涉及线上,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都应该涵盖在中国整体信贷线上化的蓝图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逐渐垄断化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吸引流量,流量带来垄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的开始

优质资产的供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们称目前为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代,就是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再互相“敌对”。开始真正从业务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来图景。

互联网信贷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背书将更加重要

尽管增速放缓,但即便未来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贷余额增速,在互联网各行业中也属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因此,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继续承担“资产工厂”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资产。而在这一过程中,坐拥资金的金融机构如何进行筛选将变成核心课题。在没有合作风控,或者资本关系的前提下,平台的品牌积淀将成为资金端选择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指标。艾瑞认为,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混合信贷的春天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依然看好。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信贷内涵扩大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贷线上化的倒计时

成本支出连年攀升,意味着全社会刚刚开始构建基础设施

因为时间的原因,银行线下网点的成本支出的总规模始终比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这个数字未来的变化非常不固定,因为一方面线上金融产品的发迹,使得线下网点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互联网改造又可能带来投入的提升。这两个互相冲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未来银行内部角力的结果,如果互联网部门说服领导,那么相应的投入就会更多。

反观网络信贷这一端,成本支出连年提高,而且未来增速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这是互联网信贷终于产生影响力的标志,意味着社会逐步注重线上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过这也给全中国的信贷线上化进程加上了时间限制,如果未来线上信贷的规模增速低于成本支出的增速,那么线上信贷就极有可能胎死腹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流量特质尚未扭转

短期难以成熟的风控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获客

按照“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结构拆分,中国泛线上信贷成本支出的结构如下。2013年甚至于更早的时候,线上信贷几乎不存在,所以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从零开始搭建的系统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能力超强的延展性,使得系统开支逐渐向系统升级方向转变。投入占比相应减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风控,和互联网基础属性——流入层面的投入。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本质的内生危机

“背靠大树”依然是网络信贷最经济的发展方式

在中国整体金融业务开展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点的经营成本,只占全部个人信贷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总规模的1%多一点。而线上信贷开展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却占到了线上信贷总规模的4.5%左右。所以传统银行信贷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盖这1%的成本。因此逻辑上,传统金融的商业本质是成功的,可维系的。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金融无异,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务于金融,在行业视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将商业本质跑通。这在长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争夺的分立

多样化的资产处理方式,加速传统金融互联网进程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从宏观大环境上看,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但从网络金融的视角看,一旦全行业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网络理财行业的创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减弱的网络理财

当网络资产逐渐普及之后,金融中介将重新掌握主动权

2017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接近3.5万亿,相比于信贷市场的火爆,网络资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理财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着网络资产的普遍性而逐渐减弱。普通用户享受网络资产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其渠道在过去两年内均没有大幅度拓宽。虽然网络理财并不完全局限于网络资产,但是在网络资产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网络理财的资金补充,是支持整个互联网金融最大的资金源。但是当网络资产逐步普及后,资本的嗜血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网络资产的机构,均采取了某种金融中介的形式。所以在网络理财这一端,过去一年创新并不明显,导致增速下滑。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在有意保护“现金流”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古老市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股权投资的前景,因为股权众筹在中国遇阻,所以传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谓的“去中介化”在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下,显得势单力薄。在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十分珍贵,是维系经济运营,维系传统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它投资市场,居民可投资资产都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根源。所以,从国家意志的层面,维持金融稳定,与保护“现金流”不分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能够打破现在市场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创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竞争的资产争抢

“以贷带存”的发展模式,使得网络资产两极分化

中国现存的市场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相对已经被充分开发,四大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很难发生大规模的信贷源转移。而银行间为了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向互联网金融传导。对于网络商业生态来说,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当然陌生的信贷环境势必会考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竞争压力迫使银行不得不直面这种压力,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均衡。这种奇妙的均衡,让本来需要网络理财作为行业闭环的资金提供方,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优质资产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流入社会,剩下的资产在网络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险等传统理财产品线上化进程遭遇瓶颈的当下,网络理财生态逐渐形成了,好资产与坏资产的区分。理论上这对于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网络理财生态来说是一种侵蚀,优质资产向传统金融渠道的流出,会限制网络理财行业自身的创新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内部的变革

支付公司角色变成“银行”,支付行业内部职能重构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移动支付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伴随着移动支付向线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盖的七大业务中,各种业务的定位也随即开始改变。

随着政策的变动,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技术脉冲式的促进作用

人口和资本红利殆尽的支付行业,受到技术推动继续增长

用户、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其对行业促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资本推动从业者增多,这两种元素对行业的推动都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者的促进将逐渐降低。而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无法预估下一轮技术的爆发点,所以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是“脉冲式”的,某一时刻的促进会将行业增速提高,而后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术推动会产生和上一轮相似的数据表现。因此行业到了以技术为推动的阶段时,增速的变化相对比较跳跃,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移动支付的线下扩张,极大的改变了过去支付行业的商业业态,也几乎颠覆了全社会的支付习惯。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相当于釜底抽薪。但是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POS和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的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在整条线下支付的商业版图中,银行卡收单是在移动互联网新趋势下,发挥独特历史作用的“古老贵族”。近年来,互联网商业领袖及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线下实体经济。但实际上线下商业环境非常复杂,擅长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军线下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线下团队管理、绩效、监督、营销和服务等,每一项都和线上有区别。而互联网公司的不足,却是银行卡收单机构的优势,这也造就了中国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独特的图景,移动支付公司通过两条渠道完成业务,一条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聚合支付公司帮助商户直接转化;另一条是与银行卡收单机构合作。而当银行卡收单机构的智能POS协助完成了移动支付业务后,这笔业务产生的交易规模既计入移动支付,又计入银行卡收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终级命题

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改变世界还是遵循大数原则

2016年,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政策趋严,理论上这对互联网金融全行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家优质互金平台因为监管趋严而倒闭。业界对中国监管机制的担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本身比较“红”,而金融本身又是现代全球国家间竞争的主要战场;另一方面,和传统金融相比,互金在各类业务运营模式上均比较新,所以任何关于合规方面的政策变动,都会让业内非常关注和紧张。而这种“惊弓之鸟”式的发展环境,给互金带来了一种重要变化。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转化,而互金行业的模式创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事件,进而吸引一大批用户。之后的用户经营,就是改变社会认知的过程,所以说模式创新是互金行业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数原则的社会认知改变,才是企业品牌价值逐渐积累的过程。互金行业中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互金行业进入了“拼品牌”的时代,不同机构间,同样的业务同时推向市场,品牌优势最大的机构所形成的流量转化最大。支付在这个品牌时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于支付是金融业务中,用户需求频率最高的,而用户日常使用最多,无形之中就积累了自身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熟悉”是这个时代以至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命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8云计算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辅相成

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俨然成为行业内“前沿科技”的代名词;而三者之间也密不可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其中,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产生海量数据的信息社会中,云计算与大数据共同为数据的存储、提取、处理、利用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中,其数据量之庞大都必须依赖于云计算、云存储等底层云服务。可以说,云服务业已成为各类前沿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云服务的层级将日益模糊

IaaS、PaaS、SaaS界限日渐模糊,跨层融合成为趋势

当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一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IaaS、PaaS和SaaS三者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部分PaaS层服务具有刚需性质,企业希望能够获得包含基础资源、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完整环境,驱使PaaS和IaaS层相互渗透;为缓解SaaS产品标准化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云服务商将PaaS与SaaS层有机结合,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IaaS、PaaS、SaaS融合,可以通过跨层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全面的增值服务和更良好的操作体验,有利于云服务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的价值将不断彰显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围绕数据探索更多可能性

云服务厂商“接管”了企业业务之后,实际上吸聚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各级云服务厂商的重视,正推动着不少厂商从提供工具服务(或基础性服务)到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对SaaS厂商来说显得尤为显著。首先,这里的数据服务不只是停留在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与分析之类的静态层面,而是要基于客户的业务数据为其决策提供支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更进一步,当厂商拥有足够多的客户、积累到足够大的数据量时(也即拥有了真正的行业大数据能力时),可以挖掘出更多数据服务的可能性,例如精准营销、授信、金融服务等等。可以说,对数据的重视与利用,一方面给整个SaaS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即基于软件自身的数据价值延展出更多增值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思路上的转型。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SaaS厂商合理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不仅能为客户自身带来收益,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经过海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可在边界清晰的领域内游刃有余,只是与可在开放环境下对变化中的事物不断学习进而适应的人类智能相比,机器在面对超过固定规则设置的罕见场景时,往往不知所措,鲁棒性有待提高。不过,在面对超大规模数据且对实时性有所要求的超复杂性问题,机器能力往往远胜人类,日常生活、社会运营的诸多场景均有丰富的可供智能技术升级改造的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各行业场景渗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嵌入式感知系统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协同智能计算

伴随AI专用芯片及嵌入式感知系统的成熟研发,前端设备即可完成相对基础的视觉、语音识别及对话交互,并将识别、分类的结果实时应用,实现前端智能。对于需要大量计算、存储资源,利用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的诸多场景,后端服务器计算依然是当前主流。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智能协同加速产业升级,不仅可满足特定场景对实时性、隐私性的要求,还可在前端成像(千万像素、千帧/秒)提供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背景下,让前端智能选择预处理过的结构化的高

质量数据及分析结果传输至后端,减少因带宽压力过大导致的丢包、压缩所引起的信息丢失或误差,提升智能分析的准确性。前端智能系统的功耗、稳定性、存储空间、数据及系统更新的网络传输等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现阶段主要通过压缩算法模型、挖掘硬件潜力以及在压缩模型的同时针对现有芯片进行优化来解决功耗有限、运算能力低的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供应商将继续完善商业服务链条

对于更为广泛的传统行业或线下使用场景的潜在客户,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往往涉及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硬件设备改造、软件集成以及本地计算设施的部署,算法、技术的实际功效更需要建立在对客户真实业务场景的深层理解之上的针对性开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加全面、及时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在对智能技术能够达到的有效帮助缺乏足够认知或部分暂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评测标准或技术相对同化的业务场景,市场销售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既要注重前沿算法研发,又要注意现阶段商业落地与市场拓展,这些都为以高新技术人才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挑战。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垄断与新流量

免费的高频业务都是优质流量,中国进入技术型人口红利时代

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独特的一面,注重商业本质是中国众多不同特质的互联网公司共同具备的特点,因此未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尚难以在产业内发生。因此,过去导致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战略,极大可能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回顾产业发展历程,免费+增值服务的商业策略是中国商业环境制胜的法宝,先垄断了客户流量的企业,也形成了围绕用户衣食住行多方面的垄断。未来寻找技术型流量蓝海是众多企业的新突破口,同时强化自身“高频”业务,也是强化企业品牌认知的有效手段。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合与同质化

新互联网平台将有机会整合老互联网平台

在一些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中,多数机构的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在未来可能催生出以整合同质化平台为目的的新平台。这些平台以统一账户为手段,整合用户数据为目的,最终形成对老互联网产业的颠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产业中,数据孤岛的严重性,若无行政手段强制整合,未来很多改变中国的新技术,推行难度将加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探索与不可能

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十大黑科技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 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金准数据认为,201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

关键字:

本文摘自:今日头条

x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3-13 21:59:29 本文摘自:今日头条

前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网络强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告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探究了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新营销、泛娱乐产业、新零售产业、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旅游、在线教育、新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予以展望。

有容量才能有作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是未来中国的国之重器

中概股的回归是中国完成跨代竞争的标志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使世界呈现出跨代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以后,相对而言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地区。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落后国家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互联网产业直接跨过PC时代,从移动互联网起步。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容纳更多互联网和技术类上市公司。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功能性独立继续推升中国网站数量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功能简单清晰也是创业者的策略之一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定位将不再适合初创企业,选择BAT布局中的薄弱领域,以这一领域用户所需功能进行创业,成功概率有可能更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扩容压力较大

2020年,信息技术行业将有4万亿市值的上市压力

按照最后一轮投资结束后,2-3年就会产生上市压力的周期判断。2017年4300亿的风险投资,在2020年将迎来新的上市节点。按照常规投资总额占持股比重10%的常规来看,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在4万亿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二次腾飞

实体经济支撑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产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商务服务会从其它中拆分

传统八大产业增加值未来复合增速较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的火热源自于产业本身

网络经济远高于GDP的行业增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产业复合增速数倍于传统产业

移动购物仍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主体,未来移动广告增速最快

艾瑞统计预测,从2011-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结构来看,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出现回落,而移动广告和移动支付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此外,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2016-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网络广告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预计未来三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出现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的强盛源自于用户

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枯竭

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微观层面人口红利始终存在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业竞争过度滋生灰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基操作终端已产生认知共性

未来PC端将以工作为主平台,移动办公与娱乐需求并存

PC,手机Pad三大网基操作终端中,视频由于本身行业特质问题,使其所占有的用户实用时间普遍比较长。而搜索与电商几乎是现代白领在办公室的主要上网活动,在有PC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提高了电子商务使用时长。而手机端秉承了通讯工具的基础属性,又因为人类本身存在大量社交需求,这与手机终端的认知定位相温和,加之其便携的特点,提高了通讯聊天在手机端上的主导地位。而Pad的存在比较尴尬,相比而言,用户对Pad的认知更像游戏机,因此与休闲有关的产品所占时长最高。整体来看,PC的工作主平台作用在移动办公的驱使下,将会被弱化。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工作平台影响PC产业

移动办公彻底普及时,PC电商交易将不复存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尚未破解的移动商业模式密码

应用分发的流量暴涨,反映出流量变现依旧是主流商业模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次浪潮

媒体属性的回归,流量变现中流量的概念将被扩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1新营销

网络营销的新阶段

2017年网络营销关键词:智能与原生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在2017年的关键词为“智能化”与“原生化”。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的玩法更加熟悉,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视频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更习惯的内容形式,视频类广告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AI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晋者高歌猛进,细分领域风云变幻

信息流广告成主要增长点,蚕食传统展示类广告蛋糕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形式中,电商广告占比为29.8%,与去年基本持平,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索广告占比仍将持续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保持在20%左右的份额。

未来更加原生的信息流广告也将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规模仍将不断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增量市场最主要的一员。

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原生的魅力:快速迭代的花样形态

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5年内可见的两千亿市场

原生广告的发展随着媒体内容流的不断增多、媒体承载形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形态,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8.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3.1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可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成为原生广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搜索广告虽在人工智能结合中在未来也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在五年内低于新形态的原生广告。但同时,在如此乐观的市场环境下,原生广告也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相对瓶颈期。其瓶颈主要来自于媒体内容的承载能力(库存量)、用户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流广告一枝独秀

营销SaaS和户外广告潜力巨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流量固化加速,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

亟待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从1997年英特尔在ChinaByte上投放的第一个互联网广告算起,中国数字营销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其获得了超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基于此,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2泛娱乐产业

经济发展为文化娱乐发展提供契机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文娱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GDP在总GDP中的占比为4.1%,而美国的占比为6.5%。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于2016年超过8000美元,在互联网普及和IP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中国娱乐行业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相比美国发展水平,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人民物质水平提升,未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将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整体进入健康发展期

克服“低俗”、“盗版”等弊病,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互联网泛娱乐行业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生产、传播娱乐内容的平台所处的整体行业,当前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二次元)、在线直播和短视频形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网络承担的角色从通讯、办公逐渐向娱乐伸展,而网络娱乐资源的丰富度和传播的便利性,逐渐促使其成为用户娱乐的主流方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多内容形式互补,融合成为关键词

市场不断新生,为整体泛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7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98.8亿,较上年增速高达41.8%。

过去在线上渠道,出现了许多变现效果良好的新兴行业如在线视频、直播、短视频、二次元市场等,为互联网娱乐市场不断扩充市场空间带来重要贡献,预计未来随着用户行为的持续转移,线上渠道将成为用户娱乐功能的主要承载体。艾瑞分析,未来互联网娱乐发展将由如下原因促进:1)线上娱乐更具灵活性,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少;2)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体验;3)线上娱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4)相比内容和形式更为局限的线下娱乐,线上娱乐给用户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及更丰富的娱乐内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结构向“一超多强”发展

新兴娱乐类型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向“内容生产”转变

游戏作为互联网泛娱乐领域起步最早的形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用户付费意愿,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经过前两年游戏用户的快速积累后,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增速减缓但依然为泛娱乐行业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在线视频在经过多年布局后,成为互联网用户基础最大的网络服务之一,近年来各视频平台逐渐从媒体角色向内容提供方角色跨进,在广告收入基础上促进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在高粘性高频率的用户基础上,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泛娱乐行业中第二大细分行业;此外,伴随硬件成熟,直播和短视频行业迎来新的生机,并大大激发了用户的内容生产热情,促使整体互联网进入“全民内容时代”,未来随着商业化探索逐渐成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普遍“马太效应”显著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使得资本成为博弈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IP为核心,各行业间边界模糊

与粉丝经济结合成为内容持续运营的关键

经过长期的发展,泛娱乐行业各细分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不断加深,生态链逐渐发展成熟。在此趋势下,明星IP和内容IP都成为泛娱乐生态下的核心资源,价值不断凸显。IP可以将文学、影视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串联起来,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产业打通整个泛娱乐生态链。围绕顶级IP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结合粉丝经济进行IP的持续运营,帮助整个产业持续性产生价值。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3新零售产业

线上零售平稳增长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2017年是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年,在消费升级以及数据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活力重现。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6.4%,同比增长29.6%,多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艾瑞分析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模式不仅是对实体零售的赋能,也是对线上零售结构的重新调整,更多精准高质量的流量导入使网络零售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垂直领域发展来看,生鲜、跨境、母婴依然是高速增长的热门品类。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业态引领零售创新浪潮

科技、数据赋能,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当前中国无人零售行业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以降低人工成本作为无人零售的主要切入点,在重视消费体验,拓展零售场景的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实现消费流程的全面数据化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提效。艾瑞分析认为,零售产业链的全面数据化是无人零售背后的战略核心,包括客流数据、商品数据、消费数据、金融数据等的全面融合与应用。

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消费升级,需求端倒逼上游供应链重塑

品质电商发展迅速,品质、性价比、消费体验并重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显现: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重体验为发展方向。传统电商中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突出,对用户而言信息甄别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品质电商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传递“优选”、“甄选”的品牌形象获得持续增长的消费受众,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端逆向传导重塑上游供应链,品控和成本控制同步提升,在更好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催生新型业态以生鲜品类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涌现

随着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生鲜品类因其独特属性成为渠道融合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就品类特征而言,生鲜作为高频刚需品,保质期短易变质,储藏条件要求高,且多为非标品;就行业特征而言,生鲜行业毛利虽然较高,但受制于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生鲜仓储及运输成本高、可控性差,加之生鲜电商起步较晚,定价偏高,线上渠道优势不甚明显;而就消费需求层面而言,生鲜品类消费升级潜力巨大:根据国外经验数据,当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时,生鲜市场总体需求呈现明显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据此,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生鲜品类零售(含线上线下)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就国内生鲜零售发展现状而言,伴随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生鲜零售新物种为代表的“门店+餐饮+配送”新型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4本地生活服务

万亿市场极速爆发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互联网进程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11457.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9.6%。艾瑞分析认为,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首先,智能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为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其次,O2O对用户生活服务场景的覆盖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此外,众多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以及大规模补贴的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用户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广阔,然而互联网渗透仅为12.7%,存在巨大潜力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细分领域体量差别大

高频刚需市场发展速度更快

本地生活服务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众多消费场景:餐饮、商超、电影、休闲娱乐、美业等等。各细分领域由于发展阶段、消费者规模各不相同,市场份额呈阶梯状分布。餐饮、电影等细分领域由于其高频刚需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更加成熟。从细分市场构成来看,餐饮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高达62.2%。婚庆、商超宅配、家政维修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连年升高,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餐饮O2O规模增势迅猛

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712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0.9%,延续了近几年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餐饮O2O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懒人经济及补贴刺激下外卖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覆盖度的不断提升,到店餐饮O2O市场规模也在迅速上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5在线旅游

流量运营进入提质阶段

产业链下沉渗透是重要解决方案

2017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长率将会进一步降低,以高额数量增长的互联网人口作为红利来进行迅速扩张的在线旅游企业们面临着流量消退的困局。面对这种局面,各家的应对方式各有其特点。透过这些解决方案,延长产业链,扩大产品提供品类,进行场景式营销,提高单客户消费金额是改变流量困局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风口迅速成长

度假成为发展亮点,但机遇和困难并存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占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形式上不再只满足于景区观光,而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如旅游体验和休闲度假等,因此度假交易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高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增长率保持增长;第二,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张,行业内竞争激烈,传统的机票酒店预订产品毛利率逐渐下滑,以OTA为首的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度假产品以其高毛利率性及多样性吸引了在线旅游企业的关注。但目前,机票酒店规模仍高于度假规模,在线度假市场未来如何进一步成长仍需行业共同探索。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的高潜领域出现

目的地服务准备起跑

目的地服务的崛起一方面代表着OTA等在线旅游企业对高毛利率产品及服务的追求;一方面代表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发生改变,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等要求提高。在目的地服务兴起的背后,主要有三种影响因素:一是旅游领域移动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行程途中通过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进行预订、查询、消费,使得OTA等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在旅游目的地铺展服务,通过高质量服务提高自身的客户留存率;二是旅游方式的个性化,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使得传统的目的地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P2P服务的发展,个人与个人的资源共享及资源交换弥补了大企业在目的地服务领域中的不足,促使目的地服务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6在线教育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行业逐渐步入初步成熟期,市场进一步回归教育本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002.6亿元,同比增长27.9%。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付费意识的觉醒以及线上学习丰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经过前两年的野蛮生长和市场检验,部分重要赛道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现阶段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而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谨慎,市场整体开始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对教学教研能力更高、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好的企业更具包容性,同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用户学习的有效性、服务的完整性和学习体验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细分市场结构

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份额在波动中有所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小学在线教育、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及职业在线教育将一直是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95.0%以上。艾瑞分析认为,虽然中小学课外培训是一个刚需市场,但是该阶段的学习存在着不可逆性和市场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初期阶的占比相对较低。用户不断被市场培养及教育,线上学习的场景属性和体验不断提升,用户对线上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因此该赛道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而职业在线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工作的相关度比较高,且有效的弥补企业与学校之间、用户与所在岗位之间的需求不匹配,因此用户的付费意识高,付费意愿强,其盈利模式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份额总体较为稳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1亿,未来将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达到10979.9万人,预计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攀升。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如下:1、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越发成熟,名师、“大V”等均可通过各类平台在线教学或传递知识,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吸引更多用户;2、在线教育对学校和辅导机构的服务进一步延伸渗透,传统教育企业不断拓展或转型线上业务,用户覆盖区域不断触达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转化率不断提升;3、工具及技术支持不断进化,解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4、移动端入口不断普及,用户触达在线教育的门槛降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在线教育关键词:变现

两年狂奔之后逐渐回归商业本质,直播成变现法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用户为效果付费是核心商业逻辑

在线教育的颠覆梦想正式破灭,注重教学和服务才是正道

不管在线教育的梦想多么美好,人类大脑接受教育的过程始终没有改变:教育的效果仍须借由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即1)需要优质内容,2)需要“教、学、练、测、评”等一系列教学过程,3)需要教学之后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克服人类学习进步的惰性。在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能力将碎片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有效的体系中,也就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的教育工具或服务预期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轻易做出购买决策。只有在少数情况下——用户的自学动力和能力较强(如成人用户准备求职考试),或者学习内容的复杂度不高(如学习一门语言),此时用户有能力将学习资源整合到自己已经建立的知识储备中,学习效果可以由用户主观决定,用户才愿意付费。

2017年,业内机构逐渐意识到“为效果付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商业逻辑,直播赛道的火热也造就了在线教育变现元年。虽然理顺了逻辑,但在线教育的用户体验仍十分粗糙,教育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注重教学和服务,解决体验粗糙和效果模糊将是各机构下一步的攻克重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7新金融

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

十年酝酿,中国金融才真正开始线上化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但是碍于体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国的信贷线上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线上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然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却极其有限。导致2007-2017这十年间,中国的线上信贷始终停留在网络信贷的层面,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非功过,至少都在探索信贷线上化的种种可能。2017年,现金贷的兴起是中国金融孕育出的“怪胎”,

它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网络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经过历次改版升级后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贷线上化,才算正式拉开帷幕,金融业真正进入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存在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有任何一个节点涉及线上,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都应该涵盖在中国整体信贷线上化的蓝图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逐渐垄断化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吸引流量,流量带来垄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的开始

优质资产的供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们称目前为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代,就是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再互相“敌对”。开始真正从业务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来图景。

互联网信贷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背书将更加重要

尽管增速放缓,但即便未来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贷余额增速,在互联网各行业中也属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因此,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继续承担“资产工厂”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资产。而在这一过程中,坐拥资金的金融机构如何进行筛选将变成核心课题。在没有合作风控,或者资本关系的前提下,平台的品牌积淀将成为资金端选择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指标。艾瑞认为,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混合信贷的春天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依然看好。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信贷内涵扩大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贷线上化的倒计时

成本支出连年攀升,意味着全社会刚刚开始构建基础设施

因为时间的原因,银行线下网点的成本支出的总规模始终比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这个数字未来的变化非常不固定,因为一方面线上金融产品的发迹,使得线下网点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互联网改造又可能带来投入的提升。这两个互相冲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未来银行内部角力的结果,如果互联网部门说服领导,那么相应的投入就会更多。

反观网络信贷这一端,成本支出连年提高,而且未来增速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这是互联网信贷终于产生影响力的标志,意味着社会逐步注重线上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过这也给全中国的信贷线上化进程加上了时间限制,如果未来线上信贷的规模增速低于成本支出的增速,那么线上信贷就极有可能胎死腹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流量特质尚未扭转

短期难以成熟的风控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获客

按照“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结构拆分,中国泛线上信贷成本支出的结构如下。2013年甚至于更早的时候,线上信贷几乎不存在,所以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从零开始搭建的系统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能力超强的延展性,使得系统开支逐渐向系统升级方向转变。投入占比相应减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风控,和互联网基础属性——流入层面的投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本质的内生危机

“背靠大树”依然是网络信贷最经济的发展方式

在中国整体金融业务开展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点的经营成本,只占全部个人信贷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总规模的1%多一点。而线上信贷开展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却占到了线上信贷总规模的4.5%左右。所以传统银行信贷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盖这1%的成本。因此逻辑上,传统金融的商业本质是成功的,可维系的。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金融无异,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务于金融,在行业视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将商业本质跑通。这在长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争夺的分立

多样化的资产处理方式,加速传统金融互联网进程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从宏观大环境上看,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但从网络金融的视角看,一旦全行业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网络理财行业的创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减弱的网络理财

当网络资产逐渐普及之后,金融中介将重新掌握主动权

2017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接近3.5万亿,相比于信贷市场的火爆,网络资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理财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着网络资产的普遍性而逐渐减弱。普通用户享受网络资产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其渠道在过去两年内均没有大幅度拓宽。虽然网络理财并不完全局限于网络资产,但是在网络资产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网络理财的资金补充,是支持整个互联网金融最大的资金源。但是当网络资产逐步普及后,资本的嗜血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网络资产的机构,均采取了某种金融中介的形式。所以在网络理财这一端,过去一年创新并不明显,导致增速下滑。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在有意保护“现金流”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古老市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股权投资的前景,因为股权众筹在中国遇阻,所以传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谓的“去中介化”在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下,显得势单力薄。在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十分珍贵,是维系经济运营,维系传统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它投资市场,居民可投资资产都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根源。所以,从国家意志的层面,维持金融稳定,与保护“现金流”不分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能够打破现在市场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创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竞争带来的资产争抢

“以贷带存”的发展模式,使得网络资产两极分化

中国现存的市场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相对已经被充分开发,四大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很难发生大规模的信贷源转移。而银行间为了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向互联网金融传导。对于网络商业生态来说,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当然陌生的信贷环境势必会考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竞争压力迫使银行不得不直面这种压力,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均衡。这种奇妙的均衡,让本来需要网络理财作为行业闭环的资金提供方,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优质资产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流入社会,剩下的资产在网络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险等传统理财产品线上化进程遭遇瓶颈的当下,网络理财生态逐渐形成了,好资产与坏资产的区分。理论上这对于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网络理财生态来说是一种侵蚀,优质资产向传统金融渠道的流出,会限制网络理财行业自身的创新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内部的变革

支付公司角色变成“银行”,支付行业内部职能重构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移动支付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伴随着移动支付向线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盖的七大业务中,各种业务的定位也随即开始改变。

随着政策的变动,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技术脉冲式的促进作用

人口和资本红利殆尽的支付行业,受到技术推动继续增长

用户、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其对行业促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资本推动从业者增多,这两种元素对行业的推动都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者的促进将逐渐降低。而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无法预估下一轮技术的爆发点,所以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是“脉冲式”的,某一时刻的促进会将行业增速提高,而后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术推动会产生和上一轮相似的数据表现。因此行业到了以技术为推动的阶段时,增速的变化相对比较跳跃,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移动支付的线下扩张,极大的改变了过去支付行业的商业业态,也几乎颠覆了全社会的支付习惯。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相当于釜底抽薪。但是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POS和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的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在整条线下支付的商业版图中,银行卡收单是在移动互联网新趋势下,发挥独特历史作用的“古老贵族”。近年来,互联网商业领袖及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线下实体经济。但实际上线下商业环境非常复杂,擅长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军线下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线下团队管理、绩效、监督、营销和服务等,每一项都和线上有区别。而互联网公司的不足,却是银行卡收单机构的优势,这也造就了中国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独特的图景,移动支付公司通过两条渠道完成业务,一条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聚合支付公司帮助商户直接转化;另一条是与银行卡收单机构合作。而当银行卡收单机构的智能POS协助完成了移动支付业务后,这笔业务产生的交易规模既计入移动支付,又计入银行卡收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终级命题

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改变世界还是遵循大数原则

2016年,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政策趋严,理论上这对互联网金融全行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家优质互金平台因为监管趋严而倒闭。业界对中国监管机制的担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本身比较“红”,而金融本身又是现代全球国家间竞争的主要战场;另一方面,和传统金融相比,互金在各类业务运营模式上均比较新,所以任何关于合规方面的政策变动,都会让业内非常关注和紧张。而这种“惊弓之鸟”式的发展环境,给互金带来了一种重要变化。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转化,而互金行业的模式创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事件,进而吸引一大批用户。之后的用户经营,就是改变社会认知的过程,所以说模式创新是互金行业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数原则的社会认知改变,才是企业品牌价值逐渐积累的过程。互金行业中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互金行业进入了“拼品牌”的时代,不同机构间,同样的业务同时推向市场,品牌优势最大的机构所形成的流量转化最大。支付在这个品牌时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于支付是金融业务中,用户需求频率最高的,而用户日常使用最多,无形之中就积累了自身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熟悉”是这个时代以至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命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8云计算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辅相成

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俨然成为行业内“前沿科技”的代名词;而三者之间也密不可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其中,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产生海量数据的信息社会中,云计算与大数据共同为数据的存储、提取、处理、利用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中,其数据量之庞大都必须依赖于云计算、云存储等底层云服务。可以说,云服务业已成为各类前沿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云服务的层级将日益模糊

IaaS、PaaS、SaaS界限日渐模糊,跨层融合成为趋势

当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一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IaaS、PaaS和SaaS三者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部分PaaS层服务具有刚需性质,企业希望能够获得包含基础资源、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完整环境,驱使PaaS和IaaS层相互渗透;为缓解SaaS产品标准化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云服务商将PaaS与SaaS层有机结合,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IaaS、PaaS、SaaS融合,可以通过跨层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全面的增值服务和更良好的操作体验,有利于云服务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的价值将不断彰显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围绕数据探索更多可能性

云服务厂商“接管”了企业业务之后,实际上吸聚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各级云服务厂商的重视,正推动着不少厂商从提供工具服务(或基础性服务)到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对SaaS厂商来说显得尤为显著。首先,这里的数据服务不只是停留在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与分析之类的静态层面,而是要基于客户的业务数据为其决策提供支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更进一步,当厂商拥有足够多的客户、积累到足够大的数据量时(也即拥有了真正的行业大数据能力时),可以挖掘出更多数据服务的可能性,例如精准营销、授信、金融服务等等。可以说,对数据的重视与利用,一方面给整个SaaS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即基于软件自身的数据价值延展出更多增值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思路上的转型。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SaaS厂商合理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不仅能为客户自身带来收益,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经过海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可在边界清晰的领域内游刃有余,只是与可在开放环境下对变化中的事物不断学习进而适应的人类智能相比,机器在面对超过固定规则设置的罕见场景时,往往不知所措,鲁棒性有待提高。不过,在面对超大规模数据且对实时性有所要求的超复杂性问题,机器能力往往远胜人类,日常生活、社会运营的诸多场景均有丰富的可供智能技术升级改造的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各行业场景渗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嵌入式感知系统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协同智能计算

伴随AI专用芯片及嵌入式感知系统的成熟研发,前端设备即可完成相对基础的视觉、语音识别及对话交互,并将识别、分类的结果实时应用,实现前端智能。对于需要大量计算、存储资源,利用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的诸多场景,后端服务器计算依然是当前主流。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智能协同加速产业升级,不仅可满足特定场景对实时性、隐私性的要求,还可在前端成像(千万像素、千帧/秒)提供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背景下,让前端智能选择预处理过的结构化的高

质量数据及分析结果传输至后端,减少因带宽压力过大导致的丢包、压缩所引起的信息丢失或误差,提升智能分析的准确性。前端智能系统的功耗、稳定性、存储空间、数据及系统更新的网络传输等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现阶段主要通过压缩算法模型、挖掘硬件潜力以及在压缩模型的同时针对现有芯片进行优化来解决功耗有限、运算能力低的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供应商将继续完善商业服务链条

对于更为广泛的传统行业或线下使用场景的潜在客户,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往往涉及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硬件设备改造、软件集成以及本地计算设施的部署,算法、技术的实际功效更需要建立在对客户真实业务场景的深层理解之上的针对性开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加全面、及时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在对智能技术能够达到的有效帮助缺乏足够认知或部分暂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评测标准或技术相对同化的业务场景,市场销售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既要注重前沿算法研发,又要注意现阶段商业落地与市场拓展,这些都为以高新技术人才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挑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垄断与新流量

免费的高频业务都是优质流量,中国进入技术型人口红利时代

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独特的一面,注重商业本质是中国众多不同特质的互联网公司共同具备的特点,因此未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尚难以在产业内发生。因此,过去导致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战略,极大可能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回顾产业发展历程,免费+增值服务的商业策略是中国商业环境制胜的法宝,先垄断了客户流量的企业,也形成了围绕用户衣食住行多方面的垄断。未来寻找技术型流量蓝海是众多企业的新突破口,同时强化自身“高频”业务,也是强化企业品牌认知的有效手段。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合与同质化

新互联网平台将有机会整合老互联网平台

在一些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中,多数机构的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在未来可能催生出以整合同质化平台为目的的新平台。这些平台以统一账户为手段,整合用户数据为目的,最终形成对老互联网产业的颠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产业中,数据孤岛的严重性,若无行政手段强制整合,未来很多改变中国的新技术,推行难度将加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探索与不可能

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十大黑科技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 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金准数据认为,201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

前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加速融合,网络强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加速汇集,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报告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探究了其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新营销、泛娱乐产业、新零售产业、本地生活服务、在线旅游、在线教育、新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互联网产业的未来予以展望。

有容量才能有作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是未来中国的国之重器

中概股的回归是中国完成跨代竞争的标志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使世界呈现出跨代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以后,相对而言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地区。然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落后国家弯道超车成为可能,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互联网产业直接跨过PC时代,从移动互联网起步。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容纳更多互联网和技术类上市公司。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功能性独立继续推升中国网站数量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功能简单清晰也是创业者的策略之一

在BAT等互联网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定位将不再适合初创企业,选择BAT布局中的薄弱领域,以这一领域用户所需功能进行创业,成功概率有可能更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扩容压力较大

2020年,信息技术行业将有4万亿市值的上市压力

按照最后一轮投资结束后,2-3年就会产生上市压力的周期判断。2017年4300亿的风险投资,在2020年将迎来新的上市节点。按照常规投资总额占持股比重10%的常规来看,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在4万亿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结构调整后的二次腾飞

实体经济支撑了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产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商务服务会从其它中拆分

传统八大产业增加值未来复合增速较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的火热源自于产业本身

网络经济远高于GDP的行业增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产业复合增速数倍于传统产业

移动购物仍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主体,未来移动广告增速最快

艾瑞统计预测,从2011-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结构来看,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占比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出现回落,而移动广告和移动支付所占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此外,移动游戏的占比将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趋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2016-2019年移动互联网经济细分市场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是网络广告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预计未来三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出现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的强盛源自于用户

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枯竭

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微观层面人口红利始终存在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业竞争过度滋生灰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基操作终端已产生认知共性

未来PC端将以工作为主平台,移动办公与娱乐需求并存

PC,手机Pad三大网基操作终端中,视频由于本身行业特质问题,使其所占有的用户实用时间普遍比较长。而搜索与电商几乎是现代白领在办公室的主要上网活动,在有PC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提高了电子商务使用时长。而手机端秉承了通讯工具的基础属性,又因为人类本身存在大量社交需求,这与手机终端的认知定位相温和,加之其便携的特点,提高了通讯聊天在手机端上的主导地位。而Pad的存在比较尴尬,相比而言,用户对Pad的认知更像游戏机,因此与休闲有关的产品所占时长最高。整体来看,PC的工作主平台作用在移动办公的驱使下,将会被弱化。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工作平台影响PC产业

移动办公彻底普及时,PC电商交易将不复存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尚未破解的移动商业模式密码

应用分发的流量暴涨,反映出流量变现依旧是主流商业模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三次浪潮

媒体属性的回归,流量变现中流量的概念将被扩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1新营销

网络营销的新阶段

2017年网络营销关键词:智能与原生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预计近4000亿元,在中国广告市场中占比将超过50%。受网民人数增长,数字媒体使用时长增长、网络视听业务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将继续下滑,而网络广告市场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网络广告在2017年的关键词为“智能化”与“原生化”。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的玩法更加熟悉,广告类型也随着原生广告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广告与内容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视频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更习惯的内容形式,视频类广告也得到较快发展。同时,AI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晋者高歌猛进,细分领域风云变幻

信息流广告成主要增长点,蚕食传统展示类广告蛋糕

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各形式中,电商广告占比为29.8%,与去年基本持平,信息流广告占比超过14%,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搜索广告占比仍将持续下降,预计在2020年将保持在20%左右的份额。

未来更加原生的信息流广告也将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规模仍将不断增长,从而成为未来网络广告增量市场最主要的一员。

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的快速迭代也将在网络营销领域快速得到落地,智能营销成为当前最火热的名词,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机会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原生的魅力:快速迭代的花样形态

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5年内可见的两千亿市场

原生广告的发展随着媒体内容流的不断增多、媒体承载形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原生广告形态,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88.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73.1亿元,预计在五年内可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成为原生广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搜索广告虽在人工智能结合中在未来也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在五年内低于新形态的原生广告。但同时,在如此乐观的市场环境下,原生广告也在未来十年内将迎来相对瓶颈期。其瓶颈主要来自于媒体内容的承载能力(库存量)、用户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流广告一枝独秀

营销SaaS和户外广告潜力巨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流量固化加速,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

亟待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从1997年英特尔在ChinaByte上投放的第一个互联网广告算起,中国数字营销已经走过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其获得了超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3800亿,但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作为广告基石的流量,其固化现象越发明显,数字营销进入深水区,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量增量放缓;2)流量存量向头部集中。基于此,艾瑞分析认为,数字营销未来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并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注意力时间内对于原生广告的频率接受上限等。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2泛娱乐产业

经济发展为文化娱乐发展提供契机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文娱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16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GDP在总GDP中的占比为4.1%,而美国的占比为6.5%。随着中国的人均GDP于2016年超过8000美元,在互联网普及和IP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中国娱乐行业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相比美国发展水平,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实力增长,人民物质水平提升,未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将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整体进入健康发展期

克服“低俗”、“盗版”等弊病,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互联网泛娱乐行业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载体,进行生产、传播娱乐内容的平台所处的整体行业,当前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二次元)、在线直播和短视频形式。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网络承担的角色从通讯、办公逐渐向娱乐伸展,而网络娱乐资源的丰富度和传播的便利性,逐渐促使其成为用户娱乐的主流方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多内容形式互补,融合成为关键词

市场不断新生,为整体泛娱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7年预计中国互联网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98.8亿,较上年增速高达41.8%。

过去在线上渠道,出现了许多变现效果良好的新兴行业如在线视频、直播、短视频、二次元市场等,为互联网娱乐市场不断扩充市场空间带来重要贡献,预计未来随着用户行为的持续转移,线上渠道将成为用户娱乐功能的主要承载体。艾瑞分析,未来互联网娱乐发展将由如下原因促进:1)线上娱乐更具灵活性,受时间空间影响较少;2)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更多新的娱乐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网络文学等,丰富了人们的娱乐体验;3)线上娱乐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娱乐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4)相比内容和形式更为局限的线下娱乐,线上娱乐给用户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及更丰富的娱乐内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体结构向“一超多强”发展

新兴娱乐类型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向“内容生产”转变

游戏作为互联网泛娱乐领域起步最早的形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用户付费意愿,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经过前两年游戏用户的快速积累后,逐渐进入存量市场,未来增速减缓但依然为泛娱乐行业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在线视频在经过多年布局后,成为互联网用户基础最大的网络服务之一,近年来各视频平台逐渐从媒体角色向内容提供方角色跨进,在广告收入基础上促进用户付费意愿的提高,在高粘性高频率的用户基础上,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泛娱乐行业中第二大细分行业;此外,伴随硬件成熟,直播和短视频行业迎来新的生机,并大大激发了用户的内容生产热情,促使整体互联网进入“全民内容时代”,未来随着商业化探索逐渐成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泛娱乐行业普遍“马太效应”显著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使得资本成为博弈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IP为核心,各行业间边界模糊

与粉丝经济结合成为内容持续运营的关键

经过长期的发展,泛娱乐行业各细分行业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合作与渗透不断加深,生态链逐渐发展成熟。在此趋势下,明星IP和内容IP都成为泛娱乐生态下的核心资源,价值不断凸显。IP可以将文学、影视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串联起来,满足粉丝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产业打通整个泛娱乐生态链。围绕顶级IP开发一系列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结合粉丝经济进行IP的持续运营,帮助整个产业持续性产生价值。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3新零售产业

线上零售平稳增长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2017年是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年,在消费升级以及数据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活力重现。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6.4%,同比增长29.6%,多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艾瑞分析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模式不仅是对实体零售的赋能,也是对线上零售结构的重新调整,更多精准高质量的流量导入使网络零售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垂直领域发展来看,生鲜、跨境、母婴依然是高速增长的热门品类。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无人”业态引领零售创新浪潮

科技、数据赋能,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当前中国无人零售行业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以降低人工成本作为无人零售的主要切入点,在重视消费体验,拓展零售场景的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实现消费流程的全面数据化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提效。艾瑞分析认为,零售产业链的全面数据化是无人零售背后的战略核心,包括客流数据、商品数据、消费数据、金融数据等的全面融合与应用。

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消费升级,需求端倒逼上游供应链重塑

品质电商发展迅速,品质、性价比、消费体验并重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显现: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重体验为发展方向。传统电商中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突出,对用户而言信息甄别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品质电商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传递“优选”、“甄选”的品牌形象获得持续增长的消费受众,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需求端逆向传导重塑上游供应链,品控和成本控制同步提升,在更好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同时,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催生新型业态以生鲜品类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涌现

随着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生鲜品类因其独特属性成为渠道融合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就品类特征而言,生鲜作为高频刚需品,保质期短易变质,储藏条件要求高,且多为非标品;就行业特征而言,生鲜行业毛利虽然较高,但受制于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生鲜仓储及运输成本高、可控性差,加之生鲜电商起步较晚,定价偏高,线上渠道优势不甚明显;而就消费需求层面而言,生鲜品类消费升级潜力巨大:根据国外经验数据,当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时,生鲜市场总体需求呈现明显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据此,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生鲜品类零售(含线上线下)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就国内生鲜零售发展现状而言,伴随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以生鲜零售新物种为代表的“门店+餐饮+配送”新型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4本地生活服务

万亿市场极速爆发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互联网进程快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11457.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9.6%。艾瑞分析认为,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首先,智能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普及为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其次,O2O对用户生活服务场景的覆盖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此外,众多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以及大规模补贴的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用户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广阔,然而互联网渗透仅为12.7%,存在巨大潜力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细分领域体量差别大

高频刚需市场发展速度更快

本地生活服务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众多消费场景:餐饮、商超、电影、休闲娱乐、美业等等。各细分领域由于发展阶段、消费者规模各不相同,市场份额呈阶梯状分布。餐饮、电影等细分领域由于其高频刚需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更加成熟。从细分市场构成来看,餐饮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中占比最大,2017年占比高达62.2%。婚庆、商超宅配、家政维修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连年升高,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餐饮O2O规模增势迅猛

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712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0.9%,延续了近几年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是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餐饮O2O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懒人经济及补贴刺激下外卖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覆盖度的不断提升,到店餐饮O2O市场规模也在迅速上升。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5在线旅游

流量运营进入提质阶段

产业链下沉渗透是重要解决方案

2017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长率将会进一步降低,以高额数量增长的互联网人口作为红利来进行迅速扩张的在线旅游企业们面临着流量消退的困局。面对这种局面,各家的应对方式各有其特点。透过这些解决方案,延长产业链,扩大产品提供品类,进行场景式营销,提高单客户消费金额是改变流量困局的关键。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行业风口迅速成长

度假成为发展亮点,但机遇和困难并存

2009年以来,中国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占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其增长率持续超过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形式上不再只满足于景区观光,而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如旅游体验和休闲度假等,因此度假交易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高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增长率保持增长;第二,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张,行业内竞争激烈,传统的机票酒店预订产品毛利率逐渐下滑,以OTA为首的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度假产品以其高毛利率性及多样性吸引了在线旅游企业的关注。但目前,机票酒店规模仍高于度假规模,在线度假市场未来如何进一步成长仍需行业共同探索。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的高潜领域出现

目的地服务准备起跑

目的地服务的崛起一方面代表着OTA等在线旅游企业对高毛利率产品及服务的追求;一方面代表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发生改变,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等要求提高。在目的地服务兴起的背后,主要有三种影响因素:一是旅游领域移动互联网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行程途中通过移动设备及移动互联网进行预订、查询、消费,使得OTA等在线旅游企业急需在旅游目的地铺展服务,通过高质量服务提高自身的客户留存率;二是旅游方式的个性化,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使得传统的目的地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P2P服务的发展,个人与个人的资源共享及资源交换弥补了大企业在目的地服务领域中的不足,促使目的地服务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6在线教育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行业逐渐步入初步成熟期,市场进一步回归教育本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002.6亿元,同比增长27.9%。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幅度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5433.5亿元。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付费意识的觉醒以及线上学习丰富度的完善等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经过前两年的野蛮生长和市场检验,部分重要赛道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现阶段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而创业者也变得更加谨慎,市场整体开始步入初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对教学教研能力更高、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和运营服务水平更好的企业更具包容性,同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用户学习的有效性、服务的完整性和学习体验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细分市场结构

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份额逐年提升,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份额在波动中有所提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小学在线教育、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及职业在线教育将一直是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95.0%以上。艾瑞分析认为,虽然中小学课外培训是一个刚需市场,但是该阶段的学习存在着不可逆性和市场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初期阶的占比相对较低。用户不断被市场培养及教育,线上学习的场景属性和体验不断提升,用户对线上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因此该赛道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而职业在线教育的学习内容与工作的相关度比较高,且有效的弥补企业与学校之间、用户与所在岗位之间的需求不匹配,因此用户的付费意识高,付费意愿强,其盈利模式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份额总体较为稳定。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突破1亿,未来将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达到10979.9万人,预计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攀升。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如下:1、在线教育学习平台越发成熟,名师、“大V”等均可通过各类平台在线教学或传递知识,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吸引更多用户;2、在线教育对学校和辅导机构的服务进一步延伸渗透,传统教育企业不断拓展或转型线上业务,用户覆盖区域不断触达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转化率不断提升;3、工具及技术支持不断进化,解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4、移动端入口不断普及,用户触达在线教育的门槛降低。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在线教育关键词:变现

两年狂奔之后逐渐回归商业本质,直播成变现法门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用户为效果付费是核心商业逻辑

在线教育的颠覆梦想正式破灭,注重教学和服务才是正道

不管在线教育的梦想多么美好,人类大脑接受教育的过程始终没有改变:教育的效果仍须借由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即1)需要优质内容,2)需要“教、学、练、测、评”等一系列教学过程,3)需要教学之后的服务和管理,以此克服人类学习进步的惰性。在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能力将碎片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到一个有效的体系中,也就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的教育工具或服务预期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轻易做出购买决策。只有在少数情况下——用户的自学动力和能力较强(如成人用户准备求职考试),或者学习内容的复杂度不高(如学习一门语言),此时用户有能力将学习资源整合到自己已经建立的知识储备中,学习效果可以由用户主观决定,用户才愿意付费。

2017年,业内机构逐渐意识到“为效果付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商业逻辑,直播赛道的火热也造就了在线教育变现元年。虽然理顺了逻辑,但在线教育的用户体验仍十分粗糙,教育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注重教学和服务,解决体验粗糙和效果模糊将是各机构下一步的攻克重点。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7新金融

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

十年酝酿,中国金融才真正开始线上化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但是碍于体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国的信贷线上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线上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然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却极其有限。导致2007-2017这十年间,中国的线上信贷始终停留在网络信贷的层面,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非功过,至少都在探索信贷线上化的种种可能。2017年,现金贷的兴起是中国金融孕育出的“怪胎”,

它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网络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经过历次改版升级后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贷线上化,才算正式拉开帷幕,金融业真正进入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存在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有任何一个节点涉及线上,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都应该涵盖在中国整体信贷线上化的蓝图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逐渐垄断化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吸引流量,流量带来垄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的开始

优质资产的供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艾瑞的角度看,之所以我们称目前为互联网金融最好的时代,就是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再互相“敌对”。开始真正从业务上思考合作可能的未来图景。

互联网信贷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背书将更加重要

尽管增速放缓,但即便未来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贷余额增速,在互联网各行业中也属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因此,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继续承担“资产工厂”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资产。而在这一过程中,坐拥资金的金融机构如何进行筛选将变成核心课题。在没有合作风控,或者资本关系的前提下,平台的品牌积淀将成为资金端选择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指标。艾瑞认为,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混合信贷的春天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依然看好。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线上信贷内涵扩大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贷线上化的倒计时

成本支出连年攀升,意味着全社会刚刚开始构建基础设施

因为时间的原因,银行线下网点的成本支出的总规模始终比较固定,每年保持3%左右的增幅,这个数字未来的变化非常不固定,因为一方面线上金融产品的发迹,使得线下网点的作用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线下网点的互联网改造又可能带来投入的提升。这两个互相冲突的元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未来银行内部角力的结果,如果互联网部门说服领导,那么相应的投入就会更多。

反观网络信贷这一端,成本支出连年提高,而且未来增速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这是互联网信贷终于产生影响力的标志,意味着社会逐步注重线上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过这也给全中国的信贷线上化进程加上了时间限制,如果未来线上信贷的规模增速低于成本支出的增速,那么线上信贷就极有可能胎死腹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流量特质尚未扭转

短期难以成熟的风控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获客

按照“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结构拆分,中国泛线上信贷成本支出的结构如下。2013年甚至于更早的时候,线上信贷几乎不存在,所以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投入,都集中在从零开始搭建的系统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能力超强的延展性,使得系统开支逐渐向系统升级方向转变。投入占比相应减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核心的风控,和互联网基础属性——流入层面的投入。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本质的内生危机

“背靠大树”依然是网络信贷最经济的发展方式

在中国整体金融业务开展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点的经营成本,只占全部个人信贷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总规模的1%多一点。而线上信贷开展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却占到了线上信贷总规模的4.5%左右。所以传统银行信贷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盖这1%的成本。因此逻辑上,传统金融的商业本质是成功的,可维系的。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金融无异,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务于金融,在行业视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将商业本质跑通。这在长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争夺的分立

多样化的资产处理方式,加速传统金融互联网进程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从宏观大环境上看,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但从网络金融的视角看,一旦全行业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网络理财行业的创新能力。

普惠性正在减弱的网络理财

当网络资产逐渐普及之后,金融中介将重新掌握主动权

2017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接近3.5万亿,相比于信贷市场的火爆,网络资管增速有所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理财这一端的普惠性正在跟着网络资产的普遍性而逐渐减弱。普通用户享受网络资产带来的财富增值效应,其渠道在过去两年内均没有大幅度拓宽。虽然网络理财并不完全局限于网络资产,但是在网络资产相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网络理财的资金补充,是支持整个互联网金融最大的资金源。但是当网络资产逐步普及后,资本的嗜血性和监管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大多有能力生成网络资产的机构,均采取了某种金融中介的形式。所以在网络理财这一端,过去一年创新并不明显,导致增速下滑。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在有意保护“现金流”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古老市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股权投资的前景,因为股权众筹在中国遇阻,所以传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均受到了限制。所谓的“去中介化”在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前提下,显得势单力薄。在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十分珍贵,是维系经济运营,维系传统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它投资市场,居民可投资资产都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根源。所以,从国家意志的层面,维持金融稳定,与保护“现金流”不分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能够打破现在市场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创新。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竞争的资产争抢

“以贷带存”的发展模式,使得网络资产两极分化

中国现存的市场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相对已经被充分开发,四大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很难发生大规模的信贷源转移。而银行间为了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向互联网金融传导。对于网络商业生态来说,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当然陌生的信贷环境势必会考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竞争压力迫使银行不得不直面这种压力,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均衡。这种奇妙的均衡,让本来需要网络理财作为行业闭环的资金提供方,产生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优质资产通过传统金融渠道流入社会,剩下的资产在网络上自行消化。在基金和保险等传统理财产品线上化进程遭遇瓶颈的当下,网络理财生态逐渐形成了,好资产与坏资产的区分。理论上这对于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网络理财生态来说是一种侵蚀,优质资产向传统金融渠道的流出,会限制网络理财行业自身的创新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内部的变革

支付公司角色变成“银行”,支付行业内部职能重构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移动支付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伴随着移动支付向线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盖的七大业务中,各种业务的定位也随即开始改变。

随着政策的变动,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技术脉冲式的促进作用

人口和资本红利殆尽的支付行业,受到技术推动继续增长

用户、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其对行业促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资本推动从业者增多,这两种元素对行业的推动都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者的促进将逐渐降低。而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无法预估下一轮技术的爆发点,所以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是“脉冲式”的,某一时刻的促进会将行业增速提高,而后自然衰退。而下一次技术推动会产生和上一轮相似的数据表现。因此行业到了以技术为推动的阶段时,增速的变化相对比较跳跃,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移动支付的线下扩张,极大的改变了过去支付行业的商业业态,也几乎颠覆了全社会的支付习惯。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相当于釜底抽薪。但是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POS和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的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在整条线下支付的商业版图中,银行卡收单是在移动互联网新趋势下,发挥独特历史作用的“古老贵族”。近年来,互联网商业领袖及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线下实体经济。但实际上线下商业环境非常复杂,擅长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军线下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线下团队管理、绩效、监督、营销和服务等,每一项都和线上有区别。而互联网公司的不足,却是银行卡收单机构的优势,这也造就了中国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独特的图景,移动支付公司通过两条渠道完成业务,一条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聚合支付公司帮助商户直接转化;另一条是与银行卡收单机构合作。而当银行卡收单机构的智能POS协助完成了移动支付业务后,这笔业务产生的交易规模既计入移动支付,又计入银行卡收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终级命题

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改变世界还是遵循大数原则

2016年,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政策趋严,理论上这对互联网金融全行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家优质互金平台因为监管趋严而倒闭。业界对中国监管机制的担忧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本身比较“红”,而金融本身又是现代全球国家间竞争的主要战场;另一方面,和传统金融相比,互金在各类业务运营模式上均比较新,所以任何关于合规方面的政策变动,都会让业内非常关注和紧张。而这种“惊弓之鸟”式的发展环境,给互金带来了一种重要变化。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转化,而互金行业的模式创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事件,进而吸引一大批用户。之后的用户经营,就是改变社会认知的过程,所以说模式创新是互金行业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数原则的社会认知改变,才是企业品牌价值逐渐积累的过程。互金行业中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互金行业进入了“拼品牌”的时代,不同机构间,同样的业务同时推向市场,品牌优势最大的机构所形成的流量转化最大。支付在这个品牌时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于支付是金融业务中,用户需求频率最高的,而用户日常使用最多,无形之中就积累了自身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熟悉”是这个时代以至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命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8云计算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辅相成

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俨然成为行业内“前沿科技”的代名词;而三者之间也密不可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其中,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产生海量数据的信息社会中,云计算与大数据共同为数据的存储、提取、处理、利用贡献力量。除此之外,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中,其数据量之庞大都必须依赖于云计算、云存储等底层云服务。可以说,云服务业已成为各类前沿科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云服务的层级将日益模糊

IaaS、PaaS、SaaS界限日渐模糊,跨层融合成为趋势

当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单一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IaaS、PaaS和SaaS三者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部分PaaS层服务具有刚需性质,企业希望能够获得包含基础资源、数据库、中间件等在内的完整环境,驱使PaaS和IaaS层相互渗透;为缓解SaaS产品标准化和企业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云服务商将PaaS与SaaS层有机结合,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IaaS、PaaS、SaaS融合,可以通过跨层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全面的增值服务和更良好的操作体验,有利于云服务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的价值将不断彰显

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将围绕数据探索更多可能性

云服务厂商“接管”了企业业务之后,实际上吸聚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各级云服务厂商的重视,正推动着不少厂商从提供工具服务(或基础性服务)到提供数据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对SaaS厂商来说显得尤为显著。首先,这里的数据服务不只是停留在财务报表、数据统计与分析之类的静态层面,而是要基于客户的业务数据为其决策提供支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更进一步,当厂商拥有足够多的客户、积累到足够大的数据量时(也即拥有了真正的行业大数据能力时),可以挖掘出更多数据服务的可能性,例如精准营销、授信、金融服务等等。可以说,对数据的重视与利用,一方面给整个SaaS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即基于软件自身的数据价值延展出更多增值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思路上的转型。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SaaS厂商合理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不仅能为客户自身带来收益,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0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机智过人还是技不如人?

经过海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可在边界清晰的领域内游刃有余,只是与可在开放环境下对变化中的事物不断学习进而适应的人类智能相比,机器在面对超过固定规则设置的罕见场景时,往往不知所措,鲁棒性有待提高。不过,在面对超大规模数据且对实时性有所要求的超复杂性问题,机器能力往往远胜人类,日常生活、社会运营的诸多场景均有丰富的可供智能技术升级改造的空间。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各行业场景渗透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嵌入式感知系统加速产业智能升级

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协同智能计算

伴随AI专用芯片及嵌入式感知系统的成熟研发,前端设备即可完成相对基础的视觉、语音识别及对话交互,并将识别、分类的结果实时应用,实现前端智能。对于需要大量计算、存储资源,利用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的诸多场景,后端服务器计算依然是当前主流。前端智能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与后端智能协同加速产业升级,不仅可满足特定场景对实时性、隐私性的要求,还可在前端成像(千万像素、千帧/秒)提供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背景下,让前端智能选择预处理过的结构化的高

质量数据及分析结果传输至后端,减少因带宽压力过大导致的丢包、压缩所引起的信息丢失或误差,提升智能分析的准确性。前端智能系统的功耗、稳定性、存储空间、数据及系统更新的网络传输等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现阶段主要通过压缩算法模型、挖掘硬件潜力以及在压缩模型的同时针对现有芯片进行优化来解决功耗有限、运算能力低的问题。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供应商将继续完善商业服务链条

对于更为广泛的传统行业或线下使用场景的潜在客户,人工智能的技术落地往往涉及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硬件设备改造、软件集成以及本地计算设施的部署,算法、技术的实际功效更需要建立在对客户真实业务场景的深层理解之上的针对性开发。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加全面、及时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在对智能技术能够达到的有效帮助缺乏足够认知或部分暂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评测标准或技术相对同化的业务场景,市场销售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既要注重前沿算法研发,又要注意现阶段商业落地与市场拓展,这些都为以高新技术人才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挑战。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垄断与新流量

免费的高频业务都是优质流量,中国进入技术型人口红利时代

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独特的一面,注重商业本质是中国众多不同特质的互联网公司共同具备的特点,因此未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尚难以在产业内发生。因此,过去导致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战略,极大可能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回顾产业发展历程,免费+增值服务的商业策略是中国商业环境制胜的法宝,先垄断了客户流量的企业,也形成了围绕用户衣食住行多方面的垄断。未来寻找技术型流量蓝海是众多企业的新突破口,同时强化自身“高频”业务,也是强化企业品牌认知的有效手段。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整合与同质化

新互联网平台将有机会整合老互联网平台

在一些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中,多数机构的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这在未来可能催生出以整合同质化平台为目的的新平台。这些平台以统一账户为手段,整合用户数据为目的,最终形成对老互联网产业的颠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产业中,数据孤岛的严重性,若无行政手段强制整合,未来很多改变中国的新技术,推行难度将加大。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探索与不可能

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十大黑科技

 

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 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金准数据认为,201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

关键字:

本文摘自:今日头条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